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法氏囊病的防治

雞法氏囊病的防治

"對母源抗體水平不高的雛雞

簡介

雞法氏囊病又稱甘保羅病,它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由於該病毒侵害雞體的法氏囊後,

雞法氏囊病的防治雞法氏囊病的防治
能使其機能減退或消失,從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現免疫抑制現象,降低了對其它疾病的抵抗力,常使免疫接種歸於失敗。現在,該病已成為雲南危害養雞業最嚴重的疫病之一。

診斷

根據該病常突然發生,且發病率高、病程短、有一過性的特點;其死亡集中在發病後3-4天,8-10天后死亡率大大下降或基本停止;3-6周齡雞為高發病齡;剖檢見胸肌腿肌有條狀或菱形出血點,腺胃、肌胃交界處有暗紅色出血帶;法氏囊腫大、黏膜皺褶上有出血點或整個法氏囊嚴重出血,呈紫色葡萄狀,後期法氏囊萎縮,囊內有乾酪樣物等病情可作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認需要進行病毒分離鑑定,雛雞接種試驗和血清學試驗,如瓊脂擴散試驗。臨床初步診斷時還應注意與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磺胺類藥物中毒、雞球蟲病等相區別。

防治方法

預防:防治該病,首先應嚴格執行環境衛生消毒制度,單靠疫苗接種則難達到預期目的。因為雛雞在免疫接種後7天或稍長的時間內,其所產生的抗體還難於抵抗病毒的侵襲,即出現所謂的免疫空白區。加之該病毒對環境中各種因素有高度的耐受性,極易引起早期感染,導致免疫失敗而引起該病的爆發。因此,在引進雛雞前,應對環境、雞舍、地面、飼用器具等,用2%燒鹼液噴灑消毒,並靜置4小時後沖洗乾淨,然後再用0.2%過氧乙酸液或5%甲醛液噴霧消毒。在進雛雞前7-10天,用5%甲醛液按1立方米40毫升的用量,對雞舍進行薰蒸消毒10小時。雛雞入籠後,每周用0.2%過氧乙酸、百毒殺等交替帶雞消毒2-3次。對母源抗體水平不高的雛雞,更應注意加強雞舍和帶雞消毒,一般應維持到60日齡。同時,還應加強對飼養人員的防疫和消毒管理。
對受威脅的雞群進行疫苗接種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方法。用於預防該病的疫苗有活疫苗和滅活苗兩種。活疫苗多為弱毒力和中等毒力的疫苗,主要用於雛雞預防。滅活苗為油乳劑滅活苗,主要用於雛雞預防。通常該病預防接種的最佳時間為18-20日齡首免,30-35日齡二免。但由於各種原因,即使同一批雛雞,其母源抗體的水平不盡相同,因此在同一時間常有部分雛雞得不到母源抗體的保護,故目前在實際操作時,常將首免提前5-7天。當然,該病最佳免疫時間,應依據雛雞或雞隻的母源抗體水平或血清抗體水平的監測進行確定。一般而言,父母代雞在10-14日齡時,用中等毒力活苗滴眼、滴服或飲水,30-35日齡,重複飲水免疫;18-20周齡,用滅活油乳劑苗肌肉注射。商品化蛋雞可只進行首免和重複免疫,方法同父母代。商品肉雞,分別在10-14日齡和24-28日齡用中等毒力活苗滴眼、滴服或飲水免疫,如在50日內能全部出欄,也可不進行重複免疫。
治療:綜合治療時,每天帶雞消毒1次,及時隔離病雞;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法氏囊Ⅱ號、氨苄青黴素、腎腫解毒藥及速補-18;恢復期飼料中維生素含量應提高1-2倍。高免卵黃治療時,對患病雞逐個胸肌注射雞法氏囊高免蛋黃液,每隻每天1-2毫升。中藥治療時,可用速效囊寶(主要含有黃芪、紅花、當歸、茜草、銀花、建翹、地榆等藥物的水提取物),每隻每天1-2毫升,加入飲水中自由飲用,重病雞可灌服,連用4-6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