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伏擊戰

雁門關伏擊戰

雁門關伏擊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在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地區對日軍汽車運輸隊進行的伏擊戰鬥。10月17日黃昏,賀炳炎、廖漢生率部到達雁門關西南的秦莊和王莊。他們發現公路並不在雁門關下,遂主動去黑石頭溝、吳家窯一帶公路西側設伏,同時派少數兵力占領雁門關。18日,第716團主力設伏於雁門關以南黑石頭溝公路西側高地。

基本信息

概述

雁門關伏擊戰雁門關伏擊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 在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地區對日軍汽車運輸隊進行的伏擊戰鬥。

背景

雁門關伏擊戰雁門關伏擊戰
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大同後,繼續向南進犯太原。為配合國民黨軍在忻口的防禦作戰,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命令第358旅第716團深入日軍側後,在代縣的廣武、雁門關、太和嶺間,破擊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賀龍親自把第716團團長賀炳炎、政治委員廖漢生召到師部,對他們說:“忻口會戰正在進行,敵人從大同經雁門關不斷往忻口運輸彈藥、給養,這是日軍最主要的一條運輸線。但是,他們很囂張,自以為那一帶已經成為他們的後方,沒有中國軍隊,因此警戒疏忽。你們到那裡去就是要充分利用日軍這個弱點,發動民眾,給鬼子來個突然打擊,把這條運輸線切斷。”

過程

1937年10月18日,日軍運輸汽車50餘輛,滿載兵員、彈藥,由北向南駛入伏擊區。第716團即以密集的火力進行襲擊。激戰中,日軍又有汽車200餘輛由陽明堡方向向北駛來。第716團即分兵一部阻擊該敵。激戰至夜間,日軍援兵又至,第716團遂撤出戰鬥。此戰,共斃傷日軍300餘人,擊毀汽車20餘輛。20日夜,第716團一部復占雁門關,另一部破壞了廣武至太和嶺間的公路及橋樑。21日晨,第716團再次設伏於黑石頭溝地區。日軍由南向北的汽車200餘輛和由北向南的汽車數十輛相向而來,當其先頭車輛駛入伏擊區時,第716團居高臨下,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展開攻擊。日軍在8架飛機支援下進行反撲。第716團斃傷日軍一部後撤出戰鬥。該團兩次伏擊戰鬥,共斃傷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

結果

八路軍第120師切斷了日軍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補給線,同時第115師打擊了蔚縣至代縣的日軍交通補給線,使進攻忻口日軍的彈藥、油料供應瀕於斷絕,攻勢頓挫。從18日至21日,我第716團在雁門關以南共斃傷敵500餘人,毀敵汽車數十輛,切斷了敵由大同經雁門關至忻口的後方補給線 。忻口會戰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在戰役結束後曾對周恩來說:“八路軍把敵人幾條後路都截斷了,對我們忻口正面作戰的軍隊幫了大忙。”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對此也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游擊戰爭還有其戰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戰役時,雁門關南北游擊戰,破壞同蒲鐵路、平型關汽車路、陽方口汽車路,所起的戰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