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江鎮[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縣]

雙江鎮[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縣]

雙江鎮地處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銅遵公路、江梵公路交叉穿境而過,國土總面積176.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489公頃。全鎮有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5038人(農業人口占66%,少數民族占49%);鎮黨委轄36個黨支部,其中總支2個,農村黨支部15個,社區黨支部2個,機關黨支部7個,學校黨支部9個,個體私營企業協會支部1個。至2004年底全鎮共有黨員827名,其中女黨員148名,少數民族黨員587名,現任村支兩委幹部中45歲以下的有25歲名,占總數的53%,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總數的85.4%;全鎮屬於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同期、光熱同季、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境內旅遊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是銅仁地區西線旅遊線上的交通要鎮。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江口縣雙江鎮地處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土總面積約176.6平方米,有耕地面積約1489公頃,全鎮轄17個行政村,228個村民組,25個居民司組,總人口 4482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14913人,占總人口的34.1地 流動人口2311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9.3鞏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2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38元。

該鎮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同期、光熱共季、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全鎮境內有農作物品種50餘種,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物業主要以豬、牛、羊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菸、蔬菜、瓜果、花生、中藥材、草感、油菜為主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該鎮的農業經濟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交通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是西部大開發前沿投資環境最具優勢的地方。銅遵公路、銅梵公路橫穿境內,距銅仁市較近,光覽通訊線路覆蓋全鎮。

科教文衛事業方興未艾,具有濃郁的多民族特色地方文化、古老馳名的攤文化一花獨放。全鎮有中學4所,在校學生3108人,有國小27所,在樣學生5354人,有教職工232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此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7所,有醫院2所,衛生室17個,衛生技術人員252人,文化事業民展迅速,各村都建有衛星電視接收台,電視覆蓋率達 90人。

雙江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溫和的氣候是旅遊休閒的絕好場所。距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梵淨山29公里。近年來該鎮制定了旅遊業發展規劃,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以“休閒觀光”為主的雙江旅遊業正在異軍突起,並迎來了眾多遊客。

自然特徵

旅遊導遊圖旅遊導遊圖

雙江鎮氣候宜人。縣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梵淨山迎風坡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369.6毫米,全年日照1257.3小時,是全國的商品糧和畜牧業基地區,素以“漁米之鄉、黔東糧倉”著稱。雙江鎮的森林覆蓋率高達56.4%,被國家授予林業綠化百佳縣,堪稱地球上同緯度的“綠寶石”。雙江鎮資源豐富。水能資源豐富。茫茫林海中繁衍著1200多動植物,礦產資源,重點礦源分布集中,有金、銅、硫鐵、鉬、礬、重晶石、玉帶石等30多種,其中紫袍玉帶石被譽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優越,素有“黔東糧倉”的美譽,盛產優質稻,德旺茶寨米歷史上曾作為“貢米”進貢朝廷。

特色產品

豆腐乾一條街

豆腐乾一條街,原街形成於元明兩代,一色青石板鋪地,邊接一棟棟青瓦木房古民居,解放後進行了多次市政建設和改造,老街舊名淡弗,現叫勝利街。早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當地人按民族傳統作坊加工豆腐乾開始,迄今已近百年歷史。生產作坊均為主要集中在緊鄰龍井閣地段,故形成了以當地街斗篷晾曬,龍井水“龍津玉液”浸泡和石磨手推加工的豆腐生產一條街。

由於特殊的手工工藝生產,斗篷晾曬,刀工等,再加之製作的考究,用水的獨特諸多因素,此豆腐乾色澤透明,營養豐富,價廉物美,別有風味,既可小吃、閒吃,餓可製作大餐大菜,饋贈佳品,堪稱中國一絕。

米豆腐

米豆腐,傳統小吃,是為當地個民族所喜愛。製作成份及方法,粘米浸泡,打漿,加石灰水拌勻,用微微火煮熱,邊煮邊攪重凝因起鍋,展用時可切成片、條、顆或製成蝦仁米豆腐,伴以佐料,酸香麻辣,消失化胃、清涼滑口。1998年,曾榮獲“貴州省風味小吃”二等獎。

旅遊資源

梵淨山

梵淨山梵淨山

梵淨山在與湘、渝、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幾百年來,梵淨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淨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
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梵淨山自然風光集峨嵋之秀、黃山之奇、華岳之險於一體,自古就有“眾岳之宗”的美譽。
它群峰聳峙,雄居黔東群山之上。頂峰風凰山海拔2570.5米,次峰老金頂海拔2493.4米,爛茶頂海拔2412米。
諸峰與四周低山、河谷盆地相對高差在2000米以上。河谷幽深,嶺多脊刃,流水湍急,跌水飛瀑十分普遍,乾支交匯處多成大飛瀑,如黑灣瀑布、銅廠淘瀑布、鬼門關瀑布等,落差在15米以上者有23處之多。

旅遊自助

交通:貴陽、廣州深圳遊客可乘飛機到銅仁機場,再轉坐旅遊快巴或的士到江口或梵淨山。全國各地坐火車的遊客可經湘黔到玉屏,轉乘旅遊快巴或的士到梵淨山,還可經湖南西線鳳凰進入,全程110公里。
住宿:江口縣城住宿一般在30—120元/房,攀岩基地住宿50—80元/房,神龍洞80—150元/房,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10—30元/人,黑灣河度假村標準間80—150元/間(五一、國慶上浮30%)、梵淨山金頂(20—50元/人)、(旺季5—10月上浮50%)。
美食:江口勝利街的豆腐乾、區府巷的米豆腐,昭風牛肉干,穀子嶺野菜,黑灣河的山竹筍,玉蘭片,苗家布衣山莊,黔醉樓點醉閣的土家風味餐等,風味獨特,入口難忘。
購物:黑灣河的竹木工藝品,江口的紫袍玉帶石石雕工藝品。
氣候:江口縣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地帶,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四季皆適宜旅遊。
通訊:通訊信號已覆蓋梵淨山主要旅遊線路及全縣所有景區及旅遊公路沿線。
銀行:江口縣城各大銀行及自動取款機一應俱全。
門票:梵淨山(通票)50元/人,太平河漂流全程80元/人,半程40元/人。
旅遊線路推薦:
一日游:豆腐乾一條街—神龍洞—雲舍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二日游:縣城—黑灣河生態度假區—太平河礦泉水漂流—太平河旅遊步道—雲舍土家民俗村—神龍洞—豆腐乾一條街
三日游:縣城豆腐乾一條街—神龍洞—雲舍土家民俗村—黑灣河生態度假區—太平河漂流—梵淨山金頂景區—蘑菇石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