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基本原理

電子戰基本原理

《電子戰基本原理》,作者瓦金,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於2004年5月1日出版,本書介紹了電子戰的基本原理,接著分析了電子戰作戰行動的各種類型,提出了電子系統的數學模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以系統的方法,首先向讀者介紹了電子戰的基本原理,接著分析了電子戰作戰行動的各種類型,提出了電子系統的數學模型。此外,還運用集中服務理論和自動控制系統的理論介紹了控制防空部隊和武器的自動化系統的數學模型;運用資訊理論的方法和統計無線電技術,建立了干擾信號的模型;運用了信息、能量、作戰行動和戰術以及軍事及經濟方面的參數,定義了干擾信號、電子戰系統和技術的有效性指標。最後,又就降低飛行器的可探測性和改變環境電磁特徵的問題做了評述。

本書目錄

第1章 電子戰作戰行動的目標

1.1 電子戰作戰行動的目標概述

1.2 作為電子戰目標的電子系統的數學模型

1.2.1 基本原理

1.2.2 在搜尋模式下工作的雷達接收機的最佳數學模型

1.2.3 電子跟蹤裝置接收機的最佳數學模型

1.2.4 無線電通信及導航系統中的最佳接收數學模型

1.2.5 電子系統中最佳識別技術的數學模型

1.3 控制防空部隊自動化系統(電子戰目標)的數學模型

1.3.1 基本原理

1.3.2 帶有拒絕服務功能及中心控制的集中服務系統的模型

1.3.3 分散控制的多信道集中服務系統的結構變體

1.4 控制防空武器的自動化系統(電子戰目標)的數學模型

1.4.1 基本原理

1.4.2 控制防空飛彈的制導法則和效能指標

1.4.3 飛彈尋的電路中的運動元件的模型

1.4.4 機載雷達及雷達尋的頭的測角裝置的數學模型

1.4.5 測角裝置中的動態誤差

1.4.6 測角裝置中的隨機誤差

1.4.7 雷達尋的頭中閉環電路的線性化數學模型(在角度噪聲的影響下)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子干擾信號和系統及技術的數學模型

2.1 電子干擾的基本要素概述

2.2 干擾信號的數學模型

2.2.1 基本原理

2.2.2 毀傷式干擾信號

2.2.3 遮蔽式干擾和欺騙式干擾信號的數學模型

2.2.4 未調製的時頻遮蔽式干擾信號

2.2.5 時間空間遮蔽式干擾信號(角噪聲)

2.2.6 頻率時間調製的遮蔽式干擾信號

2.2.7 調相信號的譜密度

2.3 干擾系統和干擾技術的數學模型

2.3.1 電子干擾技術的數學模型

參考文獻

第3章 電子戰的效能評估標準

3.1 評估標準的基本特徵

3.2 電子戟作戰中干擾信號和系統及技術的信息效能標準

3.3 電子干擾信號及技術的能量效能標準

3.4 電子戰的作戰運用和戰術效能標準

3.5 電子戰的軍事和經濟效能標準

參考文獻

第4章 雷達的有源干擾——干擾方程

4.1 基本概念

4.2 對單基雷達實施有源干擾的干擾方程(一般情形)

4.3 化簡干擾方程為正則形式——確定信息損失的方法

4.4 對各種雷達實施有源干擾時的干擾方程細節

4.5 基於有限的信息品質指標的遮蔽式雷達干擾的分析——干擾方程在電子環境分析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雷達的無源干擾與有源-無源干擾——干擾方程

5.1 無源干擾的種類——箔條

5.2 箔條雲的形成動態和統計特性

5.3 使用無源干擾的雷達干擾方程——非相乾雷達干擾係數

5.4 對相干脈衝雷達實施無源干擾時的干擾係數

5.5 無源干擾的性能——所需箔條數量的確定

5.6 有源-無源干擾

參考文獻

第6章 雷達假目標和誘餌

6.1 雷達假目標和誘餌的類型與各種電子戰裝備器材

6.2 雷達假目標和雷達誘餌的模擬參數

6.3 增加雷達假目標和誘餌RCS的方法

6.4 熱誘餌(TD)

6.5 拖拽發射誘餌的套用

6.6 誘餌發射時間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7章 降低飛行器可探測性及改變環境電磁特徵的方法

7.1 決定問題複雜性的因素——降低飛行器熱可探測性的可行性

7.2 研發具有低雷達可探測性的飛行器的現代技術和電子戰發展動力問題

7.3 降低飛行器天線的雷達可探測性能的潛力——干擾天線的最佳增益

7.4 改變周圍環境電特性的方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