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婆嶺石刻

雷婆嶺石刻,位於邕寧區鎮龍鄉那蒙村東面雷婆嶺北,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是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

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位於邕寧區鎮龍鄉那蒙村東面雷婆嶺北。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雷婆廟摩崖石刻位於邕寧區鎮龍鄉東面的海拔209米的雷婆嶺上,那蒙西南1公里,周圍是山嶺,石刻主要在雷婆嶺頂北面的大裂隙內。裂隙長約50米,高約7米的兩側岩壁上,附近有鐵靈樹,榕樹,樟樹等。據《雷廟碑記》載:每逢五月初五,群賢畢至,少長成集,乘興而遊樂。同時,進行有關道教禮事活動,事後便在摩崖上刻石留念,這種活動始於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一直延續到至今,石刻所反映的多數是讚譽風景,亦有歌公頌德等內容。如“勝似桃源”、“名山仙洞”、“德著明峰”、“道大德宏”、“坪嶺圍殲塞敵膽,漢林鏖戰破妖園”等等。該石刻面積約有350平方米,總計43幅,最早的是清嘉慶已卯年(公元1819年)刻的延續下有道光,直幅,圓幅,扇形,對聯式等。其中橫幅占90%,最大一幅長3.18米,寬1.24米,最小一幅是圓形,直徑長0.46米,有正楷、行書、魏書、隸書等字型,最大字型是53×49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