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漢語漢字]

雁[漢語漢字]

雁,拼音yàn,是指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群居水邊,飛時排列成行。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ㄧㄢˋ

◎ 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群居水邊,飛時排列成行:~行(háng)。~序。~陣(雁行整齊,如同軍隊布陣)。~過拔毛(喻為牟利不放過任何機會)。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an5 ngien5 [客語拼音字彙] ngan4 ngian4 [東莞腔] ngan3 [寶安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ien5 ngan5 [台灣四縣腔] ngan5 ngien5 [梅縣腔] ngan5 ngian5

◎ 粵語:ngaan6

漢英互譯

wild goos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yàn

〈名〉

(1) (形聲。從隹(zhuī),從人,廠(hǎn)聲,隹,短尾鳥。廠,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義:鳥名)

(2) 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頸和翼較長,足和尾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於游泳和飛行 [wild goose]

雁,雁鳥也。——東漢·許慎《說文》

納採納吉,請期皆用雁。——《儀禮·士昏禮》

下大夫相見以雁。——《儀禮·士相見禮》

朔風飄胡雁,慘澹帶沙礫。——唐·杜甫《遣興五首》

(3) 又如:雁塔題名(借指考中進士);雁杳魚沉(雁字魚書。杳無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雁戶(指漂泊異鄉居處無定的民戶。雁因時遷徙,故以雁為喻);雁奴(在雁群中專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飛行時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飛行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幫的臣子朝覲有時,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書信 [letter]。如:雁帛(指書信);雁逝魚沈(音訊斷絕)

詞性變化

yàn

〈形〉

通“贗”。偽造的,假的 [false]

魯以其雁往。——《韓非子·說林下》。曾廷枚雲:“真贗,本作真雁,後人加貝。”

浸漬數日,漆絮敗潰,雁跡盡露。——宋·王明清《揮塵後錄》

常用詞組

雁盪山、雁過拔毛、雁行、雁來紅、雁門關、雁序、雁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字部】雁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4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㵎切,音贗。《說文》鳥也。從隹從人廠聲。讀若鴈。《注》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為摯,昏禮用之,故從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注。

說文解字

【卷四】【隹部】雁

鳥也。從隹從人,廠聲,讀若鴈。五晏切〖注〗臣鉉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為摯,昬禮用之,故從人。

說文解字注

(雁)雁鳥也。此與鳥部鴈別。鴈從鳥為䳘雁從隹為鴻雁。禮舒鴈當作舒雁。謂雁之舒者。以別於眞雁也。舒雁謂之鴈。猶舒鳧謂之鶩也。經典鴻雁字多作鴈。毛傳曰。大曰鴻。小曰鴈。按鴻、大也。非鳥名。從隹。從人。雁有入道。人以為摯。故從人。廠聲。廠呼旱切。雁五晏切。十四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ŋraːns說文廠聲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五晏刪開去聲二等開口去三十諫ŋanŋanŋanŋɐnŋɣanŋɯanŋaɨnyan4ngranhngeann鳥也出說文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ꡭꡋ yanjan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寒山齊寒山去聲齊齒呼ian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魚澗十諫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陽去同上(鴻雁)

漢字解釋

根據詞典學家、訓詁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中《辭辭書編纂與食古泥古》一文的考辨,雁有“雁”、“鴈”之分。“雁”指候鳥大雁;“鴈”指家禽鵝。然此二字的使用古即多有混淆。《辭源》等諸多詞典對此二字的解釋多有錯誤,忽視了“雁”及涉“雁”詞目的家禽義,將家禽義的鵝也說成了大雁,這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