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交換與吸附

離子交換與吸附

《離子交換與吸附》創刊於198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南開大學主辦的化學類期刊。 據2018年9月《離子交換與吸附》編輯部官網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編輯委員會編委有31人,顧問9人,責任編輯3人。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共出版文獻2700篇、總被下載541190次、總被引2689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70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57。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載文量為1031篇,被引量為14091次,下載量為7414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影響因子為0.51。

基本信息

辦刊歷史

1985年,《離子交換與吸附》由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所和南開大學化工廠創刊,經南開大學和天津市科委批准成立,知網收錄一期。

1986年,該刊為季刊。

1987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導內容

《離子交換與吸附》主要報導科研論文和科研成果,探討套用基礎理論,介紹新的實驗技術,生產技術和套用技術,交流工作經驗,促進反應性高分子科學技術的發展等內容。

主要欄目

《離子交換與吸附》主要欄目有研究論文、專論與綜述、研究簡報等。

人員編制

據2018年9月《離子交換與吸附》編輯部官網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編輯委員會編委有31人,顧問9人,責任編輯3人。

顧問孫君坦陳義鏞陶祖貽王海仁孫兆祥江林根鄔行彥嚴俊諶竟清
編委陳厚陳水挾范雲鴿何明陽何琦黃錦霞江邦和寇曉康雷建都
李湛勇李忠凌立成劉曉勤劉坐鎮沈金玉施榮富王春紅王洪祚
沈國華宋存先孫彥徐滿才徐銅文原思國袁曉燕張曼征張先正
鄭珩李彥鋒熊春華張瑩
責任編輯徐家毅張瑩張 楠

資源保障

《離子交換與吸附》以南開大學為依託,截至2014年底,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達306.9萬餘冊,中、外文現刊1935餘種;有古籍線裝書30萬冊;圖書館擁有電子文獻51.4餘萬冊,可訪問的中外文資料庫系統96個,子庫306個。

學術交流

由《離子交換與吸附》雜誌社舉辦的“中國化學會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已成為中國化學會的系列會議,至2014年已成功舉辦了17屆。

2018年8月,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於南開大學召開。會議擬分了反應性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兩個主題,與會專家們對其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共出版文獻2700篇。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載文量為1031篇。

收錄情況

《離子交換與吸附》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美國化學文摘、Scopus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總被下載541190次、總被引2689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70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57。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被引量為14091次,下載量為7414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離子交換與吸附》影響因子為0.5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194種)中排第440名,在化學工業、化學、基礎科學(969種)中排第114名。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旨在反映中國國內外離子交換劑、吸附劑、高分子催化劑、高分子試劑、醫用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科研、生產、套用和套用基礎研究諸方面的進展和動向。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張全興(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編陳群、陳學思、陳永明、符若文、顧覺奮、李愛民、李弘、凌達仁、馬光輝、潘丙才、曲榮君、史林啟、史作清、王佳興、徐家毅、閻虎生、袁直、張政朴

註:表中為2018年9月《離子交換與吸附》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

歷任領導

屆次職務姓名
第一屆主編何炳林(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