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陸軍測量局

自1914年起,測量局輪調測量技術人員入陸軍講武學校(即原陸軍講武堂)補習軍事科目,預為軍事需用。 到1941年,戰局日益趨緊,龍陵、騰衝相繼失陷,國際通道與滇西戰場皆國防之攸關,測量作業顯得更加艱險。 1945年初,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應戰時需要而調整測量機構,改軍令部雲南陸地測量局為國防部測量第十二隊。

辛亥重九,推翻滿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成立雲南軍都督府,改雲南陸軍測地局為都督府參謀處之第五部,亦稱陸軍測地部。民國建元後,則改為雲南陸軍測量局(測繪學堂也改稱陸軍測量學校),委留日測量部三角科畢業之玉溪人氏馮家驄任局長。局(包括測量學校)址則由如安街遷往象眼街原藩司署舊址(今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內),南鄰憲兵司令部。
自1914年起,測量局輪調測量技術人員入陸軍講武學校(即原陸軍講武堂)補習軍事科目,預為軍事需用。越明年,即有部分人員隨蔡鍔第一軍入川討袁護國;1917年靖國興師,又一批被派往各師團任參謀而馳援川黔。1930年,省府責成財政廳組織開展土地清丈及改造三迤大道,於是又有人被調往土地清丈總局或公路局從事地方建設工作。
1941年,國民政府頒布“統一測量教育”令,至此,滇省測校告終。30多年來,核校斷斷續續招生8期,總計畢業生584名,為國防並滇省各項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戰烽火燃起,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於昆明,陸軍測量局則改為昆明測量局,歸行營主任龍雲直接管轄。
到1941年,戰局日益趨緊,龍陵、騰衝相繼失陷,國際通道與滇西戰場皆國防之攸關,測量作業顯得更加艱險。經龍雲呈請軍委會核准:自1942年10月起,昆明測量局改隸於中央軍事委員會,並更名為軍令部雲南陸地測量局,一應軍事測量業務,仍由昆明行營代為指揮監督。
1945年初,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應戰時需要而調整測量機構,改軍令部雲南陸地測量局為國防部測量第十二隊。不久,抗戰勝利,測量第十二隊在與舉國同慶勝利之餘,實指望峰迴路轉,對測量前程亦可一展夙願,以完成滇垣未競之業。孰料,時至1946年10月,國防部電達裁併測量第十二隊令:“除編入航一、航二、測四各隊28員,重慶製圖分廠8員,余皆退役退職,或行資遣。”至此,滇局歷程已走到盡頭。
自清末以來,他們歷經36度春秋的跋山涉水、櫛風沐雨,總計實測1/50000地形圖594幅,經調查而編纂1/100000圖362幅。在抗戰的艱險歲月里,他們對軍事和地方建設,尤其對滇西戰場,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龍雲主滇政時,特題寫“總攬坤輿”,以彰測界之業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