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色吸蜜鸚鵡

雜色吸蜜鸚鵡

雜色吸蜜鸚鵡(學名:Psitteuteles versicolor)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信息

簡介

雜色吸蜜鸚鵡雜色吸蜜鸚鵡
拉丁文名稱:Trichoglossus versicolor
英文名稱:Varied Lorikeet
身長 19 公分

雜色吸蜜鸚鵡:(又名:紅頂吸蜜鸚鵡

外形特徵

雜色吸蜜鸚鵡身長17-20cm,體重50-60g。成鳥的頂部有紅頭冠,眼先紅色。臉頰和腮處有一塊亮黃色斑與淡藍色條紋環繞。上體的前半部是淺綠色和橄欖綠色,有明亮的淺綠色條紋滲透到臀部。上有黃色條紋。下體是綠色與黃色的交織。散布著黃色和藍綠色的羽紋。喉嚨及胸部顯示綠色,有滲透的粉紅色、黃色和橙色相雜。腹部為淺黃色,綠色與黃色條紋。尾部上方為綠色,下方黃綠色。喙橙色,在上頜骨基部有褐斑。眼環白色,虹膜黃色。腳灰色。雌鳥的羽毛偏暗,體羽的顏色差別不明顯。胸部也沒有明顯的粉紅色滲透。不具有紅眼先和紅冠帽。

生活習性

雜色吸蜜鸚鵡分布在澳洲北部,自金伯利斯到約克角,越往東邊數量越少。它們常與紅領吸蜜鸚鵡群居,所以常可以看到雜色吸蜜鸚鵡與紅領吸蜜鸚鵡雜交的後代。
生長在熱帶高原地勢較為低洼的地方,群居在尤加利森林中。食物與其他吸蜜鸚鵡一樣,以花粉、花蜜、以及水果為主。野生的雜色吸蜜鸚鵡繁殖季在4到8月。

分布

雜色吸蜜鸚鵡分布在澳洲北部,分布自金柏列斯到約克角,越往東邊數量越少。它們常與紅領吸蜜鸚鵡群居,所以常可以看到雜色吸蜜鸚鵡與紅領雜交的後代。
生活概況 : 生長在熱帶高原地勢較為低洼的地方,群居在油加利森林中。食物與其他吸蜜鸚鵡一樣,以花粉、花蜜、以及水果為主。野生的雜色吸蜜鸚鵡繁殖季在 4 到 8 月。
飼養 : 在澳洲當地鳥市算是很稀有的鳥種,也被視為最難繁殖的一種吸蜜鸚鵡。飼養一對紅頂吸蜜鸚鵡的籠子至少要有 45x45x60 公分的大小。他們可以與一些雀鳥或者是小型的鸚鵡共同飼養在一個籠子中,但這樣子並不適合繁殖。

繁殖

最好一對一個籠子來飼養,因為它們在繁殖期會變得相當好鬥。樹洞或者是巢箱它們都可以接受,但推薦使用巢箱。巢箱的大小應該要有 20x20x30 公分的大小、以及直徑 7 公分的入口。此外也必需提供他們有吸收力的墊材放在巢箱中,如木屑,並且應該要經常更換,以吸收水份很多的糞便。一次產卵的數量在 2 到 4 顆蛋,孵化需要 22 天,只有母鳥負責孵蛋,但是公母鳥會一同分擔雛鳥的餵食工作。羽毛 40 天左右長齊,長齊後兩個禮拜就會離巢, 12 個月大的時候就真正是只可配對的成鳥了。

吸蜜鸚鵡亞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