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坪村

隆坪村屬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穆雲畲族鄉管轄,它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四周林木蔥蘢,鳥鳴花香,風景秀麗。一條川流不息的小河穿村而過,居民們沿河建房,坐東朝西,自成一體,別有一番風格。村的四周是一個開闊的小平原,土地肥沃,村民們在這裡自耕自作,收穫自己的希望和未來。隆坪村文化發達,是福安市西部的一個文化名村。

基本信息

隆坪村

居民們告訴筆者,它的出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隆坪村是整個閩東有名的教師村,全村近300戶人家,1000多人口,卻有110多人當教師,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位教師,被譽為畲鄉山溝溝里的教師村。隆坪村地處穆雲山區,村民雖然主要以務農為主,但卻民風淳樸,一向具有好學、尊師重教、重知識、追求學問的好傳統。早在解放前,村里就有過私塾先生和私塾學堂。村民們跟著私塾先生“之乎者也”學習《幼學》、《三字經》、《古文觀止》等,不斷提高文化素養,這在當時的整個閩東尚屬少見。解放後,村民們率先讓出祠堂辦學校,於是隆坪村也有了“國立學校”。至上世紀70年代,村里告別了祠堂,建起了土木結構新校舍,同時還有了國中班。許多原本手握鋤頭的農民子女在讀書、掌握了豐富知識之後,也紛紛當起了教師,教書育人。如今,該村又在異地建起了擁有校園面積7畝多、建築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農民子女讀書、學知識的熱情和幹勁與日俱增……目前,全村110多名教師分別分布在閩東各縣(市)中、國小教壇上,為培養人才辛勤耕耘著,為整個閩東的教育作貢獻。其中被評為省、地、市、鄉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的就有80多人。他們中有三代從教的教育世家,有一戶五六人從教的教師之家,至於父子教師、兄弟教師、姐妹教師、夫妻教師更是平凡。二是隆坪村現珍藏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節孝坊”,俗稱“隆坪牌坊”。據史料記載:此乃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為隆坪村陳承昌之妻繆金鳳所建。坊坐西向東,石構,四柱、三間、三樓,面闊6.20米、高6.10米,五脊頂。正樓四角翹角雕卷草,正脊中間置火球,兩端翹角雕龍。樓單向翹脊,正脊角雕鳳,有脊翹角雕魚吻。正間鑲雙龍“聖旨”匾,左右有天官像。柱間額枋用弓梁。正間坊匾正面刻楷書“金石齊貞”,上款:“布政司理問銜浙江錢塘縣丞陳承昌原配繆安人節孝之坊”,下款:“知福安縣事川東劉玉璋書”,背面刻“彤管流芳”四個大字。兩次間置建文告字牌。中柱前後置獅子抱鼓石,柱前、後、外三向置雙鼓抱鼓石。中柱柱聯:“苦節歷四十年來真可見所天於泉壤,褒典從九重寵錫允堪樹當世之閫儀”,款識“乙未科進士選用知縣侍生郭兆祿頓首拜”。坊上的弓梁、頂脊、匾、牌均雕飾花卉、鳥獸紋。坊外圍欄,深向立柱施三欄板,橫向前後設門,十二根欄柱柱頭分別雕獅子、尖頂圓球、楞紋圓球,欄桿柱立在條石上,地面鋪設石板。1984年10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隆坪村文化發達的一個見證。此外,村中還保留有明宰相鄭凱的墓碑以及建有遠近聞名、建築奇異、光彩奪目的“隆興寺”等。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