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練習生

雪的練習生

多和田葉子編著的《雪的練習生》由敘述者自由地轉化於動物與人之間,講述了北極熊祖孫三代的故事。“我”由馬戲團的演出熊變身為作家,講述自己的經歷。女兒是女雜技師,出演傳說中的“死亡之吻”。而孫輩則是被飼養在柏林動物園的世界偶像熊。《雪的練習生》分為三部分,即《外婆的退化論》《死亡之吻》以及《想北極的日子》。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雪的練習生》篇幅不長,11萬字凝縮了一家三代北極熊的經歷,分別是熊外婆、母熊托斯卡和兒子克努特,敘事聲部都是第_人稱,除了第二部的“我”是托斯卡的女馴獸師厄休拉,前後兩部都以熊的角度書寫。
第一部“外婆的退化論”,“我”,也就是後來成為外婆的北極熊,此時還沒有生下托斯卡,生活在解體前的蘇聯,每天出席各種冗長的會議。這段頗有童話色彩的故事中,北極熊作為北極的少數民族,儼然享有和人相同的地位。但自從女主角熊開始寫自傳,原本穩固的生活便有些搖搖欲墜。她不無諷刺的口吻折射出當時的蘇聯社會的種種僵化,後來她因為自傳帶來的壓力逃亡到西德,卻發現那兒也不是想像中的天堂,之後再度流亡,去了加拿大。
第二部“死亡之吻”發生在東德。女馴獸師厄休拉在40多歲遇到名叫托斯卡的北極熊,那是她一生的頂點。厄休拉在夢中答應替托斯卡寫一份自傳,作為練筆,她先從自身寫起。我們由此窺見一個熱愛動物的女孩如何歷經戰爭和各種失敗,情感上的事業上的,最終她成了馴獸師,在財政捉襟見肘的國營馬戲團,試圖和托斯卡一同演繹讓觀眾忘卻呼吸的舞台。馬戲團游離在社會之外,仍不免折射出大眾生活的變遷:厄休拉的回憶呈現的不僅是她自身,也是柏林圍牆倒塌之前的東德縮影。
如果說前兩部背負了家國和歷史的重負,第三部顯得輕快許多。克努特實有其熊,它曾是柏林動物園的明星,不幸在4歲亡故。對照紀錄片電影《克努特》,不難看出作者借鑑了這部影片,考慮到她居住在德國,很可能多次實地見過克努特。多和田葉子是一位嚴肅而有野心的寫作者。故事發展到第三代北極熊,她再度讓自己鑽進熊的皮囊,清晰地勾勒出小熊從心智未開到逐步成長的整個過程。讀來不僅有趣,而且傷感。克努特沒見過媽媽和外婆,它的世界只是動物園的小小天地。和長輩們相似的是,它也有“作秀”的職責,每天到動物園看克努特的人們,同時也被他看,被他觀察。讀者得以借著多和田葉子強韌的想像力和精確的筆,站到了動物園隔柵的那一頭。這絕對是一種奇特的體驗——變成一隻熊。

作品目錄

序言 / 1
外婆的退化論 / 1
死亡之吻 / 67
想北極的日子 / 150
序言 / 1
外婆的退化論 / 1
死亡之吻 / 67
想北極的日子 / 150

點評鑑賞

這部小說超越了種族和敘事的限制,幻想和現實並存,其深度和自由讓人再一次深深折服。
——川上未映子《讀賣新聞》
多和田葉子的寫作通過北極熊的“熊生”痛快淋漓地展現了人世的種種,將歷史和現實串聯在一起,讓人心醉神迷,其獨特的華彩讓人體會到無盡的快感,並為之嘆息,這是一次最棒的讀書體驗。
——《京都新聞》
故事在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巡迴往復,泛起異常有趣的感覺。那背後是近幾十年的歐洲(包括前蘇聯)的歷史,以及和人們的愛的交流。
——《每日新聞》 當語言棲息在熊的健康體魄中,世界會呈現怎樣的表情呢?……悠然的空想和尖銳的批判精神渾然一體,誕生出富有魅力的傑作。
——野崎歡《東京新聞》

作者簡介

多和田葉子,1960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1982年赴德國漢堡,繼修讀漢堡大學研究生課程之後,修讀完蘇黎世大學的博士課程。1991年,以《失去腳踝》獲得群像新人獎。1993年,以《倒插門狗女婿》獲得芥川獎。2000年,以《雛菊茶的時候》獲得泉鏡花獎。2002年,以《球形時間》獲得日本Bunkamura雙偶文學獎(與法國獎項同名,但不是同一個),並以《嫌疑犯的夜行列車》獲得谷崎潤一郎文學獎和伊藤整文學獎。此外還有《掉進海里的名字》、《修女與丘比特之弓》等作品。她還以日語和德語雙語發表作品,因其在德語界的寫作,在1996年獲得沙米索文學獎。2005年獲歌德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