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交影

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內,東塔居寺外。 西塔唐物,東塔宋建。 西塔內藏白蛇,稱“白蛇塔”;東塔內隱許仙,稱“許仙塔”。

兩座磚塔東西排列, 相 距50餘米。據《猗氏縣誌》記載,雙塔為隋唐時創建,宋代得修, 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內,東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 雙塔依舊。 西塔方形,七層,高約30米,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 震時,塔剎毀壞;第一層檐下雕斗拱,其餘各檐皆疊澀伸出或收,塔內有階梯可登。東塔亦七層,方形底層中空,以上實心;一二層 檐下有四鋪作斗拱,二層以上每面倚柱四枚,上施斗拱, 二頭交項。西塔唐物,東塔宋建。雙塔之門,對向開闢。
“雙塔交影”又稱“雙塔斜影”,是指農曆正月、九月十五黃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陽和月亮同時位於東西方天邊(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別從東西方照射雙塔,使東西而立的雙塔之影從不同方向向中間緩緩移動,交融在一起。
傳說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最初發生在臨猗。法海由於嫉妒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便把他們用“網塔缽”分別罩於兩塔內。
西塔內藏白蛇,稱“白蛇塔”;東塔內隱許仙,稱“許仙塔”。許仙塔的第七層還藏有二人的畫像,第三層有一尊鐵鑄的許仙人頭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許仙與白娘子的真摯愛情感動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雙塔內各放一寶,讓他們每年七夕相會一次。從此,每年七夕黃昏,雙塔之影在月光下緩緩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愛團圓。
還有一個傳說是,每年正月十五,城鄉大鬧花燈時,從塔內會飄飄悠悠走出兩個美貌女子,一個穿粉紅衣,一個穿果綠襖,在離人群不遠的地方,笑盈盈地觀燈。
這些傳奇故事雖然是神話,可是故事裡所敘述的時間卻和有關考證研究所得到的“雙塔交影”時間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測,“雙塔交影”奇觀並非偶然,而是我國古代工匠的科學創舉。建築中蘊含豐富的科學,科學又通過神話來表現,這正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種重要而又常見的表現形式。
。“日光月光同時照,東塔西塔影相交”。雙塔交影作為“猗氏十景”之一,以它合理的布局,巧妙的設計,精確的計算,大膽的構想和高超的建築藝術為我們繪製了一副巧奪天工的人間盛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