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嬰兒

雙非嬰兒

雙非嬰兒特指在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後在香港出生的一部分嬰兒,這部分嬰兒在出生的當天,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嬰兒卻能獲得香港居留權。從2001年到2011年,雙非嬰兒的數量急劇增長,從每年620人增加到2011年三萬多人。雙非嬰兒成為了利用法律漏洞謀取香港居留權的手段,其數量的激增嚴重衝擊了香港的醫療服務體系,分薄了香港的醫療服務資源和教育資源,引起了香港政府和內地中央政府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香港社會對內地居民的反感,以及部分內地居民和部分香港居民之間的互相埋怨與不和諧現象。

基本信息

簡介

雙非嬰兒雙非嬰兒
雙非嬰兒特指在1997年7月1日中國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後在香港出生的一部分嬰兒,這部分嬰兒在出生的當天,其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嬰兒卻能獲得香港居留權
雙非嬰兒的概念包括以下要素:
一,該嬰兒在香港出生;
二,該嬰兒是中國公民或具有中國血統;
三,在出生的當日,該嬰兒的父親和母親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背景

十多年間超過20萬十多年間超過17萬"雙非" 嬰兒 在港出生
根據香港終審法院2001年對一宗居留權案件莊豐源案的判決,雙非嬰兒可以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2001年全年,雙非嬰兒只有620人,由於這個法律上的漏洞,雙非嬰兒的數量在2001年之後不斷增加,從2001年至2011年年底,雙非嬰兒累計的總數超過了17萬。

問題

雙非嬰兒首先引發的問題,是嚴重衝擊了香港的醫療體系。很多雙非嬰兒的母親(雙非孕婦)以旅遊或探親的方式進入香港,但不經過正常的產前檢查程式,而是在最後的時刻才到香港醫院的急症室誕下嬰兒,擾亂了香港本身已經負擔不輕的醫療服務。雙非嬰兒的母親之所以這樣做,並非由於讚賞香港的醫療服務,而是純粹為嬰兒謀求香港居留權。這個情況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反感和香港居民對內地居民的敵對意識。
2001年之後,由於有關信息的擴散,為了賺錢而不顧香港社會利益的中介生意的參與以及來港產子的實惠等因素,雙非嬰兒的數字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不足1000名,到2010年急升至超過32,000名,2011年頭十一個月,雙非嬰兒數量為33409名,遠遠超出了香港醫療體系所能負擔的能力,更會對香港未來的社會福利、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帶來沉重的壓力。
雙非嬰兒的持續增加還引起其他問題,例如其中不少雙非兒童慢慢到了適齡入學的年紀,很多父母選擇將子女送到香港讀幼稚園。有香港教育界人士擔心,大批雙非兒童返回香港會衝擊香港的教育系統。
根據一項估計,如果20%的雙非嬰兒將來返回香港讀書,香港政府每年需要多支出至少1億港元用於這些兒童的教育費用。一名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從入讀幼稚園至大學畢業計算,保守估計香港政府需為每名兒童付出115萬港元的學費資助,因此香港當地很多市民呼籲應阻止雙非嬰兒數量的增長。

正反聲音

香港社會也有聲音認為,雙非嬰兒的增多可以紓緩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的問題。香港政府在回歸之後的十多年來一直強調社會老齡化,生育率也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雙非嬰兒的增多可以改善香港人口結構。

政策

雙非寶寶可選中國籍雙非寶寶可選中國籍
特首梁振英於2012年4月宣布,在未能充分全面了解“雙非”孕婦對香港的醫療、母嬰健康、教育等社會服務所造成的影響之前,2013年私立醫院應該停止接收雙非孕婦(即夫妻雙方均非港人)產子。
2013年6月25日梁振英在施政匯報中總結,因為實行了“零雙非”,2013年香港公立醫院的產科服務床位,全數供香港本地孕婦使用及用做處理私家醫院轉介的緊急個案,同時今年頭5個月,平均每月雙非孕婦往急症室分娩只有17.6宗。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零配額政策落實為長期政策。而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在上周末核實,相信2014年將會繼續維持現行的“零雙非”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