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埠鄉

陽埠鄉

陽埠鄉位於贛縣區西南部邊遠山區,距縣城 38公里 ,離贛州市區 30公里 。東靠省道砂園線,西接105國道,分別與章貢區、南康區、信豐縣接壤。下轄13個行政村,14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150戶,總人口23564人。共有20個黨支部,528名黨員。國土面積1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490畝,山地面積1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61%,富含稀土、金礦、螢石等礦產資源和林木資源。 地處贛縣區境內西南部,東鄰王母渡鎮,南毗信豐縣,西、北兩面與南康區接壤。全鄉共有陽埠、大龍、下揚、楊源、密石、黃沙、木柵、坳頭、新聯、梅村、馬埠、許屋、坳背13個村。該鄉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又以“腐竹之鄉”而美名一方。此外,在臍橙之鄉——贛南,陽埠的臍橙也是占有一方地位的。全鄉總面積153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20225人。 陽埠鄉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又以“腐竹之鄉”而美名一方。臍橙之鄉——贛南,陽埠的臍橙也是占有一方地位的。

行政區劃

基本信息

所在省份:江西省

所在地市:贛州市

所在區縣: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

詳細地址:陽埠鄉

郵政編碼:341114

行政區劃代碼:360721

長途電話區號:0797

所屬行政機構:贛縣區

轄村

附表

陽埠村 下楊村 楊源村 密石村 黃沙村 木柵村 大龍村 坳頭村 下灣村 新聯村 梅村 馬埠村 許屋村 坳背村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9643
10024
9619
家庭戶戶數 4613
家庭戶總人口(總) 19383
家庭戶男 9855
家庭戶女 9528
0-14歲(總) 5804
0-14歲男 3138
0-14歲女 2666
15-64歲(總) 12479
15-64歲男 6245
15-64歲女 6234
65歲及以上(總) 1360
65歲及以上男 641
65歲及以上女 71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9102

自然資源

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稀土、鎢、金、螢石等礦產資源,極富開採價值。

盛產糧、菸葉、臍橙、油茶,一年可產優質菸葉近四千擔。

特產中尤以陽埠腐竹最有名,被譽為“人間食品”一絕,至今已有550多年的製作歷史,曾是清朝貢品。它以精選的原料,傳統的加工工藝,豐富的營養價值,濃郁的客家文味,更以不加入任何非食品添加劑的質量承諾聞名遐邇。

歷史沿革

以美稱方位得名。1949年為王官鄉,1958年成立星火公社(後改為王富公社),1962年分設王富、大龍2個公社,1964年合併稱王富公社,1966年更名陽埠公社,1984年改陽埠鄉。1997年,面積138.6平方千米,人口2萬。有公路東北連贛安公路,轄陽埠、下揚、揚源、密石、黃沙、木柵、大龍、坳頭、下灣、新聯、梅村、馬埠、許屋、坳背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陽埠圩。

經濟民生

著名特產

陽埠鄉 陽埠鄉

腐竹為陽埠鄉傳統特產,因此陽埠鄉也被譽為“江南腐竹之鄉”。從明朝至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清代曾被選為朝廷貢品。在陽埠,家家戶戶加工腐竹,全鄉年加工腐竹產量達到1000噸以上,所生產的“陽埠牌”腐竹,選用優質大豆為原料,以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具有色澤潤黃,營養豐富,鮮嫩可口,味道純正,包裝精美的特點,是家庭、賓館的美味菜餚,饋贈親友之佳品。陽埠牌腐竹蛋白質含量達50%以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劑和防腐劑,經常食用可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健美養顏。該產品在江西省’98食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全省優質產品”。

農業

陽埠鄉土壤有著南方土地的公有特點,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可種植種類繁多的農作物。如農民的主食水稻,可種植早稻、中稻、晚稻;還可種植菸葉、臍橙、橘子、油菜、花生、西瓜、李子、茶樹、香蕉、番薯、柿子、柚子、金桔、辣椒等作物。陽埠圩上有大片臍橙基地,菸葉通常做成烤菸而賣給收購者;油菜通常用於榨菜油;花生營養價值極高,可用於生吃、煮著吃、炒著吃,等不同食用方法,不過主要用於榨花生油;李子味道鮮甜。

交通郵電

陽埠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連線省道通向贛州的公路全部實現路面硬化,此外通向105國道的便捷通道也已全面貫通,大大縮短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境內建有移動基站,交通便利。

陽埠鄉 陽埠鄉

此外,近幾年已開通了往返陽埠鄉與信豐間的信陽專列,極大的方便了沿途村民去往陽埠鄉街道以及村民去往信豐。

教學事業

國中:陽埠中學。

國小:陽埠中心國小、大龍國小、下揚國小等(基本上一個村就有一所國小)。

民俗風情

節日風俗

春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臘月最後一天為除夕,然後吃團圓飯;除夕夜零點去祠堂打爆竹上香迎接新年;初一早上早餐吃齋飯,一般吃黃元米果;初一晚上零點過後開始殺雞以待大年初二一早去拜“石年”;初二遠嫁的閨女將和女婿將回娘家上門拜訪;正月十五為元宵。

清明節:吃米果,主要流行吃“艾米果”,用艾葉草煮成米果皮,有點像餃子,有各種菜餡。

端午節:一般是吃粽子。

七月半:俗稱“鬼節”,有的地方過十三,也有過十四、十五、十六的,一般會殺鴨子吃,然後燒紙錢給先人!

中秋節:此時已有很多水果了,吃柚子、橘子,月餅。

太公出巡

太公出巡是一種客家文化,據家裡老人說我們的祖先在黃沙村,陽埠鄉其他村村民大部分從黃沙村遷徙出去的,因此總祠堂在黃沙村,祠堂里供奉著陳、彭、包、朱等姓氏祖先,每三年舉行一次“太公出巡”,屆時將各姓氏祖先像抬往各個對應姓氏的村莊以待敬拜,首先是將“太公像”抬往陽埠圩上的一個很有名的廟舉行個廟會,那時將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去往那裡拜太公,然後祈福,希望能保全家平安、生活紅火,然後將各姓氏祖先像抬往各個對應姓氏的村莊以待敬拜!

大事記

1.2009年修通了陽埠圩至坳背水泥路,由此極大方便了村民去往陽埠圩,更加方便了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

2.2009年又迎來了一屆“太公出巡”!熱鬧不凡!

3.2009年修通了陽埠圩至大龍村書水泥路路。

4.2010年續著陽埠至大龍村水泥路,修通了大龍村至同樂山水泥路。

5.2012年11月28日又迎來一屆“太公出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