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波

陳鴻波

陳鴻波:現任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國際科技園協會亞太分會主席。 198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曾在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工作,1992年在泰國聯合國亞洲理工學院能源與經濟計畫系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後移民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日本電器(NEC)公司任高級工程師。2001年歸國創業。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陳鴻波 先生,現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清華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專職副院長,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駐中國辦公室主任,國際科技園協會亞太分會主席達沃斯論壇議程理事會理事。

198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曾在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工作,1992年在泰國聯合國亞洲理工學院能源與經濟計畫系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後移民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日本電器(NEC)公司任高級工程師。2001年歸國加入清華科技園管理團隊。

理想:培養出中國的明星企業。

理念:把簡單的事情辦好!

第一份工作是鋤草

現在意氣風發的陳鴻波也曾有過失意的時候,在澳大利亞度過的6年,陳鴻波有15個月沒有工作,他很有體會地說:“曾是中國山西省長秘書的我,到澳大利亞竟然失業!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鋤草。”

陳鴻波 陳鴻波

當時失業的陳鴻波在就業中心看到當地養老院招聘鋤草工,並不會使用鋤草機的他硬著頭皮前去應聘,竟被養老院錄用了。幹完8周的鋤草工作以後,陳鴻波緊接著又去工廠開注塑機。那也是他第一個被開除的工作,只因為自己是唯一一個在注塑成型的8分鐘閒暇時間裡看書的工人。

在NEC找回自信

進入NEC以後,陳鴻波才完全找回自信。他回憶道:當時的面試官是個日本人,當聽說自己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這個日本人馬上轉過身在後面的白板上寫下“清華大學”幾個字,然後問他:“是這個學校嗎?”他說:“就是這個學校。”那個日本人二話沒說,叫他第二天就上班。

但是當時的人力資源部門並不同意,因為辦理相關的手續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那個日本人告訴他們:“你們去辦你們的手續,陳鴻波明天上班。”

後來,陳鴻波才知道這個日本人原來和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在美國一個研究室共事過一年。他對清華大學印象太深了。“我離開了清華大學還是受惠於清華大學”。陳鴻波這樣說。

果然,他在NEC幹得特別好。1998年金融危機,陳鴻波所在的生產線被迫關閉。170人的生產線要裁掉160人,而他卻被留了下來。在NEC的六年,陳鴻波的工作永遠都先於同事完成,生活也很安逸。“可是我畢竟不是在那裡生根的,在那裡看不到什麼前途,而此時清華科技園的大發展,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朋友們的勸說,我便回來了。”

加入清華科技園、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人生有很多決定,回國是我這一輩子做出的最重大最準確的決定。”陳鴻波這樣說道。

在國外的時間裡,陳鴻波從各方面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技能與管理理念。這使得他歸國後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意識非常強。“那個時候大家還忙著建設,我已經組織建設園區服務,有了第一本園區服務手冊,並要求員工編輯第一本企業名錄。”

對於現在身兼的3個職務,陳鴻波覺得一個都離不開。作為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鴻波首先要考慮工作的社會效應。“目前清華科技園為15000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且大部分為白領,都掌握著世界一流的技術。”科技園的每項努力都是為了使國家將來在核心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為社會做貢獻也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陳鴻波說,“我要考慮到經濟效益,但同時也要考慮商業化的公司在自己商業正常運轉時如何為社會作貢獻,只有經濟效應,沒有社會效應的事我們是不會做的。”

作為國際科技園協會亞太分會主席,陳鴻波承擔的是把中華民族推到世界舞台的責任。“由於我在國外的經歷,使得我在處理將清華科技園國際化這方面還是遊刃有餘的。”陳鴻波認為,目前中國僅有世界一流的技術是不夠的,他們是否能發揮大的經濟價值還在於這項技術所擁有的文化內涵。而文化是與綜合國力密切相關的。清華科技園現在在為提高綜合國力方面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他說: “現在我已經找到了我喜歡、我能幹的事業,我會在這裡乾到底!”

成就榮譽

2011年陳鴻波被國際科技園協會推薦為科技園管理諮詢專家

為了給協會會員提供同行之間一對一的科技園區管理和諮詢服務,2011年下半年,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挑選在科技園區管理方面有著多年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作為提供這一服務的諮詢專家。

經過專家提名,兩名以上會員單位出具正式推薦信以及IASP國際理事會評議通過,目前有來自加拿大、西班牙、韓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泰國、愛沙尼亞、法國等世界各地的18名專家被推薦為諮詢專家,清華科技園啟迪股份高級副總裁,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陳鴻波成功入選。

陳鴻波副院長應邀擔任達沃斯論壇(WEF)議程理事會理事

經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WEF)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教授(Prof.KlausSchwab)邀請,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啟迪股份高級副總裁、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北京辦公室主任陳鴻波應邀代表清華科技園擔任該理事會“企業家培育”分會2011-2012年度理事 。

陳鴻波作為清華科技園的代表參加達沃斯論壇議程理事會的工作,充分說明清華科技園在培育優秀企業家,打造優良創新創業環境方面所取得的驕人成就,已經得到世界相關機構和行業的高度認可。作為達沃斯論壇議程理事會的成員,清華科技園得以在一個嶄新的領域宣傳和推廣自己的運作模式和實踐經驗,同時可以有機會認真學習和借鑑國際上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先進理念,為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更大地作用。

2014年2月陳鴻波再次當選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亞太分會主席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鴻波再次當選國際科技園協會亞太分會主席。陳鴻波再次當選IASP亞太分會主席不僅使得清華科技園在世界科技園區行業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證明了中國科技園區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過程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正在進一步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認可。

這是陳鴻波自2006年之後再一次擔任IASP亞太分會主席。IASP除設立在西班牙的總部之外,只有一個駐外區域辦公室即駐中國辦公室,陳鴻波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IASP駐中國辦公室主任。按照IASP的章程,區域主席自然成為IASP十二名理事會成員之一。

清華科技園將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為進一步加強中外科技園區的交流與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人物觀點

陳鴻波:科技園區應了解企業真正需求

“中關村創新論壇暨中國產業園區與企業發展論壇”於2013年5月22-23日在北京召開。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鴻波在會上發表精彩演說。陳鴻波將科技園成功的經驗歸納為四個關鍵要素:地點、資源、服務的會員企業。另外,清華科技園經過20年的發展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還有一個非常穩定的經驗團隊,20年的核心團隊沒有大的變化,這是科技園區發展成功非常重要的元素。

陳鴻波:難以複製的“清華科技園速度”

“清華科技園不是一個地產商,我們的優勢是資源和品牌”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鴻波強調,目前,清華科技園成為僅有的幾個實現盈利的大學科技園之一,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典型代表。在接受搜狐產業新區的專訪時剖析了“清華科技園速度”的背後奧秘。

陳鴻波提出有三種輸出模式助力清華科技園速度,第一種是“投人也投錢”的模式,投錢進行物業建設;第二種是“只投人不投錢”,把政府給出的土地、政策等作資入股,和當地企業合作,建立合資公司,進行開發和建設,他們會派管理團隊過去。第三種模式是“諮詢模式”,派出清華科技園的管理團隊,但不會常駐,園區大多數都採用這種合作模式,30個分園中,有十六七個屬於諮詢模式。

陳鴻波分享了一些經驗和感觸:第一點,眼光要放長遠;第二點,行勝於言,抓住機遇,在噪聲中迅速推進;第三點,不要事事親力親為,搭建平台,讓服務的需求方與提供方有機互動,互利雙贏;第四點,要特別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啟迪控股這么多年走下來,在這個平衡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我們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有盈利能力的大學科技園之一;第五點,成為行業網路的一份子,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前沿信息。

陳鴻波:中小企業是中國的希望

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陳鴻波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中小企業是中國的希望,特別是高科技中小企業在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他提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可能持續地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這么一個的過程,所以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陳鴻波談清華科技園的國際化之路

陳鴻波回憶在清華科技園在建園初期,他們提出做科技園有三大戰略,其中第一大戰略就是國際化戰略,第二個叫支撐平台戰略,就是的創新服務體系,第三是輻射戰略,就是清華科技園的園區網路。現在看出來這三大戰略都是在按預定的計畫,就是十年以前預想的情況一步一步在實現。陳鴻波表示,當時他們解釋清華科技園的國際化戰略為:第一,吸引國外的優秀人才;第二,吸引國外的優秀企業;第三,孵化國外的先進技術;第四,把園區的企業推向國際大的市場。如今看來這幾步也基本上實現了。陳鴻波進一步談到,做國際化的時候,其實他們有兩個特區的概念,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還在世界平均水平靠後的時候,可以經過我們這支團隊和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把清華科技園做成一個特區,理念的特區和服務的特區。

從發展舉措上來說,陳鴻波認為主要是現在要搭建好網路和渠道,清華科技園的國際化戰略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理念,我們已經把這個橋和路和台都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將來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東西不斷的維護好、不斷的豐富好,一旦有企業需求的時候我們再把這些資源全部用上去,為企業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陳鴻波提到國際化有兩點難處:其一為現在所服務的客戶對這種國際化服務水平的要求,和提供服務對象的素質之間的差距比較大,這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難點之二是在世界範圍內資料庫的支持還不夠。最後,陳鴻波表示,他希望通過一點一滴的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關村,讓更多的人了解清華科技園,從而為本國的企業和產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非常牢固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