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香草

離香草

離香草種植於壽縣報恩寺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更為奇特的是異地種植不香。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高一米左右,葉對生,花柄長,形似芝麻秸。頭年農曆九月下種,第二年四月收割,滿城飄香。

一、五香之首:沉香、麝香、檀香、龍涎香是公認的四大頂級香料,而離香(草),則是少為人知的第五香,卻是五香之首。之所以是五香之首,倒不是它的香味明顯超過其它四香,而是它的香味不是常人輕易聞得出來。普通人乍一聞,香淡而無味,但只要靜下心來,或在夜深人靜、或在陰雨綿綿之時,其香才幽幽襲來,直達心扉深處,使遠在他鄉、奔波在外之人,必然免不了對故鄉、對親人產生深深的思念,這也是離香草真正的內涵。

二、遠離故土、其香益濃:離香草性味特異,越遠離壽州故土則其香益濃,而且每逢陰雨,其味越香,傳說是因為離開故土思鄉之故,也是有離香(鄉)草之稱的真正原因。

三、辟邪、防病:壽州百姓歷來有將離香草乾草切碎、縫製各種香包之民俗,用來掛在門上以驅鬼鎮邪,也有掛在兒童胸前或遠行之人行囊之上,用以招福、防病、驅百害。

四、離開壽州報恩寺種植則不香:壽州人曾將離香草種植到離開報恩寺之外的地方,雖也生長,莖桿卻由空變實,已無絲毫香味。台灣和日本的專家也曾做過嘗試,也無一例外不能成功,本地人都說,離香草得報恩寺佛法佑護而生長,知報恩之情,故而離此地種植則不香。

生長環境

香草只有在壽縣城內報恩寺東邊的一片地上生長,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種植,雖也長枝葉,但無香味,枝莖也由空心變實。故名曰:壽州香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壽州等地。

主要價值

進門香--掛在門上,作招福、辟邪、鎮宅之用。

凝神香--置於枕邊,有安神、助眠、除瘴之效。

護身香--戴在胸前,防病害、驅百害、祈鴻福。

平安香--懸於車內,可凝神醒腦,保一路平安。

養心香--放在屋內,滅菌驅蟲,淨化美化居室。

歷史傳說

離香草又名壽州香草,是一種頗具靈性又具神秘色彩的植物,產於壽縣報恩寺,已有幾千年歷史,目前是瀕危物種。離香草的發現是在宋朝初年,趙匡胤困南唐(今壽縣)之戰時,戰馬行至報恩寺旁,見此草便低頭狂啃,任憑鞭打也不往前行。趙匡胤便下馬拔了幾根聞聞,隨即脫口而出:“此乃香草也!”從此壽州香草便名揚大江南北、淮河兩岸。

離香草雖在宋初才名揚海外,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存在。壽州(今壽縣)曾是楚國國都,楚國連年征戰,多有楚國戰士在外英勇犧牲,為了慰藉亡靈,楚國不遠千里將犧牲的戰士運回,葬在報恩寺旁的東園。不久以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在東園內長出一片片特別的青草,不僅漂亮,而且散發著陣陣濃郁的香味。百姓們都認為是英烈們報恩所賜的吉祥之物,紛紛採收回家,掛在門上,用以驅邪辟災,保佑平安,壽州城也因為有了離香草,幾千年來沒有過災難,就連千年古城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