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198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研究方向是工業過程控制。 何偉,男,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講師。 廖偉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碩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我院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4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高級工

程師6人,博士及博士後教師9人,碩士24人。7人榮獲廣東省、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機械設計製造及
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創建於1993年,工業設計專業創建於2004年。1996年成立機械工程系,2006年成立自動化工程系。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416人。
近五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86項。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出版專著8部。主編的《工程力學》06年入選教育部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07年獲暢銷教材獎;08、09年主持的《軟體技術基礎》課件獲教育部第八、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決賽二等獎;09年主持的《Visual Basic程式設計》獲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三等獎。08年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09年獲廣東省、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0年再獲中山市科技進步獎。本系對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服務,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作出了貢獻。
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建有金工實習車間、CAD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機電設計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柔性製造實驗室、自動控制原理與接口控制技術實驗室、電機及電氣控制技術實驗室、電力電子及自動控制系統實驗室、感測器技術實驗室、現代控制技術實驗室、工業設計綜合實驗室、機械電子綜合創新實驗室等,為培養高級套用型人才提供了硬體保障。
在校學生申請國家專利二百餘項,09、10年均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武術擂台賽一等獎;多次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二等獎;07年在廣東省大學生機械電子設計競賽中奪得一、三等獎各三項;在“電子設計自動化競賽”中奪得省二、三等獎;09年獲得第十屆廣東省“挑戰杯”競賽二等獎;10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同年,“生命之星探險救援機器人”在全國機械設計創新大賽中奪得二等獎。
機電工程系畢業生由於實際工作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就業率07年為98.7%,08年95.6%,09年98.5%,10年99.2%。部分畢業生考入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還有一些到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多所大學進一步深造。

學術帶頭人:

顧曉勤: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動力學與控制,機電一體化,計算力學
王連圭:教授 研究方向:非線性系統控制,智慧型系統控制
於曉光:高工 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製造,檢測技術
周文輝:副教授 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程文彬:副教授 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處理,多媒體技術

師資隊伍

顧曉勤,男,教授,博士,機電工程學院院長。
1963年出生,畢業於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長期從事機械、力學、控制方面研究工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4項,主持省、廳、市局、校以及橫向科研項目14項,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宇航學報》、《空間科學學報》、《力學學報》、《力學進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30餘篇。獲廣東省、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1989年起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機械原理、自動控制理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微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MATLAB、數控工具機等課程,參加教育部教改項目1項,主持廣東省教改項目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主編本科教材7本,其中主編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工程力學》獲機械工業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及全國暢銷教材獎。主持的“工程力學教材建設”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被評為中山市優秀教師家庭,2009年獲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2011年獲得中山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於曉光,高級工程師,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
1982年畢業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現石家莊鐵道學院)工程機械專業。1982年至1992年,在鐵道部十九工程局工作,參與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設計與建設七項。榮獲國家與部優工程三項。1995年開始從事高校教育工作。主講機電工程專業課程,指導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同時進行該專業領域內的科學研究。主持和參與省、市級科研項目十二項。榮獲市級科研成果獎四項。在國內CN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十篇。獲得國家專利兩項。先後三次獲得過校級優秀教師稱號。
王連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教授,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航空電機電器專業。1984年至1996年在湖南省吉首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1993年至199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七研究室作高為炳院士的訪問學者;1995年為自動控制副教授;1997年至今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主要承擔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等課程。2001年至2002年到東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作馮純伯院士、費樹岷教授指導下的高級訪問學者。先後在《控制理論與套用》、《控制與決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主持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一項、主持湖南省教委科技計畫項目一項、中山市科技計畫項目一項。2003年被電子科技大學評審確認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魯棒控制、智慧型控制。
羅小發,高級工程師,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原貴州農學院農機系農機化專業(現貴州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學院)。1984年至1998年,在貴州省貴陽齒輪廠,主要從事數控技術的推廣套用和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具有豐的實踐經驗。1998年後轉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主講數控加工技術和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與製造等專業課程,指導CAD/CAM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主持並參與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主持完成多項進口設備的國產化改造項目,主持或獨立完成多項普通工具機的數控改造及工藝工裝設計項目。公開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劉海潮,碩士,高級工程師,1964年出生。
198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研究方向是工業過程控制。曾先後在遼寧工學院任教,在錦州醫療器械廠任廠長,在遼寧自動化儀表成套廠任黨委書記、廠長,在壓力容器製造公司任總經理,在工業局任副局長、科委任調研員,曾參加過美國西北理工大學高級商務培訓,曾獲省級優秀企業家稱號。主持項目:1、FMS中刀縣磨損與破頂的檢測監控;2、自備氣源壓力蒸汽滅菌器(獲國家專利);3、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省重點項目);4、軟包裝蒸汽滅菌器;(產學研項目);5、濕式脫硫除塵器(國家級認證);6、金剛石刀具雷射定向及修磨。
周文輝,男,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副教授,碩士。
1972年出生,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主要研究方向:自動化套用技術、機電一體化。主持及參加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3項、省科技計畫項目2項、市科技重大專項2項、市科技計畫項目11項、企業橫向項目10多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計算機工程與設計》、《製造業自動化》、《自動化技術與套用》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講授課程:《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設計及套用》、《控制系統仿真》等。獲2009年度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2007、2009年度中山市吳桂顯教育基金優秀教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質量優秀獎三等獎、優秀教案一等獎、優秀教案三等獎等。
程文彬,男,講師,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大學套用數學系,獲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工程碩士。從事計算機網路和套用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二次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
何偉,男,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講師。研究方向:CAD\CAM、CAGD(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逆向工程等。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文章十多篇,其中四篇被EI 或SCI收錄。參加國家或省市課題多項。參與編寫教材一部。
黎萍 女 ,中共黨員,2006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9畢業與廣東工業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與智慧型系統,2009.7月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作。
沈文浩,男,1981年生,工學博士、講師,2003年獲東北大學工學學士,2006年獲暨南大學工學碩士,2009年獲華南農業大學工學博士,同年來院工作。主要從事汽車輔助制動系統、機械振動檢測與控制、流體傳動及其控制以及數值模擬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各類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技計畫項目的研究課題,是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隨機振動委員會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成員。
袁嚴輝,1997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機械及航空工程學院,獲博士學位。曾在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Microsystem Technologies及Tribology Transactions發表多篇論文,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微型機電系統(MEMS)、機械振動以及接觸力學等領域。
劉躍華,女,1962年8月出生,講師,碩士。1983年獲得浙江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後獲得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現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系自動化教研室擔任教學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研究方向電機及電氣控制。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電工與電子學、模擬電路基礎、企業供配電系統、電機與拖動基礎、電氣控制及PLC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資料庫基礎及套用、軟體技術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等。參加過的項目有:電氣化遠動系統實驗裝置的研究、電氣化遠動系統裝置的研究與開發、水處理控制系統開發、自動化專業及實驗室建設等。獲學院2009年度教學優秀獎。
劉保軍,男,1968年生,工程師,1993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工學碩士。
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集成製造、自動控制。主講課程:《感測器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原理》、《過程控制》、《微機原理及套用》等。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科技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級科技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2009年獲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學院教學優秀獎。彭芳,女,講師,碩士,1979年10月生,中共黨員。
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講課程:《微機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原理》、《電氣控制與PLC》、《C++》等。研究方向:工業控制匯流排套用。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學院2009年度教學優秀獎。
潘奇明,女,講師,碩士,漢族,1980年10月生,2006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篇,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自動控制等方面的教學研究。
朱春媚,女,講師,碩士,1981年3月生。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2006年7月到中山學院工作。研究方向是智慧型控制技術與套用。發表論文多篇,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劉金華,女,講師,碩士,1981年出生。
2006年7月畢業於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研究生。本科就讀於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套用,包含電力有源濾波器和無功補償裝置的研究、無功功率計量的理論研究。研究生期間參加廣東省工業攻關項目課題“電力系統諧波與無功統一補償裝置”一項,某企業科研項目 “新型電力諧波計量儀”一項,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篇。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指導學生獲省級科技競賽二、三等獎各1項。
盧滿懷,男,中山市人,黨員,講師,1976年出生。機電與工業設計教研室主任。2000年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東北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2000年以來從事機電設計及理論、系統監控技術套用與研究等。2003年至今,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任教,在公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03年主持校級青年基金項目一項;2004年~2006年主持市級攻關項目一項,參與合作省市項目多項。主要講授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數控加工、C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等課程;指導電工、數控工具機等實驗、金工實習及畢業設計。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獎,2009年獲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
賈玉雙,講師,碩士,1967年6月生,黨員。
1985.9—1989.6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系冶金機械專業,本科
1989.9—1992.1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系冶金機械專業,碩士
1992.5—1994.12 中山市電梯廠技術開發部,技術員
1995.1至今 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
李博,男,講師,碩士,1977年11月出生,廣東茂名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
2003年6月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研究方向:現代檢測技術、虛擬儀器的套用,曾參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統計源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指導學生獲省級科技競賽二三等獎各1項。
彭偉,男,生於1975年,工學碩士、實驗師。
研究方向為可靠性設計與最佳化、維修性設計。主講課程有《機械原理》、《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製圖》等。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數篇,其中3篇被SCI、EI收錄。
廖偉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碩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曾先後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西門子公司下屬西諾德醫療器械公司等從事技術工作。因項目需要,曾數次到歐洲進行項目開發的相關工作。獲專利三項,在各期刊發表論文6篇。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控制、機械設計、磁性功能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張春紅,女,講師,碩士,1982年2月生。福建省永定縣人。2007年7月碩士畢業於四川大學製造與科學工程學院,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均為工業設計專業。2007年7月至今在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機工程學和產品設計。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任敏,女,講師,碩士,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研究方向:產品造型及裝飾設計。發表論文4篇,參與編寫教材一部,指導學生設計多次獲獎。主要講授課程:《設計基礎》、《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程式與方法》。
劉艷霞,女,碩士,助教,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研究生,研究方向:基於用戶體驗的產品設計。
2009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現任課程:《價值工程概論》、《二維構成基礎》。
吳德強,男,1963年出生,電氣工程師,長期從事電器製造及電氣控制項目的開發及設計工作,在電氣控制、電器製造、供配電系統方面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評為湖南省技術開發先進個人。現從事實驗室教學與管理工作。
王凡,男,實驗師,1981年出生,200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2004年7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
李娜娜,女,講師,碩士,河南省焦作市人,2007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獲得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7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張陸曼,女,講師,碩士,新疆伊寧市人,碩士研究生,2007年7月畢業於貴州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現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彭娟,女,1981年生,碩士,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加工專業,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劉輝,女,碩士研究生,山東人,畢業於山東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董雪松,本科,講師,1991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俄語專業,從事俄語教學十年,1997年來中山學院工作至今,現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從事行政秘書工作。
趙倫雙,女,1996年參加工作,2005年9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機電工程學院教學秘書。
張輝龍,男,講師,1979年生,200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大學本科學歷,經濟學學士、法學學士,講師職稱,MBA工商管理在讀碩士。
2004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從事學生工作近五年,指導機電工程系學生開展科技文藝體育活動取得一系列成績,2009年轉入教學管理工作,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兩篇。

專業介紹:

1.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模具、數控、機電一體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機械設計理論、方法和先進生產、製造技術,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圖學、電工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實踐包括金工實習、社會實踐、開放式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專業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模具方向:金屬塑性成形原理、機械CAD/CAM及工程軟體、塑膠工藝與模具設計、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模具製造工藝、模具安裝調試與維修等。
2.數控技術方向:工具機電器控制與PLC技術數控原理及套用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機械CAD/CAM及工程軟體、數控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等。
3.機電一體化方向:單片機及套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感測器及套用、光機電一體化、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
培養特色:既注重學生本專業及相近專業紮實系統的理論基礎培養,又重點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培養。通過實踐教學體系九大實踐平台(實驗室及實踐裝備)、四大教學模組、二十多門實踐課程近六百學時的訓練,以及大量豐富的課外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使學生不但具備在裝備製造業及相關領域中所需的現代設計和製造技術,又使學生具有極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大大地增強了自身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核心競爭力。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裝備製造、機電工程、汽車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交通、建築、冶金、家電、倉儲等行業領域從事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研究開發、管理、策劃、行銷、服務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行政、事業、院校等部門從事科研、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自動化

(電氣自動化、工業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電氣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電氣工程與控制、運動控制、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運行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邏輯設計及套用、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檢測與轉換、微機原理及套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電氣自動化方向
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仿真、企業及建築供配電系統等;
2.工業自動化方向
現代控制理論、過程控制及自動化儀表、控制系統仿真、計算機控制技術、現場匯流排技術、智慧型樓宇控制系統等。
培養特色: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的訓練、課外科技活動、學科競賽及校企合作,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就業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業、決策管理部門。在電力、電信、電子、機械、交通、建築等領域可從事生產及管理綜合自動化設計開發、控制系統工程的研究開發工作;從事電力系統與電氣裝備的設計開發、運行與管理工作;從事企業供配電系統和高層建築的電氣設計與運行維護工作;從事樓宇自動化、綜合布線與智慧型建築的系統設計開發、運行與管理工作;從事可程式序控制器和單片機套用系統的研製開發工作。

3.工業設計

(產品設計)(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理論基礎紮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通過四年學習,學生掌握設計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藝術知識並進行大量的設計實踐,成為具備設計、創意和市場開發等能力的專業人才。
核心課程:產品設計、設計表現、造型設計基礎、人機工程學、工業設計方法、材料與工藝、機械設計基礎、模型製作、產品結構設計、產品專題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展示設計、廣告與包裝設計等。
培養特色:本專業注重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滲透和交融,強化先進設計思想和綜合素質的教育,特彆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美學鑑賞和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實踐,模型製作、設計競賽以及和校企合作(如共同開設課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等)等方式,使學生掌握現代工業設計理論及產品開發的原理和方法,熟練手繪和計算機套用等設計表現能力,成為專業套用性強、適應面廣、時代感強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大中型企業(如家電、燈具、家具、交通工具、數碼等領域)、高等院校、新聞媒體、專業設計公司、廣告公司等單位從事產品設計與開發、品牌戰略研究、環境設施設計、展示設計、廣告設計、多媒體動畫、設計教育等工作。

學院地圖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學院路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