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羅維

雷蒙·羅維

雷蒙·羅維出生於巴黎,在美國設計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20世紀美國工業設計平原上的一座高峰。他宣揚設計促進行銷的新理念,認為設計師追求的不應當是單純的設計哲學和設計理念,而是設計的市場效益。他說"對我來說,最美麗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其設計的著名物品有可口可樂的瓶子、太空艙、商標等包羅萬象。

雷蒙.羅維(Raymond Loeway,1889-1988)法國
他的名字在20世紀變得家喻戶曉,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樂"瓶型與標誌;殼牌石油標誌;流線型汽車、火車、飛機;甘迺迪總統座機"空軍一號";登月太空人的飛船座艙等等,由他主持、參與的設計達數千項.他,就是曾被美國<時代>周刊推崇的封面人物、20世紀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雷蒙·羅維(Raymond Loewy).
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探索與實驗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在世界設計史上一直默默無名的美國設計家卻異軍突起,開始了以企業為服務導向的工業設計運動,他們的設計以市場為導向,在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行了一場偉大的現代設計革命,湧現出了一批世界級的現代設計大師,創造了工業設計的奇蹟,創立了世界最大的設計公司的雷蒙.羅維(Raymond Loeway,1889-1986)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第一代設計師與歐洲第一代設計師不同。歐洲第一代設計師的背景基本上都是建築師,同時他們都有堅實的高等專業教育基礎,大部分是建築專業畢業的,並且有長期的建築設計經驗,如德國的貝倫斯、格羅佩斯、米斯、芬蘭的阿圖、比利時的威爾德等;美國第一代設計師的專業背景各異,不少是曾經從事與展示設計有關的行業,直接與市場銷售有關,而且教育背景也參差不齊,不少人甚至沒有正式的高等教育背景。他們的設計對象繁雜,設計缺乏社會因素思考,而長於市場競爭。他們也沒有什麼設計理論和設計哲學,也不像他們的歐洲同行那樣有那么多的理論著作,但是他們設計了數量驚人的產品、包裝、企業形象。他們的目的是做設計生意,而不是研究設計的社會功能。
無論他們與歐洲設計的差別有多大,但是通過他們的努力,工業設計卻終於成為市場促銷、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美國市場、美國企業界所接受。從此以後,工業設計就在美國生根了。
美國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經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化最高的國家了,經過羅斯福新政,特別是二戰後,美國更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大國。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下,設計與市場掛鈎,是機器大工業社會發展的必然,在這種情況下,約束美國早期工業設計發展的力量,不是歐洲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也不是社會民主,而是十足的商業競爭。
在機器工業大發展的社會裡,一切是由市場競爭機制決定的,雖然它充滿了金錢的味道,但是它卻有著調節供求關係的不可否認的魔力。市場機制決定了社會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為了符合市場的需求,企業不得不提供儘可能多的產品樣式、包裝等,並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促進銷售。
雷蒙.羅維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設計家,他宣揚現代設計最重要的不是設計哲學、設計概念,而是設計的經濟效益問題,這自然引起了一些設計理論家的批評,對此,雷蒙.羅維不置可否,並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對我來說,最美麗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作為美國第一代的工業設計師,雷蒙.羅維沒有任何的學究味,也沒有所謂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成份,設計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促銷,充滿了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的商業氣息。他把設計高度專業化和商業化,使他的設計公司成為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設計公司之一。
雷蒙.羅維
羅維出生於法國巴黎,一戰後移居美國,是美國工業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從事工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及平面設計(特別是企業形象設計),參與的項目達數千個,從可口可樂的瓶子直到美國宇航局的"空中實驗室"計畫,從香菸盒到"協和式"飛機的內艙,所設計的內容極為廣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國工業設計師那種無所不為的特點,並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效益。
羅維剛到美國時,根據當時市場的情況和需求,從事雜誌插圖和櫥窗設計,它設計的轉折點是1929年,他接受企業家格斯特納設計複印機的委託,當時的複印機四腳外露,他採用全面簡化外型的方式把原來張牙舞爪的機器設計成一個整體感很強、功能良好的機械。由於外型簡單、方便批量生產,而且造型整體、形式現代,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他維西爾斯百貨公司設計的"冷點"冰櫃,是他設計的進一步提高,基本上改變了傳統電冰櫃的結構,變成了渾然一體的白色箱型,奠定了現代冰櫃的基本造型。在冰櫃內部,也作了合乎功能要求的設計調整,使這種冰櫃的銷售在五年內,從15000台急劇上升到275000台。從格斯特納複印機,到電冰櫃、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火車頭、可口可了玻璃瓶和企業形象設計等等,短短几年內成為美國最出名的設計師。
羅維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設計火車頭、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線型,從而引發了風靡世界的流線型風格,三十年代興起的流線型風格一直到戰後還有一定的影響。1939年在紐約舉辦的十屆博覽會上,羅維展出了他的"工業設計師工作室"的樣品間。不但引入了新的概念,而且第一次把工業設計師這個職業正式提出來,對戰後工業設計師的職業化過程有著積極的作用。
羅維一直到1988年去世前不久,還在從事設計活動,是當代工業設計師中設計生涯最長的一個。羅維一生有無數殊榮,他是第一位被《時代》周刊作為封面人物採用的設計師,羅維對於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他的一生,是美國的工業設計開始、發展,到達頂峰和逐漸衰退的整個過程的縮影和寫照。
憑著觸角進行設計
雷蒙.羅維對於源自歐洲的包浩斯、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深感興趣,並從中吸取了不少的東西,但他從來沒有試圖建立自己的設計體系或者學派,他甚至不喜歡"流線型"這個字眼,甚至類似相關的東西。可以說,他一生都沒有確立自己的設計哲學,很少投身於所謂設計觀念上的理論探索,而是一個完全憑藉敏銳的直覺進行設計的大師。儘管如此,他還是有自己的基本的設計原則的,那就是:簡練、典雅或者美觀、經濟和容易保修,產品必須通過其形狀表述使用功能,不言而喻,這也是符合其實用主義的。
雷蒙.羅維敏銳地察覺到了美國大工業產品的優越性能和粗劣外形之間的差距,確定了自己的設計思維方向。他認為好的功能應該有好的外形,好的外形又可以更好地體現它的優越功能。對於他來說,功能和外形的圓滿統一,是達到使用目的的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好的外形同時還能夠促進產品的銷售,體現其商業價值。於是,他認定產品設計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市場。從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他便致力於現代機器大工業產品外形的設計開發工作,並以此為終生努力的目標。
現代傳媒造就雷蒙.羅維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雷蒙.羅維的設計不是他個人的設計,而是一個整體的設計。他從三十年代開始建立自己的設計公司,當時的業務包括三個方面:交通工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之後,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不斷遞增,到五六十年代達到頂峰,雇員達到兩百人。業務範圍和業務規模都擴大了,但公司內所有設計師的產品設計作品,包括包裝、標誌以及形象策劃方案等,都要署上"羅維設計"的標誌,以他個人的名義出品。後來他的員工分離出去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但仍然採用他的名義進行相關的設計活動。當然,曾經有部分雇員表示過抗議,但是,通過這種管理和經營運作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設計公司的知名度。
此外,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家,雷蒙.羅維有著獨特的管理經驗。他個人舉止得體,言行謹慎,同時善於在公司里營造一種充滿幽默、快樂的氣氛,完美地樹立了一個歐洲紳士的形象。他深知新聞媒介的力量,深知在美國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中成功,必須藉助新聞媒體的宣傳輿論作用。因此,他頻繁出現在各種新聞媒介上,報紙、雜誌、電視,發表演講,儘可能地提高自己和公司的知名度,使他的名字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此外,他的著作《不要把好的單獨留下》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歐美,為他的設計活動開闢道路,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可以說它在公共關係方面是不遺餘力、不惜工本的,這也是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雷蒙.羅維有著高遠而深邃的設計眼光,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羅維設計事務所到80年代成為世界上經濟實力、經濟效益最好的設計事務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設計公司。
如果說德國人對於設計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了現代設計的理論和教育體系,並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把社會利益當作設計教育和設計本身的目的,那么美國現代設計對於世界設計的最重大的貢獻就是發展了工業設計,並且把它職業化,完成了現代設計的商業化。自然,作為美國現代工業設計奠基人之一的雷蒙.羅維確實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