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束縛

雙重束縛

雙重束縛,是1956年,著名英國心理學家葛雷格里. 貝特森提出的關於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論(Double Bind Theory)。是指一個人同時在交流的不同層面,向另一個人發出互相牴觸的信息,對方必須做出反應,但不論他如何反應,都會得到拒絕或否認,容易使人陷入兩難的境地,精神分裂症狀就是這種痛苦的表達。

精神病學術語

1956年,著名英國心理學家葛雷格里. 貝特森提出了關於精神分裂症病因的雙重束縛理論(Double Bind Theory)。他舉例說,如果一位母親嘴上對自己的寶寶說“我愛你”,同時卻扭過頭去不理孩子,這時孩子就受到了“雙重束縛”(與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無所適從”有些類似)。小孩子在身心上都嚴重依賴於母親,面臨這種情景,他(她)無法對母親表達出自己心理上的矛盾感受。一個人長期受到雙重束縛,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症。半個世紀以來,精神病學界圍繞該理論正確與否有過激烈的爭論,迄今沒有取得共識,因為雖然很多人覺得雙重束縛理論具有實用價值,但是難以獲得經驗研究的證實。不過,“雙重束縛”這一說法不脛而走,在許多領域都獲得套用。 雙重束縛總是讓人無所適從。比如,你對一個人說:“你必須自主選擇”,那人就面臨雙重束縛。自主選擇按說是自由的,但是你規定了“必須”,他又不自由了。他為什麼不可以諮詢別人意見後再做選擇?為什麼不可以將“不做任何選擇”作為一種選擇?一個單位的領導,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像是個家長,也應特別注意別使自己的員工陷入雙重束縛。假如一位領導在員工大會上氣勢洶洶地說:“我的辦公室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嘛,誰有什麼想法都可以來找我談嘛!”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員工的心理感受是什麼樣的。同理,不同政府機關推出相互矛盾的規章,使老百姓受到雙重以至多重束縛的事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貝特森認為,人類面臨的最基本的雙重束縛是:從一個層次上說,人類進化已經到了很發達的程度,可以為個體的生存而抗爭(比如,在科學和醫學不發達的時候,有殘疾的嬰兒很可能被父母拋棄,或者夭折,現在,無數殘疾嬰兒生存了下來且長大成人了),而從另一個層次上說,人類作為一個有性繁殖的物種,仍然擺脫不了死亡。大部分宗教其實都在試圖幫人類擺脫這個基本的雙重束縛。從這個意義上說,貝特森認為,與其說《聖經》(或其他宗教經典)的創世故事是迷信和謊言,還不如說它們是表達真理的另一種版本--隱喻的、詩意的版本。
經過對雙重束縛現象的深刻反思,貝特森提出: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使學生們能在不同層面上進行思考,理解不同語法之間的關係(知道在哪種社會交往中採用哪一種語法),理解存在著不同種類的效率和程式,理解真理不一定是唯一的,不同種的真理之間未必相互矛盾,它們只是在不同的維度上為“真”。
大自然對人類的雙重束縛也許永遠無法擺脫,但人類試圖擺脫雙重束縛的過程就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過程。而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設法別使自己的部屬陷入雙重束縛,不然,正如貝特森罵大自然一樣,雙重束縛別人者也一定會挨罵。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雙重束縛
作者:[美]克利斯·波傑里安
譯者:旋清真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頁數:277
開本:32
ISBN: 9787214067685內容簡介

她盯著照片裡那騎腳踏車的女孩許久,心跳不禁開始加快。拍攝地點離她受到襲擊的小徑可能只有半英里,她必須知道他為什麼擁有這張照片……
那年秋天,大學二年級女生蘿芮兒在一次外出門騎腳踏車途中遭受攻擊,她的人生從此改變。原本活潑外向的她,躲進攝影的天地,並奉獻時間到一家流浪漢收容所擔任社工。
多年之後,一名曾待過收容所的老人鮑比過世,唯一的遺物是一箱他生前極度珍視、不給任何人看的照片。奉派整理這些照片的蘿芮兒驚訝地發現,照片的拍攝技巧與質量極佳,當中還出現許多五、六○年代的名人肖像,以及她兒時的鄰居與其房子。
基於好奇與歉疚,蘿芮兒開始瘋狂追尋鮑比謎樣的身世背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認出鮑比的照片中,有一張是攝於佛蒙特州的泥土路上,遠遠有個身著黑色短褲、色彩鮮明運動衫的女孩,獨自騎著腳踏車……
到底鮑比的真實身分是什麼?他與蘿芮兒之間有什麼樣的牽連?
當現實的世界無路可走,蘿芮兒與鮑比又要如何面對自己故事的真相?
被層層迷團所困擾,蘿芮兒越來越確信,鮑比的一些照片揭示了一個深深隱藏的黑暗家庭的秘密。她對真相的追尋將導致她離自己以前的生活更遠——和那些聲稱想拯救她的探究者進入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

作者簡介

克利斯·波傑里安(Chris Bohjalian)1960年生於紐約,1982年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是《柯夢波丹》、《讀者文摘》、《波士頓周日環球雜誌》等多家期刊的撰稿人,並辟有個人專欄。他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之一,其作品傾向於圍繞普通老百姓面對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產生的極其困難的狀況,往往側重於一個具體問題,如無家可歸,動物權利和環境保護,並往往以性格為導向,圍繞複雜且有缺陷的主角和次要人物循環。他的很多小說故事都發生在真實的佛蒙特州的一些虛構的城鎮,以至於讓眾多讀者誤認為確有其地。
克利斯·波傑里安迄今已發表小說13部,包括曾入選《出版人周刊》“最佳好書”、“奧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的《紐約時報》暢銷作品《助產士》。此外,他也有多本著作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野牛戰士》2002年獲頒“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舊金山紀事報》描述他的作品為:“平凡人物在心痛時刻所表現出來的優雅與尊嚴”。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6種語言,銷售近500萬冊,其中3部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他和妻女現居佛蒙特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