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山冰島

雲南西山冰島

西山冰島起源於茶馬古道雲南臨滄與雙江間。屬邦馬大雪山山脈。在勐庫茶區冰島村上方西邊,又名:正山冰島。此地原始海拔高度三千米,被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覆蓋。常年氣候寒,早晚雲霧籠罩,沒有收到任何人工污染。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冰島的居民分為冰島五寨分別為:南迫寨,冰島寨,冰島村,地界寨,壩歪寨。

地理

邦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頂終年積雪,山中雲霧繚繞,原始森林密布,大葉種的古茶樹遍布其間。在邦馬山脈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島”,傣語“扁島”或“丙島”,意思是用竹籬笆做寨門的地方。

當第四紀冰川的劫難來臨的時候,勐庫躲過了這致命的一劫,成了很多裸子、被子植物的避難所,不過,這不是上帝在大難之前做了手腳,而是瀾滄江流域橫斷山,阻截了面目猙獰的死神,讓多樣的生物千百年來就在這大山里這綠色的幃帳里悄悄地繁衍著。雲南大葉種也不例外。

在臨滄市和雙江縣西部與耿馬縣交界處,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支脈—邦馬山。主峰叫勐庫大雪山(臨滄地區還有永德大雪山、邦東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於雙江縣勐庫鎮鏡內。著名的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就位於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面積約12000多畝。在分類上屬於山茶科、山茶屬,大理茶種。在進化上比境內若干栽培品種原始,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徵和茶樹功能性成份(茶多酚、胺基酸、咖啡鹼等),可以制茶飲用。由於所處海拔高,抗寒性強,是抗性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源

雲南西山冰島 雲南西山冰島

主要功能

此地原始,被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覆蓋。常年氣候寒,早晚雲霧籠罩,沒有收到任何人工污染。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雲霧籠罩,沒有收到任何人工污染。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原始生存的古樹茶群在此地分布最廣闊,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更是能給野生動物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是國內野生蜜蜂種群最多,分布野生蜂蜜最廣,也是國內外具有維持生物的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同時原始森林還能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份、保持水土、增強土壤肥力、減輕自然災害等。

中國國寶

雲南西山冰島 雲南西山冰島

傳說中峭壁蜂窩,黑大蜂是目前人類無法馴養的蜂種,藥用中和保健價值極高。更有世界蜂蜜看正山冰島的美譽,峭壁品種,被譽為“中國國寶”“軟黃金”。獨含世界上其他地區蜂蜜所沒有的天然免疫劑,具有極強的抗菌,抗炎的活性,提高人體免疫力。

自然狀況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原始森林維護著自然環境,儲存大量碳物質來保持氣候的穩定,通過對降雨和蒸發的控制調節天氣,並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僅熱帶地區的原始森林就為人類提供40%以上的氧氣所需,其中世界上最大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也被形象的稱為“地球之肺”。的氧氣所需,其中世界上最大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也被形象的稱為“地球之肺”。

古茶分布

西山冰島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最多的。

臨滄茶區中,勐庫茶區居中,永德茶區在西,邦東茶區在東。而勐庫茶區又以勐庫河為界,把勐庫茶山分為東半山和西半山兩部分。東半山茶香氣高昂,顯毫,但茶氣相對弱一些,西半山正相反,香氣弱但茶氣十足。冰島村就恰恰位於勐庫河畔,所產茶兼具東半山和西半山的特色,可謂集勐庫茶區優秀品質於一身的極品好茶。

冰島古茶園是勐庫大葉茶的原種園,據有關史料記載: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雙江的勐勐土司派人從易武古茶區200餘粒,在冰島培育成功了150餘株,現今尚有二十餘棵存世,距今大約500年左右。

據考證,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之前,冰島及冰島附近,就有茶樹種植了,以上說法值得修正。

冰島古茶種子在勐庫繁殖,形成勐庫大葉茶群體品種。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雙江的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 莊發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所陪嫁的茶籽數百斤在順寧(鳳慶縣)繁殖變異後,形成鳳慶長葉茶種,成了製作“滇紅”茶的優質原料;勐庫大葉種傳入緬寧(臨滄城周邊)邦東後,最終形成邦東黑大葉茶種(昔歸茶)。由於葉型較其他勐庫大葉種長,故取名冰島長葉。

源於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的,分布在臨滄境內廣大地區,尤以邦馬山脈一線為多。如章馱、南美、坡腳、冰島、勐庫等地。

冰島大葉茶,是省級良種,源於雙江縣北端的冰島鄉一帶。

種植史

冰島,當地人也稱“丙島”,意思是“長青苔的水塘”。冰島古茶園,位於雲南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最早記載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

冰島古茶園,位於雲南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最早記載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2002年3月調查,現存有根頸乾徑0.30-0.60米古茶樹1000餘株。冰島古茶園的種子在勐庫繁殖,形成勐庫大葉茶群體品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雙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莊發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送茶籽樹百斤,在順寧繁殖變異後,形成了鳳慶長葉茶群體品種。500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冰島古茶園的後代直接和間接向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大葉種茶區傳播,僅臨滄市就形成60多萬畝的規模。勐庫大葉種茶由於條索肥厚、芽峰顯豪、滋味濃郁、回甘悠遠、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二十世紀六十、八十年代兩次被全國茶樹良種委員會評定為中國傳統茶樹良種,被中國茶葉界權威贊為“雲南大葉茶正宗”、“雲南大葉茶的英豪”。

分類方法

森林作用

中國森林法規定將森林劃分為如下5類:

①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原始森林

②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③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④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⑤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影響程度

通常將森林分為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3類。

①原始林位於邊遠地區,基本上不受人為的影響;

②次生林是原始林經過人為的干擾破壞以後,通過林木的自然更新再度發生的森林;

③人工林是人為地採用播種或植苗的方式營造的森林。

林木特徵

人們常根據 優勢樹種對於森林資源進行分類,並且可以依據優勢樹種的分類地位制定出多極的分類系統。例如,首先可分為針葉林和闊葉林,而針葉林可按照優勢樹種的屬,分為松林、落葉松林等,松林又可分為油松林、紅松林、馬尾松林等。

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各 樹種的構成比例,按此特徵可將森林資源分為純林和混交林兩大類。天然林大多數是混交林,但在氣候和土壤條件比較苛刻的地方,也可能形成純林。人工林大多數是純林。 區分森林資源的另一重要林木特徵是 林木的起源

凡林木是種子更新起源的,稱之為實生林,凡是以無性更新方式起源的,稱為萌芽林或無性繁殖林。 年齡亦是區分森林資源的重要林木特徵。根據齡級(多數以20年為一個齡級,有時以10年或5年為一個齡級,隨樹種的生長快慢和經營強度而定)劃分年齡階段。通常劃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5類。成熟林和過熟林是當前可以採伐利用的資源,幼齡林、中齡林和近熟林則是後備資源或稱經營資源。

自然屬性

林木特徵是森林的自然屬性,但隨著對森林的研究的深入,要求對於森林資源進行更加科學的分類。對此,分類的途徑和方法也多種多樣,大體可分為植被學途徑、立地學途徑和生態系統的綜合途徑3大類。

植被學途徑。中國植被學家以植被型、群系和群叢為基本的分類單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單位。如,屬於森林的針葉林和闊葉林就是兩個大的植被型組(植被型組就是一個輔助單位)。在針葉林中,劃分為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溫性針闊葉混交林、暖性針葉林、熱性針葉林等5個植被型。在闊葉林植被型組中,區分為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島常綠闊葉林、紅樹林、竹林等9個植被型。基層的分類單位群叢,則要求以群落中各層的植物成分和環境條件都相同作為劃分的條件。

立地學途徑。按照立地條件的特點對森林進行分類也是許多國家的常用做法。這種方法既可以套用於無林地,也可以套用於有林地。對於山地條件,中國很多地區採用了諸如海拔、坡向和土層厚度這類因子,劃分的土地單元通常稱之為立地條件類型。 生態系統的綜合途徑。森林是一個生態系統,採用綜合的觀點對森林進行分類是最合理的。

破壞現狀

原始森林在過去幾千年一直未受人類工業活動的干擾。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通過衛星圖像,顯示世界上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並且殘存的大多也處於工業發展的威脅或蠶食之中。

地球上幾乎一半的原始森林資源已經消失,另外30%也因為破壞而嚴重退化,喪失了支持動植物和原住民生存在此的能力。

世界上僅剩20%的原始森林因為未遭工業活動的破壞而保持原狀,仍然棲息著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陸地動植物物種,包括一些瀕危物種如大猩猩、紅猩猩和灰熊等。但是這些森林以及依賴這些森林生存的物種的未來卻令人擔憂。

中國的原始森林因為過去的過度開發和採伐已經所剩無幾。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世界其它地區的原始森林將會遭遇一樣的命運。所以我們呼籲要保護原始森林,不能讓他永遠消失在地球上。

保護呼籲

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了,保護原始森林。堅持每個人種一棵樹,少用、節約用樹製成品,保護自然環境,及生物的多樣性,並告誡別人要保護原始森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