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寅祚

寅祚性耿直,常以清流自居。崇禎十四年三月任刑部主事時,向崇禎帝彈劾首輔楊嗣昌六大罪狀,宜斬首;又奏鳳陽總督朱大典、安徽巡撫鄭二陽、河南巡撫高名衡、山東巡撫王公弼等人辦事不力,急需調換。十五年寅祚調武德道兵備,僉事山東:時農民起義軍將領張獻忠率師數十萬,渡江襲荊州。 寅祚守德州,未幾,薊州守,景州告急,督軍范志憲後5天始抵現場,聞後部破,想入德州躲避,夜三更邀祚商議,寅祚不聽,並直言相告:“薊州失小,乃守軍自潰,若督軍親自在城督戰,城不會破,”志憲聽罷不懌而去。寅績祚極為氣憤,心想:身為當朝官吏,見此情況不能不講。故不怕首輔周延儒當道,也不顧當時舉國上下阿諛奉承之勢,遂將實情向崇禎帝盡奏帝有所感動,即召寅祚抵京,與范志憲等對質。寅祚大義凜然,毫不畏怯,當場揭露首輔周延儒“招權納賄,自居為功,考選台諫,盡收門下,凡求總兵巡撫者,必先賄幕客”。督軍范志憲是周延儒的門生,兩任僉事而擢升督軍,又有尚書范景文、翰林院方拱乾、給事中朱徽、沈允培等與他結成一夥,為非作歹。奏後不久,周延儒卸職,范志憲被誅捕。雷寅祚回原任,但憂心忡忡,唯恐延儒、志憲舊黨報復。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明祚告終後,鳳陽總督馬士英不顧兵部尚書史可法的反對,勾結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等總兵,擁立河南封地福王常洵長子由崧為帝,改元弘光。此時,延儒、志憲舊黨乘機群起而攻寅祚,由崧為人昏庸,聽信讒言,下令捕寅祚並賜以自盡。寅祚系外藩小吏,無自儘先例,馬士英同黨光祿寺卿阮大鉞等居然將寅祚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