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沙鎮

雙沙鎮

雙沙鎮地處四川省瀘州市古藺南緣,赤水河北岸,西與敘永毗鄰,南臨貴州畢節,幅員198.9平方公里,平均海撥940米,川南出海通道--大納路(321國道)橫貫全鎮,交通位置會優越,難忘發達。全鎮轄白沙、河屯、萬壽、陳坪四個行政管理片區,3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279個村(居)民小組,居住漢苗兩個民族,總人口45000多人,其中場鎮人口7500多人,苗族2800多人。

基本信息

區域規劃

雙沙鎮雙沙鎮
雙沙鎮是古藺縣轄鎮。1956年設白沙區,1981年更雙沙區,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6公里。面積198平方公里,人口4.3萬。國家二級公路大納路橫穿境內。轄坪子、小堡、東灣、關元、長灣、新光、團園、紅沙、平滂、菜子、龍升、銀口、寨坪、白馬、呂豐、莊寨、排樓、龍坪、白堡、天橋、灣子、安寨、界牌、乾橋、涼井、三星、一把傘、瑤山、新莊、羅慶、古松、陳坪、桃源、勝猛34個村委會和雙沙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兼產烤菸、油菜子。1935年2月,紅軍長征途經沙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鎮北崔家祠堂設立總司令部,指揮紅軍四渡赤水,祠宇尚存,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鄉鎮概況

雙沙鎮雙沙鎮
雙沙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全鎮主要經濟支柱是烤菸和畜牧業。雙沙鎮自一九九六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政治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二000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1.279億元,比2008年增長8%;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達16807噸,同比2.94%;烤菸生產實現總產量1.97萬擔,總產值575.45萬元,煙稅115.09萬元;財政收入實現355.12萬元,比2008年增長1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50元,比2008年增長100元。在遭受連續40天伏旱的二00一年,全鎮的國民生產總值仍實現1.1億元,糧食總產量14124噸,烤菸產量6529噸,總產值203.5萬元,煙稅40.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150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910萬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內。計畫生育率實現93.1%,計畫多孩率控制在2.29%內。在二00一年的工作被除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雙沙屬長江水系,為喀斯特地貌類型。全鎮由賽武紀奧陶紀志留紀二疊紀地層組成,多為石灰質地層,喀斯特地貌發育,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平均海撥940米,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度,年平均氣溫16.5℃最高氣溫26.3℃,最低氣溫5.7℃,春日菜花飄香,夏日氣候清涼,秋天滿壩稻浪,冬季素裹銀妝,總面積3000多畝的上、中、下三個平壩,靜靜地蜿蜒在大納路邊成為全縣獨一無二的旅遊景點。

321國道(大納公路)橫穿全境,通達鎮區,是四川通向貴州、廣西、出海的交通動脈,可達瀘州、貴陽、遵義等地。全36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鎮城內主要礦資有煤、高嶺土、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石灰岩磷礦等。其中:白沙坪子煤礦儲量3億噸,河屯磷礦儲量2億噸,小堡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鐵礦儲量2億噸。雙沙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已探明白馬洞、龍洞、獅子山熔洞群內形成的各種顏色的鐘乳石空管已情節萬年之久,洞內平坦寬敞,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雙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重地,1935年2月毛澤東、朱德曾在雙沙鎮崔家祠堂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並發表了《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擬定了二渡赤水作戰計畫。雙沙鎮自一九九沉著應戰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通過2008年來的努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功能不斷齊全,交通條件優越,通訊發達,中國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已在雙沙鎮建有手機機站和開通程控電話,對外聯繫較為方便。雙沙鎮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齊全的基礎設施,為開發雙沙經濟強鎮、文化大鎮和大納路上對外開放的門戶,熱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雙沙開發投資。

鄉鎮優勢

雙沙鎮雙沙鎮
氣候宜人,景觀靚麗。雙沙鎮具有明顯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受地形地貌的影響,形成立體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極端最高氣溫40.2℃,最低氣溫3.5℃左右,常年有冬春旱,夏伏旱相連的乾旱發生,盛夏高溫乾燥,秋季溫度下降緩慢,冬季少雨寒冷。氣候降雨量差距較大,時空分布不均勻,全年300天左右無霜,年平均日照時數1129.8小時左右,全年總輻射量約75.149千卡∕cm2。河流以白沙河為主流,樊家河、東山河、新莊河小流域為支流,地表水以天然降雨和人工蓄水為主。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700米。

雙沙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境內留有不少明代古建築、古戰場遺址。一九三五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博古率領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在魚塘灣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發表了《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擬定了二渡赤水作戰計畫,中央紅軍司令部和毛澤東駐地舊址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雙沙歷史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交通條件優越,通村公路暢通。西南出海輔助通道321國道橫貫全境,省道“古金道”穿越雙沙壩子途經白沙村、小堡村、慶豐村、萬壽村直達古藺縣城,縣道古雙路途經雙沙鎮龍升村、東山村白沙村直達雙沙場鎮。2003年政府投資400萬元硬化雙沙至萬壽“三級路網”公路9.7公里,2005—2006年政府利用“通達工程”項目60萬元在德安村、陳坪村、普慶村、紅光村、東山村、萬壽村新建和改建村級公路50公里,利用“以工代賑”資金59萬元在萬壽村、慶豐村、紅沙村、新建和改建萬馬公路、萬坪公路、新蔡公路21公里,建成河屯車田大橋一座,2007年鎮政府積極爭取國補資金建成紅沙、寨坪村通村水泥路15公里。全鎮有鄉村公路87條,448公里。

信息網路健全,電視通訊暢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建設步伐加快。已建成移動機站12個,現有電視用戶6450戶,其中光纖電視入戶與縣城聯網的3456戶,衛星地面接收2994戶,電腦網路用戶820戶。

礦產資源豐富,旅遊景點壯觀。境內煤、鐵、高嶺土、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坪子、普五、慶豐煤礦,年生產總量為30萬噸左右。古敘煤田觀文礦區一把傘煤礦儲量可達10億噸,河屯磷礦儲量2億噸可引進外商投資開發。雙沙壩子喀斯特地貌孕育的白馬洞、獅子山10多處深溶洞群內各種鐘乳石空管已形成萬年之久,洞內平坦寬敞,具有較高的投資開發和旅遊觀光價值。白沙河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春天,萬畝油菜花竟相開放,再現雲南“羅平風光”美景,堪稱人間世外桃源。蜿蜒曲折的白沙河環抱雙沙壩子自西向東穿過洞粱子注入赤水河,富饒美麗的白沙壩子,成為雙沙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水利設施完善,能源資源保障。境內有鄉鎮企業,寸腰岩、洞粱子、映山紅電站三個,總裝機容量為1500個千瓦,私營投資的峰岩電站裝機容量為800個千瓦。四個電站已與川南同網,境內有省級小二型水庫三座(上游、紅永、李旭溝),山坪塘8口,大塘76口,為雙沙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保證。

鄉鎮經濟

雙沙鎮雙沙鎮
城鄉經濟同步發展,場鎮建設日新月異。1996年雙沙場鎮例入省級小城鎮以來,政府投資3500萬元建成寬16米,長2.5公里的商貿大街、交通街、行政街和長征街,投資300餘萬元的雙沙汽車站已投產使用。常住人口由2000人發展到7500人,形成了城鄉滲透,環境優美的新興城鎮。2003年被命名為瀘州市唯一的省級衛生集鎮,成為閃耀在西南出海輔助通道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四大經濟支柱,打造特色農業。大自然情有獨鍾,肥沃的土地資源鑄造雙沙特色農業的飛速發展。一是全鎮有適宜種煙村13個,種煙組78個,1802戶,種煙1000畝以上的村4個,2000畝以上的村2個,全鎮常年種煙面積12000畝左右。二是以趕黃草發展為切入點,帶動桔梗、苦蒿等中藥材發展,引進四川科倫集團、熊飛集團藥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雙沙萬壽、河屯、白馬、普慶村發展趕黃草1200畝,引進成都神農藥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桔梗500畝、苦蒿300畝。實施退耕還林項目5395.4畝(其中:核桃1698.8畝、楷杷65畝、李子186.5畝、板粟1031.8畝、梨子980.5畝、柏木765.2畝、香樟15.1畝)經果林3962.6畝。三是打造雙沙壩子優質糧油基地,發展高芥酸工業油菜6000畝,傳統油菜400畝,優質糧種小麥1500畝。四是以關元生豬養殖基地為示範,促進全鎮畜牧業的發展,全鎮生豬存欄數58000頭,出欄肥豬45000頭,總產值4640萬元。

計畫生育

雙沙鎮雙沙鎮
一、基本情況

雙沙鎮總人口47217人,已婚育齡婦女8782人。截至3月30日,全鎮總出生182人;完成四項手術70例,其中結紮2例,安環51例;取環7例;引流產10例;全鎮人口計生率86.8‰;自然增長率1.6‰;綜合節育率87%;一孩出生123人;二孩出生49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35人;多孩出生10人;獎勵扶助18人;實現村民自治示範村2個合格村(社區)14個;三結合幫扶戶150戶;應檢8782人次,已檢8648人次,檢查結果:正常8638人次,已孕10人,補救10人,補救率為100%;綜合婦檢率為98.5%。

全鎮流出人口總數4786人,辦證人數4786人,辦證率達100%,其中流出婚育婦女2134人,簽定契約2134人。流入人口驗證率達100%,半年來共回複流動人口信息288條。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抓好計生隊伍建設。成立了由鎮長陳文任組長,分管領導楊輝烈任副組長的計生工作領導組,切實加強對計生工作的領導,制定08年計生工作計畫,認真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年初以來,鎮黨委、政府根據新時期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現狀,從人員配備上一是充實,二是穩定,既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的優秀幹部配備為計畫生育專職幹部;政治上給予關心;生活上給予關懷,按時足額兌現村計生專乾的工資,提高各村專乾的福利待遇;業務上給予輔導,半年來,鎮政府組織兩次計畫生育專職幹部培訓,通過兩次培訓,使專業幹部的業務水平有明顯提高;工作上嚴格要求,在計生隊伍中形成了保紅旗、保第一的良好精神面貌。

(二)強化宣傳,倡導文明婚育新風。上半年,雙沙鎮加大以《省條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為主要內容的計畫生育宣傳力度,始終把宣傳教育放在計畫生育工作的首位,開展了以“婚育新風進萬家”為主題的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倡導文明婚育新風。開展“三送上門”,即:送《條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上門、送生殖健康知識上門、送避孕藥具上門,營造全社會人人都關心、支持計畫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明確目標,狠抓基層基礎工作。半年以來,雙沙鎮明確計生工作目標,狠抓基層基礎工作。

一是責任目標到位.鎮分管領導、計生辦主任採取分村指導季度查旬、半年抽查、年終兌現的工作模式,全鎮已形成計畫生育工作村村有人管,事事有人抓,齊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規範村級檔案。為保證村級檔案的真實完整,雙沙鎮花大力氣對村級檔案進行規範化整理,讓計畫生育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三是強化計生例會制度,推行村組例會報告單制度。計生例會是計畫生育的統計數據的基礎來源,例會質量的高低直接涉及到統計數據的準確度,雙沙鎮每月實行先由各村的組長向計生專幹上報出生人口,再由計生專乾核對並如實填寫上報計生辦,大大提高了統計準確率。

四是狠抓“三查”及隨訪工作。半年來開展了兩次“三查”活動,計生部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組織幹部與專業人員實行優質服務。“兩節”期間對返鄉務工人員進行“三查”。並以“三查”為契機,加強計畫生育政策及愛滋病防治知識宣傳,使育齡婦女的生育觀念得到了明顯提高。

(四)落實措施,嚴格計生工作獎懲。鎮政府將把各村(社區)的計畫生育工作情況納入半年和年終考核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凡因工作措施不力、工作責任不到位,造成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滑波的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並取消年終考核資格。

衛生院

雙沙鎮衛生院是一所集預防、醫療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面積365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在職職工35人,其中主治醫師5人,醫師12人,醫士3人,護師5人,藥師3人,擁有固定資產200多萬元。其中有400毫安X光機1台,腦電圖機1台,B超機2台,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主要承擔轄區民眾及毗鄰地區民眾的預防保健、醫療救治工作。雙沙鎮衛生院現設有住院部、門診部、功能組等三科室,年門診人次2萬人左右。住院人次700人左右,能開展剖宮產、闌尾、疝氣、膽囊切除、四肢骨折切開固定術等手術。年業務收入150萬元,功能科能開展B超、心電圖、X光攝片三大常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