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婚典

集體婚典作為一種新式婚禮,是與中國的傳統舊式婚禮相對而言,是西風東漸的舶來產物。集體婚典,儘管在本世紀初盛行,卻並非近幾年才肇始,早在民國時代便已開先風。

集體婚典作為一種新式婚禮,是與中國的傳統舊式婚禮相對而言,是西風東漸的舶來產物。集體婚典,儘管在本世紀初盛行,卻並非近幾年才肇始,早在民國時代便已開先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倡新生活運動,在婚禮形制上也推廣西式新婚儀,並由社會局出面組織,首開近現代聯合法婚風氣。上海是首倡之地,自1934年10月至1937年“八•一三”抗日戰爭爆發止,先後舉辦了十多屆,集體婚典的青年情侶1000多對,頓成一時之大景觀。1935年在南京勵志社大禮堂舉行的“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時任南京市長馬超俊出席證婚,共有33對新人志願參加,各式媒體盛讚這種新興婚儀“觀禮者千餘人,極一時之盛”。
最早的集體婚典,便要求新人們要統一著裝,通常是新郎身著藍袍、黑褂、藍褲、白襪,腳穿黑緞鞋,手帶白手套,胸佩禮花;新娘身著短袖淡紅色長旗袍、長褲,腳穿肉色絲襪和緞鞋,頭罩白紗,戴白手套執鮮花一束,婚禮完畢頒髮結婚證書、紀念證章併合影留念,整個過程,洋為中用,新舊交融,簡樸而不失隆重。其後,又有完全拋棄舊式旗袍長衫的,新郎一身西裝革履,新娘則潔白婚紗籠罩,愈發接近純粹的西方婚禮。新中國成立後,也曾多次組織集體婚典,目的是移風易俗,倡導簡約。新人們多半穿著樸素,較少大紅大綠,至多也不過是新娘的紅衣衫,為婚禮添了一道喜慶色彩。九十年代後,時代新風洋溢,青年男女又重歸了西式路線,婚紗禮服也悄然走俏,即後,古典風味的民族服飾甦醒,又有喜著舊式對襟紅綢禮服或者旗袍的,於是兩道風景並現,任人各取所需。
儘管目前的集體婚典作為一種新方式,往往主題是提倡節儉樸素風尚,樹立積極健康的婚姻價值觀和婚慶消費觀,也確實為廣大適齡青年所喜聞樂見,但也並未能全然深入民心,征服不了傳統婚慶儀式的頑強,甚至有些人認為過分簡約的婚禮形同未婚,依舊大擺宴席花銷巨大。(青島海誓山盟文化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