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重顯

雪竇重顯回答說:“馬行千里,追風奔月,一切都是過眼煙雲。 雪竇重顯回答說:“射虎不真,徒勞沒羽。 一天上堂,雪竇重顯還是以劍喻禪:“如果有秘藏鋒刃的劍客,就請當眾施展一下。

雪竇重顯

生平:(

980——1052),俗姓李,字隱之,遂寧(治今四川省潼南縣)人,被譽為雲門宗中興之祖。他編成《頌古百則》一書,選取一百則公案,每一則公案後用偈頌發揮其禪旨,其用意是要參禪者攝取公案的禪機,達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目的。
。重顯出身於豪富之家,世代以儒業相傳。24歲那年,重顯的父母相繼去世,他感到人生無常,於是投益州(今四川成都)普院仁銑法師出家,後又來到湖北隨州智門光祚處參禪。

重顯開悟

一天,重顯問:“心中不起一念,為什麼也會有過錯?”智門光祚並不答話,只是示意重顯走近些。重顯剛走上前,智門光祚就用拂子打他的嘴巴。重顯被打得莫名其妙,剛想開口,智門光祚又用拂子打過來。
智門光祚用拂子打重顯的嘴巴,實際上是在提示重顯,禪法是無法用概念和語言來表達的,所以“不起一念”問話的本身,就是心念。參禪者不應該執著於“不起一念”有錯沒錯。
重顯開悟後,在智門光祚門下又修習了五年,然後東行遊方,來到池州(今安徽貴池)景德寺,恰好他的同鄉舊友曾會任池州太守。老朋友相逢,自然十分高興。曾會說:“杭州靈隱寺是禪林勝地,你如果想去的話,我可以寫一封信給住持珊禪師,他是我的好友,一定會好好招待你。”
顯懷揣著曾會的信來到了靈隱寺,但他沒有把信交給珊禪師,而是同普通的僧人一起生活。
三年後,已在朝廷任職的曾會奉命出使浙江,順便到靈隱寺找重顯敘舊。他問了許多僧人,都沒有聽說過有這么一位禪師,連珊禪師也說沒人交給他曾會寫的信。可曾會卻認定重顯就生活在他們中間,於是就一間間僧房去找,總算找到了重顯。
曾會一見到重顯就問:“禪師原來隱藏得這么深,為什麼不去見住持呢?是不是把我的信給弄丟了?”
重顯回答說:“我不過是一個行腳僧,一無所求,哪裡敢做你的信差啊!”說完,就從懷裡摸出曾會的信,倆人哈哈大笑。禪者悟道後,早已拋棄一切外相,什麼高低、大小、榮辱、利害都從心中抹去了,不像某些世俗小人攀附權勢,為謀求蠅頭小利而低聲下氣。重顯的所作所為,正體現了禪者博大的胸襟和瀟灑的風度。
曾會隨即把重顯介紹給住持珊禪師。珊禪師與重顯一交談,頗感心心相印,於是就推薦他到蘇州翠峰寺任住持。

重顯禪法

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重顯告別翠峰寺,出任雪竇山資聖寺住持,開始傳播雲門宗禪法,世稱“雪竇重顯
一天,雪竇重顯站在法座前環顧僧眾說:“如果我們都能以本來面目相見,我又何必升堂說法呢?”他用手劃了一划,說:“各位隨著我的手看,無數個佛和佛國一起出現在面前。各位仔細地觀看,如果有人連邊際也不知道,就不免拖泥帶水啦。”說完就登上法座。
首座擊槌宣布法會正式開始後,有個僧人正要走出來問話,雪竇重顯阻止了他,說:“如來佛的正法眼藏,就在今天傳付。放你通過,即使是瓦礫也會煥發光彩;堵住關隘,即使是真金也要消退顏色。權柄握在手中,到底是殺人還是救人都是臨時決定。如果有行家高手,就一起來勘驗鑑定。 ”
原先想提問的僧人聽了這番話,也就不敢提問了。另外一位行腳僧站出來問:“您從前住持翠峰寺,目前住持雪竇道場,有什麼不同的心得嗎?”
雪竇重顯回答說:“馬行千里,追風奔月,一切都是過眼煙雲。”行腳僧又問:“德山棒、臨濟喝已經昭然於世,風行天下,不知師父怎樣教人開悟?”
雪竇重顯回答說:“饒你一回。”
行腳僧還想開口,雪竇重顯大喝一聲。
行腳僧問:“不知是只有這個,還是另有別的?”
雪竇重顯回答說:“射虎不真,徒勞沒羽。”“沒羽”是一則典故:漢代的李廣誤認一石為虎,一箭射去,連箭翎都射進石頭裡去了。足見其用力大。
行腳僧一怔,感到競爭之心一起消失了,心中空蕩蕩的,沒有一絲牽掛,他終於開悟了,立即禮拜致謝。
一天,有弟子問:“什麼是吹毛立斷的劍?”
雪竇重顯答:“苦啊!”
弟了又問:“允許弟子使用嗎?”雪竇重顯噓了一聲,說:“在大眾面前應對問答,也得是條漢子才行。如果沒有迅疾敏銳的眼光,就不用提問啦。”
雪竇重顯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就像大火正在燃燒,一走近就燒壞了面孔;又像手握太阿寶劍,誰衝著就喪身斃命。僧眾!橫握太阿寶劍,法堂寒氣一片,縱有千里跋涉,也應萬念消散,別等到劍光輕輕地一閃。”他在此把禪比作能使生命衝破一切束縛困擾的劍。
一天上堂,雪竇重顯還是以劍喻禪:“如果有秘藏鋒刃的劍客,就請當眾施展一下。”
有個弟子走出行列,正準備提問,雪竇重顯問:“你到什麼地方去啦?”隨即走下法座,轉身離去。
那個弟子一怔,立即感到禪機如同電光石火一樣,稍縱即逝。
雪竇重顯是個有文化修養的禪師,他非常熟悉禪宗不立文字的奧妙,但也感到光用棒喝來教化禪僧,總有點缺憾。於是他順應當時文字禪的潮流,編成《頌古百則》、《拈古百則》二書。“頌古”與“拈古”是
文字禪的兩種形式。“頌古”是以韻文體的形式對公案作讚頌性的解釋。《頌古百則》選編一百則公案,每一則公案後用偈頌發揮其禪旨,其用意是要參禪者攝取公案的禪機,達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目的。尤其是他不直解公案所蘊含的禪意,而是旁敲側擊,左引旁證,叫學人自己去體悟,形成了頌古“繞路說禪”的風格。《頌古百則》不僅是禪宗僧人的必讀書,而且受到了文人士大的歡迎。“拈古”是以散文體的形式對公案加以評點。
《拈古百則》也是選編一百則公案加以評點。如“雪峰普請”公案:雪峰義存率領眾弟子上山砍柴,他自己背一捆藤條。在回寺路上,遇見一僧人,雪峰義存把藤條丟在路上。那僧人以為雪峰義存背不動了,正準備替他背。不料雪峰義存突然將那僧踏倒。回寺後,雪峰義存向人誇示:今日開示一僧。雪竇重顯對此作拈古曰:“長生大似東家死人,西家助哀,也好與一踏。”他揭示這則公案所包蘊的機鋒:人的覺悟是一個自證自悟的過程,外力不可強為代替。雪峰義存不讓別人幫忙背柴,正是講這個道理。雪竇重顯嘲笑那些妄圖助人開悟者是“東家死人,西家助哀”,勞而無功。所以雪峰義存要一腳踏翻,促使其猛醒。拈古不像頌古文辭華麗,但直透古人之意。
雲門宗禪法,至雪竇重顯而大張旗鼓,風靡天下,在北宋時期,與臨濟宗平分秋色,當時有“雲門、臨濟,獨盛天下”的美譽。雪竇重顯也被譽為雲門宗中興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