需求調研

需求調研是系統開發的開始階段,調查研究用戶需求、分析用戶需求的形式。

需求調研

需求調研對於一個套用軟體開發來說,是一個系統開發的開始階段,它的輸出“軟體需求分析報告”是設計階段的輸入,需求調研的質量對於一個套用軟體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它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決定了一個軟體的交付結果。怎樣從客戶中聽取用戶需求、分析用戶需求就成為調研人員最重要的任務。
需求調研其實是門藝術,我有個觀點就是軟體以實用為準。我們要重視客戶需求,引導客戶得出比較好的解決問題辦法。從而編寫出高質量的軟體需求分析報告。
項目任務書下達給項目經理的時候,項目經理及調研人員應該對契約中軟體範圍認真審閱,雖然契約中的只大概對寫了軟體需求範圍,但這些信息極為重要,它是調研計畫制定的一個依據。
調研計畫制定,項目經理及調研人員對軟體範圍進行討論,對調研活動序列進行劃分,可以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把活動細分,同時對各活動的周期進行評估,對各活動的資源進行分配,制定計畫時最好與以前的經驗及類似的項目關聯起來,使計畫制定的儘量準確些。在制定計畫時考慮到相應的分析,使分配的時間及資源儘量合理些。編制後的計畫在公司評審通過後,及時提交給客戶相關部分,一般為信息中心,讓客戶對我們的調研計畫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讓他們在相應的時間協調相關的部門的人員參與我們的調研工作。

需求調研在ERP項目選型中的重要作用

系統選型的前提
你要選擇一套合身的衣服,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高、腰圍、膚色等內容了解清楚。ERP選擇也是如此。由於不同行業的ERP系統其開發的側重點不同,所適用的行業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做規劃時,就要把調研做好,為下一步選型做好準備。
為系統選型樹立標準
實際上,就所有ERP系統而言,一些表面的需求是容易得到滿足的。而更深一步的具有行業和企業獨特性的需求才是用戶在選擇系統時需要予以最多考慮的。如果用戶對自身的需要不作深入地分析,往往會在系統實施一段時間以後,才發現具體業務及管理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但此時系統已經安裝完成,並已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悔之已晚。
如製造業中食品行業有個非常重要的特性:保質期。象機械製造業就沒有。粗的一看,機械製造業的ERP也能在食品行業跑出個模樣來。但是,對其進行物料保質期的跟蹤,一般的製造業ERP就無能為力了。
為以後系統實施評估設立參考指標
因為ERP系統實施後,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你先對企業的需求調查清楚了,以後實施的時候就有了針對性;評估的時候,也就有了具體的指標。
可以分析財務指標,找到問題的切入點
從財務指標的橫向對比最能明顯的看出一家企業同其競爭對手存在哪些方面的劣勢,縱向對比可以分析企業近幾年來的變化。
如:存貨周轉率,若企業的存貨周轉率為40%,而該行業的平均存貨周轉率為50%。就說明該企業的經營效率不是很好,跟競爭對手相差較大。應該想方設法把其提高上去。因為影響存貨增周轉率的因素有銷售成本、平均存貨、銷售毛利率、採購提前期、安全庫存、物料需求日期等等。企業要分析並找出關鍵因素,在選型時,就可以對症下藥,看能否通過ERP系統,使之得到改善。
又如:存貨周轉率,若企業本年的存貨周轉率為40%,而企業的前幾年的平均存貨周轉率為50%。這時,企業就要進行前後對比,看看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為什麼經營效率會變低,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分析業務流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參照行業的標準流程,對企業的現有流程進行初步評估,看看,哪些方面存在著不足。可以查查,物料的超收有沒有管控,領料等有沒有依據可循,應收應付有沒有漏洞等等。找到漏洞後,在選型的時候,就關注其產品看能否給我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總結錯誤,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
 
ER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複製成功“。通俗的講,就是避免犯別人以前犯過的錯誤,學習人家成功的地方。要做到這一點,總結錯誤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把以前業務作業中發生過的錯誤一一列出來,分析一下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因為條件有限不能避免的,哪些是可以忍受的。然後,在系統選型時,針對錯誤找解決方案,看看系統能提供哪些措施來防止類似錯誤的發生。
舉個例子,製造業BOM(物料清單),特別是新建BOM經常會出現問題,不是用料不對了,就是用量出錯了,最後都會影響交貨期。這時,就要考慮ERP提供了哪些機制,來減少錯誤的發生.幾率?
對此,不同的廠商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提供BOM模版,同一個類別的產品做一個BOM模板,新建時只要稍作修改;有的通過BOM複製功能,新建類似產品時,只要複製已經存在的BOM,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減少工作量,又降低錯誤的發生機率,一舉兩得;有的提供BOM版本控制,對產品BOM信息的更改有據可循。
合理預測未來,未雨綢繆
 
企業在做ERP規劃時,要考慮企業未來的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看是否會上其他的信息化系統,如OA(辦公自動化),CRM(客戶關係管理),電子商務等等。
若企業在未來幾年可能會上這些項目,那就要跟ERP廠商確認他們對這些功能的支持程度,有否提供相應的接口,甚至,可以選擇那些本身集成這些功能的ERP產品。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做好需求調研,是ERP項目成功的基礎,不然,到時再回來功課,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需求調研的5個步驟

① 調研用戶領域的組織結構、崗位設定和職責定義,從功能上區分有多少個子系統,劃分系統的大致範圍,明確係統的目標。
② 調研每個子系統所需的工作流程、功能與處理規則,收集單據、報表和賬本等原始資料,分析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的關係,以及如何用數據流來表示這三者的關係。
③ 對調研的內容事先準備,針對不同管理層次的用戶詢問不同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將操作層、管理層和決策層的需求既聯繫,又區分開來,形成一個金字塔,使下層滿足上層的需求。
④ 對與用戶溝通的情況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調研結果,找出新的疑點,初步構成需求基線。
⑤ 若基線符合要求,則需求分析完畢;反之返回到第1步或第2或第3步。如此循環多次,直到需要分析使雙方滿意為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