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建

陸遠建

1993年的除夕夜,北站附近的一個消火栓漏水了,陸遠建跟著一名幹部快速趕到現場。 幾分鐘後,接報趕來的消防隊員打開陸遠建剛剛修好的消火栓,水龍直射大火,30分鐘後,火被撲滅了。 1992年,陸遠建第一次工作調動,被安排到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負責全市市政消火栓的維修和支隊的水電工作,他欣然接受。

個人簡介

陸遠建,二級警士長,1972年出生,1990年高中畢業後入伍,是雲南消防部隊中目前僅有的兩名警齡最長的士官之一。他長年戰鬥在昆明市6428個消火栓的修理、維護、保養、守護一線,保證火場供水“大動脈”的暢通。
在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里,像他一樣的消防兵被稱為“裝備兵”或“技術兵”。而戰友們更願意親切地稱他為“栓長”。

基本信息

姓名:陸遠建
出生年月:1972年1月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職業:軍人

相關報導

老兵陸遠建:昆明一半消火栓是他看著“長”起來的
“當兵以來第一滴淚”
1990年3月,剛滿18歲的陸遠建從貴州桐梓縣入伍來到雲南。兩年後,陸遠建跟著一名幹部學習市政消火栓的維修技術,並擔起支隊及家屬區的水電維護工作。

1993年的除夕夜,北站附近的一個消火栓漏水了,陸遠建跟著一名幹部快速趕到現場。這是一個老式的消火栓,與之相連的城市供水管道上有多個閘門,如果進行斷水修理,就需要關掉這些閘門。時值千家萬戶做年夜飯,一旦斷水,影響太大,他們決定帶水作業。兩人用鐵鍬將消火栓腳下的混凝土鏟開,再用扳手把被水泥封住的螺絲帽用力擰下,頓時,噴涌的水浸透了兩人的衣服,當兩人合力把100公斤重的消火栓抬起來時,一條碗口粗的“水龍”從地下噴涌而出,陸遠建被沖得一個趔趄。當漏水的地方終於被堵住時,全城已是燈火輝煌,市民都沉浸在除舊迎新的喜悅中。
回到支隊,端起發涼的飯菜,陸遠建想到老家“春節不幹活”的習俗,不禁一陣鼻酸,流下了當兵以來的第一滴淚。
如果你問:“昆明目前有多少個市政消火栓?”陸遠建可以不加思索地告訴你:“6428個,這是目前昆明消防支隊的最新統計。”
作為目前雲南消防部隊中警齡最長的老兵之一,陸遠建長年戰鬥在6428個消火栓的修理、維護、保養、守護一線,一乾就是19年,見證了昆明市主城區消火栓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00多個增至如今6000多個。
以口徑65毫米的消火栓為例,每秒流失的水量為5升,每分鐘就損失300升水,10分鐘內就上升到3000升,如果遇到口徑為100至150毫米的消火栓,損失的水量更大。陸遠建平均每年出警700多次,19年來所節約的水量無法估算。
“一個老兵19年來堅持做一件事,他的工作是消防工作中最平凡,卻關乎著全市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他是士兵中的典範與楷模。”與陸遠建同年同月同日入伍的同鄉戰友——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趙勇對陸遠建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消火栓雖小,責任卻重大”
消防部隊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消防官兵更是枕戈待旦。雖然陸遠建不能參加滅火和搶險救援,但他也和其他戰友一樣,隨時保持在臨戰狀態,他對昆明主城區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一點不比其他戰友少。維修消火栓這個幕後工作看似平凡,實則時刻關係整座城市成千上萬棟建築物的安危。如果消火栓出現漏水、圈占、損毀、埋壓等現象沒有得到及時維修和處理,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構想。
1993年4月的一天,昆明捲菸廠倉庫旁的一個消火栓漏水了。陸遠建聞訊趕到現場,用了幾個小時把消火栓修好了。就在他準備歸隊時,忽然看到距消火栓約50米的廠房倉庫上方濃煙滾滾,不一會兒,大火躥上了房頂。幾分鐘後,接報趕來的消防隊員打開陸遠建剛剛修好的消火栓,水龍直射大火,30分鐘後,火被撲滅了。直到現在,陸遠建仍對當時濃煙滾滾的景象心有餘悸,“如果沒有接到民眾舉報,如果沒有及時修好消火栓,在急需取水滅火時,消火栓卻發揮不了作用,後果將不堪構想……”
此事讓陸遠建對這些平日裡“默默無聞”的消火栓有了新的認識:“消火栓雖小,責任卻重大”。
這項工作乾久了,陸遠建摸索出了一些技術門道,比如有的消火栓根部的接口螺絲被混凝土埋得太深,需要鑿開周圍的土石,擴大空間,扳手才能垂直伸入到消火栓根部擰到螺絲。為提高工作效率,陸遠建找到支隊修理所,利用氧焊將扳手的一頭高溫加熱後,折成直角,這樣一來,無需鑿開太多土石,扳手卡口就可輕易擰到螺絲。別看這一個小小的改進,可省了陸遠建不少工時與力氣。
陸遠建還複印了一張昆明主城區地圖,每次出警回來,他都要在地圖上標註出維修過的消火栓的位置,日積月累,地圖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記號”。陸遠建說,“支隊正在收集主城區市政消火栓的數據,利用GPS定位,今後滅火時,指揮中心可以引導現場消防官兵尋找距離起火建築物最近的消火栓,第一時間找到水源。”
“抉擇與誤解”
1996年,由於經常與昆明自來水公司打交道,該公司領導非常欣賞陸遠建幹活踏實、又能吃苦的勁頭,加上他技術好,專業對口,便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請他退伍後到自來水公司工作。這一來,不僅可以解決戶口問題,還可享受正式職工的待遇,對於一個農村兵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好事,但陸遠建婉言謝絕了。繼續留在部隊里當他的“栓長”。
再難修的消火栓,在技術層面,沒有處理不了的。真正令陸遠建難以忍受和擺脫的,是一些看不見的誤解。
1993年7月,金龍飯店附近的一個消火栓幾乎被埋入土裡,3個出水口都沒辦法使用了。他拿出鐵鍬開始清理土石,不一會兒,消火栓腳下就出現了一個1米多深的坑,陸遠建跳進坑裡開始修理消火栓。這時來了5個小青年,他們圍著泥人一般的陸遠建議論了起來:“這個人肯定是勞改犯,被帶來這裡勞動改造”。陸遠建聽後十分氣憤,但轉念一想,自己滿身泥水,雖然穿著綠色作訓服,但沒有佩戴警銜,難怪讓人誤解了。
“誤解就誤解吧,只要隱患得到及時消除,這點誤解又能算得了什麼呢?”陸遠建一笑置之,“說真的,流的水又不是我的,我可以到場了不管,但如果抱著這樣的態度,不知每年要白白浪費多少水!看著這些白花花的水流掉了,我心疼啊!”
正是由於發自內心地珍惜水資源,每逢昆明主城區發生市政消火栓被撞斷的事故,陸遠建經常是第一個趕到現場處置,他的行動往往比供水搶修人員平均早到20分鐘。
對消火栓“不拋棄不放棄”
要維護昆明全城6428個消火栓,可以想像陸遠建的工作量有多大。19年來,陸遠建也曾帶過幾個新兵學習消火栓維修,但沒多久,吃不了這份苦的新兵們就紛紛申請調走了。他也曾向支隊申請過調派人手來幫忙,然而各個轄區的消防中隊人手都十分緊缺,陸遠建只能繼續“單兵作戰”。
但陸遠建不埋怨、不怠工,一如既往地將全部熱忱投入到工作中。他說如果有一天真的乾不動要退伍了,他一定申請調兩三個新兵來接手“傳幫帶”, 或用幾個月的時間舉辦個消火栓和水電維修培訓班,召集抽調幾個老兵來學習培訓,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後來人,“在我手上一定會交接好的,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不會給部隊掉鏈子。”
昆明消防支隊陸遠建:守護春城消火栓19年
守護春城消火栓19年——記昆明公安消防支隊二級警士長陸遠建
陸遠建,二級警士長,1972年出生,1990年高中畢業後入伍,是雲南消防部隊中目前僅有的兩名警齡最長的士官之一。他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地戰鬥在昆明市6428個市政消火栓的修理、維護、保養、守護一線,保證火場供水“大動脈”的暢通。在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里,像他一樣的消防兵被稱為“裝備兵”或“技術兵”。而戰友們似乎更願意親切地稱他為“栓長”。

他是昆明的節水英雄
與擔負著滅火和社會搶險救援工作的其他消防官兵不同的是,陸遠建並不衝鋒在一線,而是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地戰鬥在全市6428個市政消火栓的修理、維護、保養、守護一線,一乾就是19年。他的獨特經歷,見證了昆明主城區上世紀90年代的消火栓從3000多增至如今6000多個維修管理的風雨歷程,他就是目前雲南消防部隊中,僅有的兩名軍齡最長的老兵之一:陸遠建。熟知他的戰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栓長”。
“一個老兵19年來堅持做一件事,他的工作是消防工作中最平凡的一件事,但卻關乎著我市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他是士兵中的典範與楷模。”與陸遠建同年同月同日入伍的同鄉戰友——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趙勇對陸遠建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趙勇舉了個例子,以口徑65mm的消火栓為例,每秒流失的水量為5升,每分鐘就損失300升水,10分鐘內就上升到3000升,他每早趕到現場一分鐘,就能挽回300升水。而如果遇到口徑為100至150mm的消火栓,損失的水量更大,陸遠建平均每年出警700多次,所節約的水量無法估算。“其實,消火栓損壞的,不僅僅是價值幾百元的消火栓本身,更是嚴重威脅到了周圍建築物的消防安全。”
不會給部隊拖後腿
6428個消火栓,這無疑將加大陸遠建的工作量,如果遇到某天生病或臨時需要人手時怎么辦?是否可以向支隊申請增加人手呢?19年來,陸遠建也曾帶過幾個新兵學習消火栓維修,但沒多久,吃不了這份苦的新兵們就紛紛申請調走了,陸遠建也曾向支隊申請調派人手來幫忙,然而各個轄區的消防中隊人手都十分緊缺,已無法調派出更多人手給陸遠建。
陸遠建說,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忙得過來,遇到特別急需人手時,就帶領自來水公司人員一起乾,特別轉不過來時,就請幾個臨工一起幫手。
但同時陸遠建對於接班人有自己的打算,他說,現在自己還年輕幹得動,如果有一天真的乾不動要退伍了,打算申請調兩三個新兵來接手傳幫帶,或用幾個月的時間舉辦個消火栓和水電維修培訓班,召集抽調幾個老兵來學習培訓,把這些經驗傳給後來人,“在我手上一定會交接好的,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不會給部隊拖後腿。”陸遠建說。
陸遠建:昆明城區8500個消防栓的“栓長”
為搶險他“濕身無數次”
“砰……”今年10月6日上午,二環西路和興苑路交叉口人行道上,一個消防栓遭車輛撞斷,破損處噴射出4米多高的水柱。陸遠建迅速趕到,將其修好。

時隔僅20天,10月26日下午,這個消防栓再遭撞斷,水柱一直衝到旁邊樓房的2樓陽台……
當時正值下班高峰期,肇事的是一輛金杯麵包車。眼看著噴涌的自來水形成5米高的噴泉,周邊市民很是心急,有人報了警。
10多分鐘後,陸遠建就駕駛著一輛消防專用車趕來了。他手提工具箱,小跑至事發地,頂著水花走向消防栓,試圖關閉閘門。
猶如噴泉的水柱很快將他全身衣服淋得濕透了,暴雨般的水滴打得人眼睛都幾乎睜不開。陸遠建顧不上這些,蹲下身用鐵錘使勁地敲打地面的水泥蓋。15分鐘後,水泥蓋終於被掀開。他用扳手擰緊水閥,終於控制住噴涌的水流。
那一天,搶修過程持續了40分鐘左右。事後,他耐心地與肇事者交流,告訴對方浪費水資源約50噸,提醒對方今後駕車時小心行駛。
接受完媒體採訪後,他才擰了擰還在淌著水的衣服,駕車離去……
談起這些時,陸遠建用夾雜著貴州口音的雲南話笑著說:“早已習慣了。”由於每次出勤必然渾身濕透,他調侃自己“濕身無數次”。
為圓“軍人夢”與消防栓結緣
陸遠建與昆明市消防栓的不解之緣,與他的“軍人夢”有關。時間則需要追溯到1990年3月。
那時,陸遠建剛剛18歲,從貴州桐梓縣應徵入伍來到雲南。1992年,第一次工作調動,他被安排到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負責全市市政消防栓的維修和支隊水電工作。
自從來到消防支隊,他沒有機會回家,連續兩年在昆明過年。而第一次參與現場搶險,就是在1993年除夕之夜。支隊當時接到報警,得知火車北站附近有消防栓漏水。由於沒有實戰經驗,陸遠建很是激動。
來到現場後,他被告知這是一個老式的消防栓,與之連線的有城市供水管道網等多個閥門。
當晚就是大年夜,關閉閥門斷水修理肯定不行,只能在通水情況下進行搶修。陸遠建在隊長帶領下,試圖擰下螺絲帽,突然間,自來水從消防栓內衝出,強大的水壓一下將他沖翻在地,視線馬上模糊了……
那天除夕夜,在隊長家吃過年飯回到支隊,他躺在床上,想著搶修時的狼狽情景,回憶起往年闔家團圓的年夜飯,不禁一陣鼻酸,流下了當兵以來的第一滴眼淚。
家人笑他得了“消防栓綜合病”
從那天開始,陸遠建暗暗地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維護消防栓知識。如今,他已是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里軍齡最長的士官。像他一樣的官兵被稱作“裝備兵”,不過陸遠建還有另一個稱謂——“栓長”。
在一篇支隊關於他的文章中寫道:“長年累月與消火栓打交道,消火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陸遠建的生活當中,無論是回家還是出門,只要他看到消火栓有問題,就會忍不住想動手修理。”
2000年的一個休息日,他與家人到翠湖遊玩,興致正濃時,突然,一個漏水的消防栓引起了他的注意。
當時也有路人試圖移開消防栓關閉閥門,可一個消防栓的重量在70—100公斤之間,力氣小的人連搬也搬不動,何談修理和更換。見此情景,陸遠建丟下家人就跑回支隊去拿修理工具。弄得家人又生氣又好笑,說他得了“消防栓綜合病”。
當兵20年,陸遠建只回過3次貴州老家。可就算回家過年,他也會盯著街上的消防栓看,一旦發現漏水,他就會“手痒痒”。
還有一次,鼓樓路附近一個消防栓壞了。陸遠建趕到現場發現,閥門井裡積了大量的污水,水深得讓身高1米8的他都踩不到底。這一次,他只好“游著泳”關閥門。
對全市8500個消防栓了如指掌
近20年過去,陸遠建對昆明市哪個片區有幾個消防栓,長什麼樣,如果壞了會是哪裡出問題,他都了如指掌。
他還特別總結出經驗來:昆明市有3處地方最容易發生事故,包括二環西路和興苑路交叉口、普吉路與王家橋路北交叉口處,以及北市區小康大道與紅雲路交叉口。在這幾個地方,他最多一天維修過4次。
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經常通宵值班,陸遠建曾在2008年一次行動中暈倒。那是一個深夜,正在加班的陸遠建突然接到報警,一個人開著小車趕去了事發現場。完成任務回到中隊時,已是次日凌晨三點。從車上往下扛廢棄消防栓時,他一下連人帶消防栓摔倒在地,醒來時,他已躺在衛生隊的病床上。
陸遠建:雲南邊防消防的模範標兵
村西頭古紅豆杉樹下的感悟
陸遠建的家就在紅軍長征時二戰婁山關戰役指揮所所在地。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遵義會議後二渡赤水進軍遵義,毛澤東同志就在三堡村楊家老屋指揮了這次戰役,取得了遵義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指揮所的門前就有兩棵毗鄰的千年古紅豆杉樹,樹下就是小時候陸遠建和小夥伴一同玩耍和嬉戲的地方,楊姓老一輩的人就給他們講述紅軍經過和駐紮三堡村的情形。從這些故事中,小時候的他,有所感悟,立志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因家庭重負,不得不放棄學業報名參了軍
1990年3月,陸遠建報名參了軍。陸遠建家中共有七兄妹,上有兩個姐姐,自己排老三,還有四個未成年的弟妹,為減輕家庭負擔,大姐就外出打工,天有不測風雲,大姐在工地觸碰高壓線右手被致殘。陸遠建在教室座再也坐不住了,家庭本來就負擔重,大姐又不幸致殘,他選擇了終止學業。這一年,他剛剛18歲,正趕上鎮裡宣傳適齡青年報名參軍的事,身高1.88米的他就報了名,然後就到雲南消防總隊昆明市消防支隊服役。
從事水電工作,為退伍後謀生找出路
陸遠建當兵,在當時是一個沒有更好選擇的選擇。一旦當了兵,就不要再選擇,就是要做好領導交辦每件事,不怕髒,不怕累。由於他勤勞,乾工作有幹勁,能夠掌握要領,深得戰友和領導的賞識,就留了下來。
1992年,陸遠建第一次工作調動,被安排到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負責全市市政消火栓的維修和支隊的水電工作,他欣然接受。當時陸遠建還是想到自己退伍後的事,因為三舅就在習水縣水電公司工作,一旦有了水電方面的特殊技能,陸遠建探親時三舅就給他說過,退伍後就到水電公司工作應該沒有問題。
認識到小小消火栓聯繫著天大的責任
1993年4月的一天,昆明捲菸廠倉庫旁的一個消火栓漏水了。陸遠建聞訊後迅速趕到現場,經過幾個小時的搶修,消火栓恢復了正常。陸遠建修好消防栓準備返回時,忽然看到距消火栓約50米的倉庫上空濃煙滾滾,大火瞬時躥上了房頂。接報趕來的消防隊員立即打開了陸遠建剛剛修好的消火栓,一條水龍直射向火苗,30分鐘後,火被撲滅了。陸遠建說:“如果沒有接到民眾舉報,如果自己沒有及時將消火栓修好。在急需取水滅火時,消火栓卻發揮不了作用,後果不堪構想……” 此事讓陸遠建深深認識到:“小小消火栓聯繫著天大的責任”。
自此,陸遠建就刻苦鑽石消防栓維護知識,結合市區區劃圖研究消防栓分布情況,對市區8500餘個消防栓了如指掌,一旦接到民眾電話,都能夠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搶修,每周至少出勤2次。20餘年來都很好地完成搶修任務。
陸遠建技術嫻熟,搶修的不僅僅是消防栓,還有因消防栓壞掉後向外流淌的水。消防栓每早修好一分鐘,就少向外流淌一分鐘的水,20餘年來,因陸遠建及時搶修挽回流水不知有多少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