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特綜合徵

雷特綜合徵是一種疾病名稱,源於奧地利醫生Andreas Rett,主要針對一些有智力障礙的孩子。

rett (雷特)綜合徵”這個名字來源於奧地利醫生Andreas Rett,他一生都致力於幫助那些有智力障礙的孩子。1966年,是Rett醫生首先對Rett綜合徵病人做了報導。但當時大家對這種疾病都不認識,只知道這種病人都有神經發育的倒退,及奇怪的絞手的動作。Rett醫生的報導,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
真正使這種疾病得到國際醫學界重視的,得益於一位瑞典醫生Bengt Hagberg。在近20年的臨床工作中,Hagberg醫生也注意到了這種病人,雖然對這種疾病也不認識,他還是對手中的病人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類整理。1982年,Hagberg醫生應Rett醫生的邀請和其他一些資深的小兒神經病學家來到了奧地利維也納,對這類病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1983年,Hagberg醫生以“Rett(譯雷特)綜合徵”為名在國際刊物上報導了他們當時收集到的35例病人。
“Rett(譯雷特)綜合徵”這一疾病名稱被正式確立下來後,國際上曾組織過多次以這一疾病為專題的研討會。從臨床表現、發展過程到診斷標準,人們對這一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清楚了。經過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共同艱苦努力,1999年,Ruthie E. Amir工作組最終確定了Rett綜合徵的致病基因是MECP2基因。
Rett(雷特)綜合徵臨床表現與分期
Rett綜合徵的臨床表現有一定的階段性,共分為四期:
Ⅰ期 早期停滯期(Early-onset stagnation)。從6~18個月起,可持續數周到數月,由於症狀剛出現,容易被家長忽視。患兒可出現眼的注視減少,對玩具的興趣減低,學習和運動能力均較差,頭圍增長緩慢,有孤獨症樣表現。部分患兒可能存在餵養困難,睡眠節律紊亂,部分患兒可能有過多的雙手的活動,從9-12個月始,發育停滯變得越來越明顯。
Ⅱ期 快速發育倒退期(Rapid developmental regression)。從1~3歲起,可持續數周到一年,多是一個逐漸發生的過程,但也可以進展很快。在清醒狀態下開始出現刻板的手的動作,常包括搓手、絞手、拍手、洗手樣動作、吸吮手指、單手的手指搓動等,入睡後消失。呼吸節律不規律,如陣發性的過度通氣、屏氣、呼吸頻率增快等,入睡眠後消失。逐漸出現步態不穩,運動困難。睡眠紊亂變得更加明顯;情緒不穩定、易怒;頭圍的增長更加緩慢。大約有一半的患兒出現驚厥,
Ⅲ期 假性穩定期(Pseudostationary period)。從4~7歲起,臨床表現相對穩定,可持續數年到十年,手的失用、運動障礙和驚厥表現的更為突出,然而孤獨症樣行為、情緒的異常得到改善,她們對自己的周圍環境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個人的反應能力、注意力、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Ⅳ期 晚期運動惡化期(Late motor deterioration) 。為5~15歲及成年,最突出的是活動減少,一些患兒失去行走能力,但交流、認知功能及手的技能不再倒退,手的刻板動作較前減少。由於肌張力異常,脊柱側彎表現的較為突出,還可以有四肢末梢的萎縮和畸形,雙足/手的變小,髖關節脫位、屈曲位膝關節的半脫位、踝關節的攣縮等,骨折也常有發生,最終需依靠輪椅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