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背張口蟹

隆背張口蟹

隆背張口蟹,又名濱蟹,甲殼綱方蟹科蟹類,原產於歐洲及北非海岸,東至波羅的海,北至冰島及挪威中部,是分布地內最為普遍的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隆背張口蟹隆背張口蟹

隆背張口蟹頭胸甲近圓形,甲面密生絨毛,明顯的酒精燈形紋縞。額中有深溝槽向後延伸,將額分兩葉。側緣連眼窩外齒共三齒,前二齒板狀末齒小而尖。有的全身呈鮮豔的紫色,關節處為紅色,螯指左右等大,色趨澹白,極易辨識,但有些個體顏色偏黃,與台灣厚蟹非常接近。

隆背張口蟹的殼長達6厘米及闊9厘米,每隻眼睛後沿邊有五隻短鋸齒,眼睛之間有三個起伏位置。這些起伏可以用來分辨隆背張口蟹及艾氏濱蟹。艾氏濱蟹的甲殼沒有腫起的地方,並延伸至眼睛之前。另外,隆背張口蟹的第一及第二游泳足是向外彎曲,艾氏濱蟹的則是筆直的。

生活方式

隆背張口蟹隆背張口蟹

雌蟹可以產達18萬5千顆卵,幼體會在離岸地方成長,當脫殼後幼蟹就會走到潮間帶。幼蟹會生活在海藻海草之間,直至成為成體。隆背張口蟹具有多種方式來將群落擴散,包括壓載水、船體、以海藻等物料包裝、泛舟、幼體隨海流遷徙等。在澳洲的普通濱蟹可以擴散很長的距離,可以是由人類活動所帶動。
隆背張口蟹是多種生物的掠食者,尤其是雙殼綱、多毛類及細小的甲殼類。它們主要是夜間活動的,但隨潮汐也會在日間活動。在加利福尼亞州,它們掠食當地的蛤蜊令其數量下降,並令入侵的蛤蜊(如寶石文蛤)增加。它們也導致了美國東岸及加拿大砂海螂漁業的催毀,並令一些具重要商業價值的雙殼綱數量減少。它們也會吃魚類,但對美洲擬鰈的影響卻很少。它們會掠食幼少的牡蠣及首長黃道蟹等物種,或與之競爭資源,令當地的休閒垂釣也受到影響。

棲息地

隆背張口蟹可以在海洋及河口環境生活,穴居於高潮線附近泥土質的河口域、草澤周邊、紅樹林沼澤或土堤海岸附近的水田田埂中,以泥、沙或岩石海床、水生植物及沼澤最為適合。它們可以抵受4-52‰的鹽度,並能在0-30C的溫度下生存。故此它們可以在河口的低鹽度環境生存。

使用COI基因進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在北海及比斯開灣的群落互有遺傳的不同,而冰島及法羅群島的群落則有更大的不同。由此可見隆背張口蟹很難進入較深的水域

原產及入侵地

隆背張口蟹原產於歐洲及北非海岸,東至波羅的海,北至冰島及挪威中部,是分布地內最為普遍的蟹。隆背張口蟹在北美洲最先是於1817年的麻薩諸塞州發現,現已向北擴展至維吉尼亞州南部。2007年,它們的分布地已擴展至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的布雷森莎灣(PlacentiaBay)。於1989年,它們出沒於舊金山灣。它們於1997年、1998年及1999年分別抵達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及英屬哥倫比亞,10年內擴展達750公里。到了2003年,它們更走到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在澳洲,隆背張口蟹首先於1800年代在維多利亞州菲利普港(PortPhillip)發現。自此它們散布到東南及西南海岸,並於1971年、1976年及1993年分別到達新南威爾斯、南澳洲州及塔斯曼尼亞。於1965年在西澳州發現一隻普通濱蟹,但卻自此沒有再發現其他。

隆背張口蟹首次於1983年在南非近開普敦出現。自此它們擴散至北方的沙丹那灣(SaldanhaBay)及南方的坎普斯灣(CampsBay)。

在巴西、巴拿馬、夏威夷、馬達加斯加、紅海、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緬甸都有發現隆背張口蟹。不過這些只是個別事件,並非入侵群落。日本已被艾氏濱蟹或是艾氏濱蟹與隆背張口蟹的混種所入侵。

根據生態環境,相信隆背張口蟹也會入侵到北美洲由下加利福尼亞州至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海岸。很多地方也有相類似的生態環境,現只有紐西蘭並未大幅入侵。紐西蘭政府已採取措施,如發出海生害蟲指引等來限制隆背張口蟹的入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