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宗海

192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公費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歷史和哲學。 1931年任武漢大學史學系和哲學教育系合聘教授。 1932年後任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歷史系主任和文學院代理院長。


(1902~1962) 中國歷史學家。字伯倫。河北省永清縣人。192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公費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歷史和哲學。1924年入該校研究院歷史學研究所,192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國。曾任南京中央大學史學系教授,系主任,金陵女子大學歷史系教授和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31年任武漢大學史學系和哲學教育系合聘教授。1932年後任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歷史系主任和文學院代理院長。1952年任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直至逝世。
雷海宗畢生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在三十多年執教過程中,講授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史、西洋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外國史學史、外國文化史、基督教史等多種課程。編著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選讀》、《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選讀》(30年代前期)、《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商務印書館1940年出版)、《世界上古史交流講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審定)等。另有《歷史的形態與例證》、《中外的春秋時代》、《上古中晚期亞歐大草原的遊牧世界與土著世界》等史學論文多篇。
雷海宗認為真正的史學不是繁瑣的考證或事實的堆砌,於事實之外須求道理,要以哲學的眼光,對歷史作深刻透徹的了解。他曾受德國史學家施本格勒(1880~1936)提出的“文化形態史觀”的影響,認為歷史是多元的,是各個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時間和地域獨自產生和自由發展的歷史,每個文化雖各有特點,但經過固定的生命周期必然趨於毀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史教學和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1954年底,在毛澤東的發動下,思想文化界以批評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為突破口,開始了對胡適思想的批判和清算。雷海宗也寫了《胡適哲學觀批判》一文(未公開發表),參加了批判運動。 在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中,雷海宗因為在學術方面的一系列言論被錯劃為歷史學界五大右派【黃現璠、向達、雷海宗、王重民、陳夢家(按年齡大小排列)】之一。之後,其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不得不停止了教學活動,科研工作也難以進行。但他仍沒有完全放棄學術研究,精心譯註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一書的有關章節。1961年底,雷海宗被摘掉“右派”帽子。此時他已身患不治之症,不能行走,但仍然在次年春天乘著三輪車來到教室,重上講台,為200多名學生先後講授《外國史學名著選讀》和《外國史學史》兩門課程,一直堅持到該年11月底難以行動時為止。他在重病之中頑強支撐,講課時仍顯得精神抖擻,使很多學生深受感動。1962年12月,雷海宗因尿毒症和心力衰竭去世,終年60歲。1979年,雷海宗的“右派”問題得到徹底平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