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研鎮

雲南大研鎮

雲南大研鎮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大研鎮又名麗江古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簡介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淨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閒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概述

麗江古城坐落在雲南省麗江市大研鎮,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麗江行政公署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在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螢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淨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二;文化遺產;

1、古街

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樑,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歷經戰亂動盪,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占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麗江古城住宿:

麗江古城的客棧本身就是構成麗江古城的一個重要元素。整個古城大約新建了500多家客棧,如今總計約1000多家客棧,平均每家客棧大約有15間左右的客房,主流價格在150元左右,最便宜的也需60元以上。

三;麗江古城美食:

麗江涼粉:

麗江涼粉是傳統小吃。味鮮美、韌性好,可口、價廉。原料主要有雞豌豆、韭菜、綠豆芽、花椒油、油辣子、炒火麻子面、醋、醬油、薑汁、蒜泥、香油、鹽等。

吹豬肝:

吹豬肝是納西族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吹豬肝是要在農曆冬臘月,將鮮豬肝吹膨脹後曬乾。

粑粑:

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有甜、鹹兩種口味,甜味粑粑受到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喜愛,而鹹的卻受成年人喜愛。

岩巴玖:

岩巴玖(即雞燉豆腐)是傳統佳肴,清香、鮮嫩、色美。原料有土雞、火腿、豆腐、蔥、姜、鹽、味素、辣子等。

納西火鍋:

納西火鍋指用火鍋煮食品而言。銅製火鍋,工藝精美,是納西族人家喜愛的器皿。“納西火鍋”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遊野餐的佳肴。

旅遊景區

雲南大研鎮 雲南大研鎮

大研古城雪松旅遊小鎮(大研花巷)坐落在麗江古城北門,是集“雲南特色、非遺傳承、文創品牌、深度體驗”於一體的古巷[1],是雪松文旅在雲南的首個旅遊主題小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