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遁教義

隱遁教義,伊斯蘭教十葉派教義學說。十葉派不同分支有關教義主張的總稱。其基本內容:為躲避政敵的仇視與迫害,伊瑪目奉安拉之命藏匿起來,人的肉眼難以窺見;他們奇蹟般地生活著,直至經安拉的核准而重返人世,在此期間即稱為“隱遁”(阿拉伯文ghaybah),隱遁者即被宗奉的伊瑪目,將作為馬赫迪再世;隱遁伊瑪目在虔誠信徒醒時或夢中會顯現自身,尤其會接獲放置於諸伊瑪目陵墓上的祈求或盟誓的書信。最早由凱桑派提出,認為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處於隱遁狀態並將復臨。伊斯瑪儀派主張伊斯瑪儀或伊斯瑪儀之子穆罕默德為隱遁伊瑪目。該教義在十二伊瑪目派中得到最充分的發展,相信第十二伊瑪目穆罕默德·蒙塔札爾約於878年曾隱匿於薩馬拉清真寺附近的一山洞內,後安居在遙遠而又虛幻的加布爾薩(Jabulsa)和加布爾卡(Jabulqa)城中,將奉安拉之命率正義之師復臨;分為小隱遁和大隱遁兩個時期。前一時期通過四門(或代理人)與教徒聯繫,後一時期雖無代理人,隱遁伊瑪目照樣治理人間俗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