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本性

電影的本性

《電影的本性》是一本圖書,作者是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本書講述了電影的基本概念、手段的特性、電影的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 (德)克拉考爾

譯者: 邵牧君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是公認的西方寫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理論家。《電影的本性》一書是他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品。在書中他建立起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電影理論體系:從電影是“物質現實的還原”這一基本命題出發,闡明電影的全部功能是記錄和提示我們周圍的世界,而不是講述虛構的故事。他的結論是,只有拿著攝影機到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和拍攝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電影本性的影片。

作者簡介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 (Siegfried Kracauer,1899-1966)德國著名電影理論家,生於萊茵河畔法蘭克福,卒於美國紐約。早年做過報刊編輯,1933年因遭納粹迫害流亡國外,開始藝術史的研究。1941年定居美國,進行電影史和電影理論的研究。著作有《電影的本性》、《宣傳和納粹戰爭片》和《從卡里加利到希特勒》等。

目錄

導論

1.照相

歷史概述

系統的研究

Ⅰ 一般特性

2.基本概念

手段的特性

兩個主要傾向

電影的方法

是不是藝術的問題

3.物質現實的再現

記錄的功能

揭示的功能

4.固有的近親性

未經搬演的事物

偶然的事物

無窮無盡

含義模糊的事物

“生活流”

Ⅱ 範圍和元素

5.歷史和幻想

歷史

幻想

6.略論演員

技能

職能

類型

7.對話和聲音

導論

對話

四種配音方法

純粹的聲音

8.音樂

心理的職能

美學的職能

9.觀眾

效果

滿足

Ⅲ 構成

10.實驗影片

導論:兩大片種

來源

先鋒派意圖

先鋒派傾向

11.紀實影片

導論

藝術作品紀錄片

紀錄片

12.舞台化的故事

導論

源流

特點

適應的努力

結論

13.穿插:電影和小說

14.找到的故事和插曲

15.內容問題

尾聲

16.我們時代的電影

附錄

參考書目

片名索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