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杉大墨天牛

雲杉大墨天牛

昆蟲名,為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分布於中國的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陝西;寄主包括紅皮雲杉(Picea koraiensis),魚鱗雲杉(P.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紅松(Pinus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olepis),長白落葉松(Larix sp.),白樺(Betula platyphylla)。幼蟲危害伐倒木、生長衰弱的立木、風倒木以及貯木場中原木,形成粗大蟲道;成蟲啃食活樹小枝嫩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雲杉大墨天牛成蟲形態圖雲杉大墨天牛成蟲形態圖
體長21-33mm。體黑色,帶墨綠色或古銅光澤。雄蟲觸角長約為體長2-3.5倍,雌蟲觸角比體稍長。前胸背板有不明顯的瘤狀突3個,側刺突發達。小盾片密被灰黃色短毛。鞘翅基部密被顆粒狀刻點,並有稀疏短絨毛,愈向鞘翅末端,刻點漸平,毛愈密,末端全被絨毛覆蓋,呈土黃色,鞘翅前1/3處有1條橫壓痕。雄蟲鞘翅基部最寬,向後漸寬。雌蟲鞘翅兩側近平行,中部有灰白色毛斑,聚成4塊,但常有不規則變化。卵

腎形,長4.5-5mm,寬1.2-1.5mm,黃白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7-50mm,頭殼寬3-5.9mm,乳黃色。頭長方形,後端圓形。約2/3縮入胸部。前胸最發達,長度為其餘2胸節之和,前胸背板有凸形紅褐色斑。胸、腹部的背面和腹面有步泡突,背步泡突上有2條橫溝,橫溝兩端有環形溝,腹步泡突上有1條橫溝,橫溝兩端有向後的短斜溝。

雲杉大墨天牛雲杉大墨天牛

體長25-34mm,白色至乳黃色,前胸背板有發達的側刺突,腹部可見9節。
傳播途徑:幼蟲、蛹在木材內靠木材運輸傳播。

生活習性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一般2年1代或1年1代,以大小幼蟲越冬。成蟲在6月上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產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產卵盛期,7月上旬幼蟲開始孵化,在樹皮下啃食韌皮部和邊材表層,被害部呈不規則形,經過一個月左右,幼蟲開始向木質部築垂直的坑道,至9月末鑽入坑道內越冬。第二年5月從木質部鑽出到韌皮部取食,到7月中旬幼蟲成熟,再次鑽入木質部中築坑道,並在坑道末端做蛹室,幼蟲共有6齡。老熟幼蟲在蛹室中再次越冬,第三年5月上旬化蛹。成蟲羽化後在樹幹內的蛹室中滯留約1周,然後從羽化孔中鑽出,羽化孔直徑約為8mm。成蟲必須經過補充營養,否則不能繁殖,因此在大量羽化期間雲杉樹冠部雲集了大量的雲杉大黑天牛成蟲。雌蟲自羽化飛出後經過10-21天開始產卵。雌蟲交配後找到合適的樹幹,開始咬一字形刻槽,然後掉過頭來將產卵器插入,每次產卵1-2粒,一生可產卵達14-58粒,平均約為30粒。在木質部的坑道有馬蹄形,弧形和直線形三種。以為害倒木和衰弱木為主,也可以在成蟲期補充營養時危害嫩枝,特別是雲杉針葉。

防治方法

1. 在天牛嚴重發生疫區和無蟲的保護區之間嚴格進行檢疫,嚴禁帶蟲原木、木材傳播和擴散。
2. 選育抗蟲樹種,營造混交林或設定餌木林誘殺。
3. 保護花絨堅甲、啄木鳥等天敵。
4. 用硫醯氟薰蒸原木和木材;用磷化鋅毒簽堵塞活立木蟲洞以消滅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