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思茅

思茅市(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轄1區9縣,全區面積44221.34平方公里,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地區。 思茅是雲南的第二大林區,有林地面積3829.5萬畝,人均15.4畝,為全國人均的8.1倍,全省人均的3.4倍。 一:思茅區2000年,思茅市(今普洱市)轄4個鎮、4個鄉。

一:思茅市,2007年更名為普洱市
二:思茅區,2007年由翠雲區更名而來
三:思茅
思茅(今普洱市)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裡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
思茅(今普洱市)境內群山起伏,全區山地面積占98.3%。由於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因此受地形、海拔影響,垂直氣候特點明顯,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間。與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國的台灣省同處一個緯度。
思茅市(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轄1區9縣,全區面積44221.34平方公里,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地區。東南與寮國、越南接壤,西南與緬甸比鄰,國境線長達625公里,是祖國重要的西南門戶,僅陸上邊境通道就有18個,瀾滄江、紅河、南亢河三條水道直通境外,是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之一。
思茅市(今普洱市)總人口數為237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達144萬,占61%。全區少數民族有36個,世代居住在這裡的有14個。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民族風情迥異多彩。
思茅市(今普洱市),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公里,乘飛機40分鐘即到,在昆明任一個機票代理處都可以買到票,而思茅市民航售票處就在紅旗廣場北角主街道旁。思茅機場改建後,每天都有班機,可全天候飛行。也可乘車前往,高快8小時左右就可到達。
思茅,祖國西南邊疆的瑰麗寶地。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秀麗,風物神奇。十個縣(市)宛若十塊璀璨的寶石鑲嵌在廣袤的大地上。這裡世代居住著漢、佤、拉祜、哈尼、彝、傣、布朗、瑤、苗、傈僳等十多個民族。有人口248.03萬人,悠久的歷史、絢麗的文化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民族風情圖。
思茅在解放初期稱"普洱專區",專員公署駐普洱,轄思茅專區及車裡(景洪),佛海(勐海)、南嶠(勐遮),鎮越(勐臘)。1955年專員公署遷往思茅,改稱思茅地區,車、佛、南、鎮四縣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仍由思茅地區代管,1973年州署分開正式成為兩地州。
思茅地處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境。
思茅地區地處低緯地帶,平均氣溫在10.3°C—13.2°C之間,最熱月(5、6月)平均氣溫在17.9°C—24.6°C之間。
由於地形地貌、氣候及土壤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思茅地區植被類型豐富多彩,雲南亞熱帶氣候和北熱帶氣候條件的植被類型在思茅地區幾乎均有分布。
思茅地區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其中包括16種珍稀獸類,如金絲猴、孟加拉虎等;鳥類16種,如綠孔雀等。 
思茅是雲南的第一大熱區,占雲南熱區面積的28.6%,是一塊極適宜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的寶地。熱區經濟作物面積達214萬畝。小粒咖啡是思茅熱區經作中的新秀,品質一流,1999年發展到12115公頃,居雲南之冠,成為世界著名咖啡企業雀巢公司的生產基地。 
思茅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擁有茶園29361公頃,年產茶1.59萬噸。景谷象牙芒果、冬早甜瓜等熱帶優質水果進入上海等市場。 
思茅是雲南的第二大林區,有林地面積3829.5萬畝,人均15.4畝,為全國人均的8.1倍,全省人均的3.4倍。灌木林面積372.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2.8%,活立木蓄積量2.03億立方米,人均56立方米,是全國的3.8倍.其中可供采脂、用材、造紙、化纖用的優良速生樹種思茅松占68.9%。
思茅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境內有紅河、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及一百多條支流。瀾滄江縱貫南此,漫彎、大朝山、糯扎渡三級大電站總裝機容量達835萬千瓦。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初步探明有金、銀、鉛、銅、鐵、錫、鎳、鈷、鉻、鈉、鉀鹽、煤、石油等多種礦產資源。
思茅位於祖國西南邊疆,國境線長486公里,有著一地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思茅距省會昆明550公里。
思茅正在或即將成為一個陸、海、空的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思茅——-一條北回歸線上的奇苑,一個奇特的生態區域,將伴您度過一個綠色的假期,帶給你一個綠色的夢幻。

一:思茅區
2000年,思茅市(今普洱市)轄4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083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思茅鎮84490南屏鎮59035倚象鎮34580思茅港鎮17119震東鄉5741雲仙彝族鄉9316翠雲鄉11508龍潭彝族傣族鄉9045
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3號):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思茅市設立翠雲區,以原縣級思茅市的行政區域為翠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過街樓路。
2004年3月21日,雲政復[2004]34號批覆:翠雲鄉更名為六順鄉。
2006年,撤銷雲仙彝族鄉和震東鄉,設立新的雲仙彝族鄉,新設立的雲仙彝族鄉管轄原雲仙彝族鄉和震東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鄉政府駐原雲仙彝族鄉政府駐地。

2007年,翠雲區更名為思茅區
二、思茅鎮
思茅鎮地處北緯22°42′,東經100°59′;海拔高1302米。屬亞熱帶氣候,最高氣溫35.7℃,最低氣溫3.4℃,年均氣溫17.7℃。年無霜期352天,年均日照2159.7小時。年均降雨量1535.4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四季如春。被過往遊人譽為“天然氧吧”。
清雍正七年(1729年)於蠻絡坡設通判,築土坡,建街市置總茶店,營普洱茶的加工貿易。1735年升設同知,築磚城。1897年設思茅海關開徵進出口關稅,1914年普洱道尹公署遷入思茅。1926年又因避瘧疾回遷普洱。1955年思茅專區專員公署,人民解放軍29師、思茅軍分區先後入駐思茅,思茅城是思茅市翠雲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思茅鎮始建於1913年。1935年改稱復興鎮,1951年改稱復興區,1956年復稱復興鎮,1968年改稱紅武鎮,1976年復稱思茅鎮至今。全鎮轄8個社區、5個村民委員會。2003年全鎮常住人口71624人,農村人口13028人。轄區面積203.5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邊城東路12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