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茶館》

電視劇《茶館》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三幕話劇《茶館》更是北京人藝的保留劇目。1982年,謝添導演曾經拍攝過電影《茶館》,此次央視拍攝的《茶館》則是第一次將《茶館》搬上電視螢屏,並將全劇的中心情節圍繞在由陳寶國扮演的王掌柜身上。

基本信息

劇情概況

電視劇《茶館》電視劇《茶館》

戊戌變法剛剛失敗,六君子菜市口血跡未乾。

裕泰茶館少掌柜王利發從父親手中接下茶館,當天就將茶館的規矩做了一些改革,他堅信,他會比父親經營得更好。

老茶客常四爺松二爺因為在茶館裡說了“大清國要完”的話,被抓進了監獄。王利發出面,組織一條街的鋪面聯保常四爺和松二爺。茶館的房主,商人秦仲義不在聯保的摺子上籤名,他說他救的是國家,不是一兩個人。

年根底下,秦仲義來了,來要房租,提出明年房租長兩倍。秦要辦工廠,要實業救國。

八國聯軍進北京,龐太監隨慈禧、光緒西逃。城內火光四起,洋兵濫殺無辜。劫難過後,茶館後院燒成一片焦黑。

龐太監到茶館來,西行護駕有功,老佛爺賞藍頂子。他讓劉麻子、唐鐵嘴為他在北京城尋找上好宅基地,他要在紫禁城外建宅安家。

在茶館,買賣窮人家姑娘康順子的交易成交,她被一乘小轎抬走了。

康順子被抬進龐家,成了奶奶。洞房之夜,變態的龐太監將康順子整得苦不堪言。

秦仲義的布銷路很好,他在茶館拍出錢票,要把宣武門裡一條街買斷,建立丹義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進口料子充盈市場,秦仲義的產品開始滯銷。秦仲義把希望寄托在兒子秦利民的身上。但是秦利民年紀不大,卻在觀念上與父親格格不入。

門外有號外:宣統退位了。

北洋時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亂,街面上散兵、馬隊、巡警、特務、打手、乞丐、妓女,讓人眼花繚亂。

松二爺經常領著自己的兒子松梅岑到茶館來。松梅岑跟他爹如同一個模子磕出來的,小小年紀提籠架鳥,搖頭晃腦,對於靠典當過日子的生活從不操心。

龐太監被溥儀遣散出宮以後在家總是氣不順,他的幾個侄子背地偷著刮他的錢,劉麻子抱了個三歲的小男孩到龐府,大洋300塊,給龐太監當兒子,起名龐繼祖。

直隸軍隊與奉軍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帶打仗,城裡人心慌慌。

有軍官找到秦仲義,要他將火柴廠改軍火廠,說可以得大利,秦仲義一口回絕。

秦仲義的火柴廠被炸上了天。

秦仲義織布廠的工人和電車公司、造紙廠的工人一起罷了工,織布廠領導罷工的是秦仲義的兒子秦利民。

沒錢又沒權的龐太監被他的侄子們活活餓死,康順子和龐繼祖被趕出龐府。龐繼祖改名換姓,叫康大力。他們被王利發收留。

為追趕新潮,王利發買了個留聲機,為茶客們放唱片。劉麻子應約到茶館來做生意,被當做逃兵在街上砍了腦袋。秦仲義和兒子到茶館來,秦仲義當著王利發的面讓兒子簽下契約,斷絕父子關係。

松二爺日子艱難,一院房也賣得差不多了,兒子松梅岑索性下海唱了戲,演青衣,竟然唱得很紅。

北平淪陷。

松梅岑醉生夢死,松二爺暴屍街頭。

當亡國奴的艱難日子,幾乎沒有誰再來喝茶,淒涼寂寞的茶館裡只有三兩個老茶客蔫頭蔫腦地坐著。

秦仲義的工廠因為受到物資限制,開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讓他們暫時自尋出路。

日本人投降,美國人進了城,北京又改叫了北平。

秦仲義的工廠當了美國兵的兵營,沒有生活來源,他又鬧了場傷寒,圍巾破了窟窿,吡嘰長袍也磨毛了邊。

王利發深感自己老了,他對茶館的事情已經力不從心,很多事都得交給兒子大栓料理,茶館已經凋零破敗。

反飢餓,反內戰的遊行隊伍在大街上喊著口號。

小唐鐵嘴、小二德子、小宋恩子、小劉麻子們集中在茶館裡大談各自的經驗,都有如魚得水之感。小宋恩子知道王利發放康大力去了西山,揚言要將王利發抓進憲兵隊。王利發知自己路已走到盡頭,讓兒媳婦帶著孫女去追康大力,讓她們不要回來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有送殯車走過,撒下紙錢,落在常四爺身上,他下意識地一張張拾起,有一雙乾枯的手將他攙起,是秦仲義。

兩個人跌跌撞撞互相攙扶著向茶館走去。

茶館裡,王利發、常四爺和秦仲義老哥仨發了一通感慨,互撒紙錢,以慰靈魂……

小劉麻子領著沈處長到裕泰茶館來實地考察,他們發現茶館的老掌柜王利發已經在小屋上了吊。

北平的各大城門一個個關上了,解放軍包圍了北平。

老城裡,飛起一群鴿子……

三大看點

電視劇《茶館》電視劇《茶館》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三幕話劇《茶館》更是人藝的保留劇目。1982年,謝添導演曾經拍攝過電影《茶館》,此次央視拍攝的《茶館》則是第一次將《茶館》搬上電視螢屏。對於電視劇版《茶館》,製片人李功達總結了三大看點。

看點一:一次經典的廣泛流行

看過話劇《茶館》的,可以看看在電視劇《茶館》中,老舍的精神丟沒丟;沒看過話劇《茶館》的,絕不能錯過這次機會,因為這是一次經典的廣泛流行。

看點二:一次藝術家的聚會

劇中不僅是陳寶國一人演得好,所有的演員個個棒。王掌柜、秦二爺、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每個人物都出彩。不追求明星效應,追求的是表演實力,《茶館》將是一次功底深厚的藝術家的聚會。

看點三: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

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調侃、自嘲將在劇中充分體現,也為這齣悲劇平添了喜劇的味道。

幕後花絮

電視劇《茶館》電視劇《茶館》

2007年底,冰天雪地中的涿州影視城,在“王利發”嘹亮的一聲“茶館開業了!”中,電視劇《茶館》正式開機。兩年半之後,這部39集的電視劇將於2010年7月16日登入央視八套黃金時間。7月12日,主演陳寶國、謝鋼、石小滿、岳秀清、梁天等齊聚北京發布會。為了演好王利發,陳寶國剃去標誌性的濃眉,又帶病上陣,他說:“老舍先生曾經說過,這個戲吃功夫,但是演員真長本事,我是體會到了這句話。”而對於這個電視劇版,他也自信不會雷人,“在翻拍經典上,這部戲是做了點事情的。”

帶病演戲不敢告訴劇組 “怕被換了”

即便是距離電視劇殺青已經過去了近兩年時間,陳寶國說起這部電視劇仍然充滿感情,發布會上,他以一個類似於人物小傳的開頭開始了自己的發言:“1957年,老舍先生創作出《茶館》的那一年,一個小男孩在北京西城出生了……”毫無疑問,這個後來考上了中戲又在電視劇《茶館》中挑大樑的小男孩就是他自己。

對於能夠在首部電視劇版《茶館》中出演王利發,陳寶國感到十分榮幸,甚至開機時身體狀況不好也沒有跟組裡說,“怕被換了”,只能是每天白天拍完戲後晚上回城裡掛急診,整個人也瘦了十多斤。而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又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陳寶國也從劇組請假去災區慰問,“那段時間勞動強度很大,整個人透支”,不過這一切,現在看來都很值得。

剃濃眉改變氣質演底層小人物 “岳秀清驚著了”

在陳寶國所扮演的角色里,王利發可算得上是個“異類”,他是個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見誰都打躬作揖,為人謙卑,和之前漢武大帝的霸氣、白景琦的不羈有天壤之別,和陳寶國一貫給人的印象也截然不同。陳寶國也說演王利發必須改變自己的氣質、形象,為此他主動剃去了自己標誌性的兩道濃眉。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眉毛剃掉後我們家狗看見我都發愣”。而為了表現出從20多歲到70多歲的年齡跨度,陳寶國專門請來了《漢武大帝》的化妝師為自己做造型,對於自己的扮相陳寶國相當滿意,“我覺得是這個人物”,據透露,在劇中飾演王利髮妻子王淑芬的岳清秀在初見到他時也驚著了,“太像了。”

參與劇本三稿修改 “這個戲吃功夫,但是演員真長本事”

改變形象只是陳寶國為王利發做的諸多功課中的一項,他說自己進組後參與了劇本的三稿修改,並對結尾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議,“原來的結尾是王利發在茶館裡上吊自殺,我就建議說能不能改成一把火把茶館燒掉,表示他用一場大火與社會做了一次徹底的決裂,帶著自己的遺憾離開。”從藝幾十年,陳寶國演過的角色數不勝數,可能很多角色對他來說都是手到擒來,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力,而這部戲則讓他體驗到了創作的激情和愉悅,“老舍先生曾經說過,這個戲吃功夫,但是演員真長本事,我是體會到了這句話。”

自信翻拍不雷人 “是做了點事情的”

醇厚的老北京風味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一大特色,而為了保證“京味本色”,電視劇《茶館》上到製片人、導演、編劇,下到演員,絕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陳寶國說,演《茶館》一定要是京籍演員,“從小生活在這裡,骨子裡帶來的。”不過,拍攝這部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畢竟此前的話劇、話劇電影版本都已成為經典,久演不衰,在陳寶國看來,這些都是前人鑄就的大山,能否翻拍成功更是要經受來自專家、觀眾各方面的評判。幸好,原先的話劇是發生在一個場景的三幕劇,在此之外,老舍先生留下了很大的創作空間,電視劇中很多原先只是一筆略過的人物、事件都得到了充分的展開,王利發的戲份更是有了很大的增加,陳寶國自信地表示這版《茶館》不會雷人,“在翻拍經典上,這部戲是做了點事情的。”

影片評價

電視劇《茶館》電視劇《茶館》

經典改編:不走兩個極端

拍得傳統被指保守,拍出新意被指雷人。經典翻拍就如紅學家馬瑞芳所說的那樣:容易吃力不討好。但是李功達顯然很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翻拍名著,要么按照觀眾喜歡的寫,最終觀眾又不買賬;要么就太忠於原著,甚至一字不改;這兩種態度都不太對,我們採取的措施是,一是忠於原著的魂,二是要有收有放。”李功達說,“我們的這次翻拍,就像扎一個大紅宮燈,扎的時候要放開,即改編的態度要開放;但扎的過程卻始終不離中間的軸,就是原著的魂;扎到最後要回到頂點,即忠實原著。”
從原有的三幕話劇,變成39集的電視劇,如何解決故事容量的同時,又不落入“注水”的口實,是新版《茶館》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李功達介紹,此次電視劇改編過程中:“總體來說是採取將劇中人物加以豐滿,讓隱形人物現身的方法,譬如龐太監,在話劇里只有寥寥數語,在電視劇里對他有合理的挖掘。”此外,他們還將不少只有名字沒有角色的人物“搶救”出來,據不完全統計,電視劇中共有140多個人物,比話劇中的人物多出50餘位。

挖掘與“搶救”的結果,使得電視劇故事情節多了很多。比如“唐鐵嘴”,不僅增加了大量對白,還為陳寶國飾演的王利發說了一段媒;比如“王淑芬”,這個人物在原作中只有寥寥數筆,在電視劇中,她卻作為裕泰茶館中的女性人物,從20歲演到70歲,成為本劇的亮點之一。李功達認為,該劇最值得欣慰的就是,戲量擴充了,但老舍先生的魂沒斷。

陳寶國:貢獻全部才華

老舍寫就《茶館》的那年,在北京西城有一個男孩降生了,後來這個男孩上了中央戲劇學院,演《茶館》里的王利發成了他的夢想。沒想到,50多年後他終於演成了。在電視劇《茶館》中,一向多飾演性格張揚角色的陳寶國突破以往,演了一個見人就賠笑作揖的底層人物王利發。“在這部片子裡,陳寶國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不僅是外形,語言節奏和形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李功達認為,在《茶館》中的表演,讓陳寶國的藝術生涯上到了頂峰,王利發這個角色也是他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他把他這么多年積累的全部表演才華都貢獻給了這個角色。他與于是之的形象雖然不同,但我可以說他對這個人物的塑造能力可以與于是之並駕齊驅。”

京韻茶館:保持語言特色

老舍的原著充滿了地道的京味,就連幽默也充滿了皇城根的平民氣息。但凡涉及到老舍作品的拍攝,如何恰到好處地體現原汁原味的京韻,始終是觀眾關注的焦點——多了容易招致外地觀眾的反感,少了北京觀眾和專家又不買賬。李功達介紹說,此次《茶館》的翻拍,採用了全北京人的班底。據統計,劇中演員80%都是京籍演員,主要演員則100%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演員。李功達說,“我自己算是偏愛北京文化的冬粉,老舍的小說語言的魅力不可缺少,我們一定會保持這種語言上的特色。”在舞美方面,為了保證京味兒,劇組還斥巨資在涿州影視基地搭建了“老北京一條街”。

領銜主演

電視劇《茶館》電視劇《茶館》

陳寶國 飾 王利發

“裕泰大茶館”的掌柜王利發貫穿全劇。他父親死得早,二十多歲就獨立應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

謝鋼 飾 秦二爺

是個民族資本家。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剛結束,他的產業就被政府沒收了。

周里京 飾 常四爺

一個多么希望依靠奮鬥來換取國家和個人好前途的中國人,他的悲劇不是來自膽怯、懶惰,而是來自他的落伍了的觀念,屬於舊時代也屬於滿族傳統的人生觀。

落幕改結局

火燒茶館火燒茶館

2010年07月29日晚,電視劇《茶館》將在央視八套落幕。原著中王利發用一根腰帶結束自己生命的結尾,在電視劇中將改為他放火燒掉茶館的同時,自己也同歸於盡,而這也是該劇對老舍原著最大的改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