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村

雨山村風景秀美,有山有水,村民生活和睦。 雨山村山青水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萬株,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300多元,成為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雨山村位於山東省肥城市邊院鎮,肥城南部。村里主要以小麥、玉米、地瓜為主要作為,近年開始大力發展核桃種植產業,建立核桃種植示範基地。雨山村風景秀美,有山有水,村民生活和睦。
雨山村位於過村鎮駐地西北6公里處,東鄰泰安市郊區夏張鎮,西靠安臨站鎮,南與邊院鎮隔山相望, 北與儀陽鄉相連。 全村共有250戶,950人,由6個村民小組組成,糧田面積1294畝,荒山面積 600畝。 雨山村山青水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紅山和黑山西側有石佛古寺;黑山東側有冰靈宮,據傳內有雹子神。舊時,每年三月三日,方圓幾十里的香客雲集冰靈宮,祈求消災除難。 雨山村有著歷史悠久的草編傳統手工藝,全村從80歲的老嫗到十幾歲的姑娘都有紡經子和編織手藝。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該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山區優勢,大力開發山區資源,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自1983年以來,他們根據全村地散、堰多的實際情況,確立了靠山吃山、吃山養山的原則,大力發展堰邊經濟。從村外到山頂,所有堰邊全部栽植了花椒樹。花椒樹達30 萬株,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300多元,成為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1991年以來,該村又連續發展400畝優質蘋果和600畝優質板栗,並以科技為先導,在果樹管理方面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使蘋果和板栗達到高產、優質,供不應求。 在抓好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該村還通過採取間作套種,多茬多收,提高複種指數的方式來提高全村的糧食生產。為改善生產條件,先後治山整地800畝,修水庫兩座,修塘壩3處,打大口井6眼,退耕還林420畝,劈山削嶺,修建環山路4.2公里,埋設地下暗管1.2萬米,架橋4座,修柏油路5.5公里,改善了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1995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到161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28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815元。 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這個村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等各種評先樹優活動,不斷提高民眾的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幾年來,村委建起了市級文化大院,辦起了圖書室,農民科技夜校,黨員活動室等,活躍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科技素質。該村連年被鎮委鎮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5年被市評為村鎮建設和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