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街道辦事處

雙塔街道辦事處,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學、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區域之一。

江蘇省蘇州市雙塔街道辦事處

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古城中心區域,東起護城河,西轄人民路,南至竹輝路,北枕干將河,轄區面積3.3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萬餘人。下設10個社區居委會,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學、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區域之一。雙塔轄區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濃郁,區內名居古宅,歷史勝跡,星羅棋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網師園,滄浪亭、雙塔禪院蜚聲海內外,江南最大的文廟、清織造府、思想家章太炎故居、教育家葉聖陶故居等頗負盛名。雙塔轄區科學教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有百年名校蘇州大學、江蘇省蘇州中學等歷史悠久的院校;又有又有蘇州市圖書館、蘇州日報社、蘇州廣播電視台、蘇州廣播電台等現代文化媒體資源,形成了高雅的人文環境和人才優勢。深厚的文化底蘊營造了本地區特有的商業文化特色,轄區內共有企業1600多個,蘇州市著名的烏鵲橋路電腦街、十全休閒旅遊一條街和鳳凰餐飲特色街坐落在轄區內,最近“兩街一河”改造工程的完成,更使街區日益呈現出綠樹成蔭、繁樹如花的美麗景象,逐步形成了以特色街區為中心的稅源穩定、基礎紮實的發展區域。

浙江省江山市雙塔街道辦事處

基本概況

雙塔街道辦事處是江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建立於2005年11月。雙塔街道下轄20個行政村,2個經濟合作社,5個社區。全街道總戶籍數21591戶,總人口數61986人。街道辦事處設市區江濱路54號。境域東接上余鎮,南及西南與碗窯鄉、清湖鎮及虎山街道接壤,西鄰壇石鎮,北連大陳鄉及四都鎮,市區內以中山路為界,中山路以北屬雙塔街道,轄區總面積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60.4畝,其中水田13880畝。雙塔街道中部為市區的北半部及北郊,地屬丘陵平原,西北部為丘陵半山區,最高海拔492米,最低海拔98米。低山以砂岩、頁岩和石灰岩為主,丘陵主要為頁岩。低平盆地為紫色頁岩,紫色礫岩。蓮塘大豆山有古生代寒武——奧陶系地質界線剖面遺蹟。境域東南部為丘陵半山區,最高海拔500米,最低海拔僅90米,山岩為凝灰岩、砂岩和紅砂岩等,沿江山港兩側,是平原,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 2011年,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184000萬元,同比增長26.6%,其中規上企業產值101500萬元,同比增長35%;工業增加值2990萬元,增長25.3%,其中規上企業增加值17900萬元,增長2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353萬元。2011年,全街道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6240.4萬元。

行政區劃

境域涉及原鄉鎮為豐足鄉和趙家鄉及江山市區一部份。1987年,豐足鄉、趙家鄉同屬城關區,城區部份屬城關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撤銷城關區和城關鎮,由原城關鎮、豐足鄉、趙家鄉、源口鄉、達河鄉組建須江鎮。市區屬須江鎮。2005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須江鎮,建立雙塔街道辦事處,管理原須江鎮城北、縣前、民聲3社區(2006年6月增設周家青社區),菜農、天余、縣前3行政村及豐足片9行政村和趙家片17行政村。2007年9月,對趙家村、鴨後村、黃崗村、姚家村、墩頭山村、楊家塢村等6個建制村進行規模調整,趙家村和鴨後村合併,新村村名為趙家村;黃崗村和姚家村合併,新村村名為黃家村;墩頭山村和楊家塢村合併,新村村名為楊敦村;同年12月,進行了第二批村規模調整工作,何家村與星火村合併,新村村名為塔東村,後壟村與下路頭村合併,新村村名為路壟村,老虎塢村與山外村合併,新村村名為和賢村,達嶺村與岩下村合併,新村村名為靈泉村。至此,街道行政村數由原來29個減為22個。2008年,為加快推進城市化建設,街道對原來的縣前村和菜農村這兩個城中村進行“撤村並居” 試點工作,撤銷了縣前、菜農兩個村建制,分別成立經濟合作社。因此,現今,雙塔街道行政村數確定為20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