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人生紀實

陳雲人生紀實

《陳雲人生紀實》是一本人物傳記,已於2007年12月1日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出版,現已完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陳雲人生紀實陳雲人生紀實

2007年版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精裝: 1315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439494, 7806439498

2011版

書名:陳雲人生紀實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定價:¥78.00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內容簡介

《陳雲人生紀實(上\下)》內容是從眾多有關陳雲的圖書及相關報刊雜誌上選錄的,主要收錄的是陳雲同志的秘書、戰友、同事及親屬的回憶文章及專著,還有一些是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陳雲人生紀實(上下)》在編輯體例上主要以歷史時期劃分,將陳雲的革命生涯劃分為八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分為歷程、交往和珍聞三個部分,試圖立體式地展現陳雲不平凡的一生。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陳雲的一生是極其不平凡的:從少年失父母、練塘求學,到赴商務印書館謀生;從投身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參加特科秘密工作,到長征中擔負特殊使命,迎接西路軍;從出掌中央組織部、領導西北財經工作,到轉戰東北、接管瀋陽;從建國初統一財政經濟、恢復經濟建設,到“大躍進”後降低鋼鐵指標、調整國民經濟;從“文革”中受到錯誤批判、到江西“蹲點”,到參與撥亂反正、全面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陳雲以其非凡的經歷、務實的精神以及在經濟工作中的特殊才幹,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了進一步宣傳陳雲同志的光輝業績和不朽風範,作者編輯出版了《陳雲人生紀實》。

作者簡介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是編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研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門。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職能是:編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現任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編輯黨和國家及軍隊重要的當代文獻和歷史文獻;撰寫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領導人的年譜、傳記及傳記性作品,研究他們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收集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與國內外學術界進行必要的交流;審核或協助審核、審查準備公開發表或出版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雲和現任中央常委未發表過的歷史文稿、有關音像製品,有關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工作和生活情況的重要圖書、文章及音像製品等,以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和電視作品;負責聯繫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聯繫的其他老一輩革命家和歷任中央主要領導人著作的編輯和年譜、傳記的撰寫工作;承擔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任務和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的具體事務。

編輯推薦

《陳雲人生紀實(上下)》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陳雲同志著作與生平的有關同志撰寫,資料翔實,權威性和可讀性兼俱,是學習陳雲同志和中共黨史的重要讀物。

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為中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鬥70多年,功勳卓著,永載史冊。《陳雲人生紀實(上下)》對陳雲同志談及自己的一些話,做出紀實性的解讀。通過《陳雲人生紀實(上下)》,不僅可以了解陳雲同志的生平和事業,還可以對中國現代歷史中一些重大決策的形成過程和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有所認識。

目錄

第一編 早年歲月(1905—1927)

歷程

少年時代

在商務印書館的日子

投身工人運動

交往

師生情誼——與他的三位老師

當學徒的介紹人——與張子宏

入黨介紹人——與董亦湘

珍聞

少年陳雲

奮發有為的青年

“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沒飯吃”

小“聽客”

第二編 紅軍時期(1927—1937)

歷程

有勇有謀的農運領袖

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

在中央蘇區

長征中的特殊使命

交往

“一個深晚”——與魯迅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與段子俊

“這頓飯非吃不可”——與謝良

“應當肯定席懋昭同志為革命烈士”——與席懋昭

珍聞

調查細緻 獎懲分明

“這份東西是我的筆跡”

珍貴的歷史文獻

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隨軍西行見聞錄》

組建“新兵營”

號召“向文化進軍”

創建我軍第一支航空隊

第三編 延安年代(1937—1945)

歷程

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

注重選拔人才

講授黨的建設課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領導西北財經工作

交往

“寫得可以,就照這樣去講”——與徐明清

“延安時期的六個印象”——與袁寶華

喜結良緣——與于若木

幾次難忘的教誨——與劉家棟

選拔幹部的四條標準和四條原則——與劉洪生

肝膽相照 以誠相待——與何穆、陳學昭

珍聞

中央組織部部長的情懷

黨依靠的武器,唯一的就是紀律

一貫不搞特殊

“吃飯要照鏡子”

熱情關心他人

“浪費了可惜”

儉樸的生活

第四編 轉戰東北(1945—1949)

歷程

挺進東北

出任北滿分局書記

建立北滿根據地

起草《關於東北形勢和任務的決議》

在南滿堅持鬥爭

主持東北財政經濟工作

在全國勞動大會上作報告

“要把瀋陽接管好”

西柏坡之行

交往

“張聞天的追悼會,我一定要參加”——與張聞天、劉英

患難之交——與蕭勁光

“百戰沙場碎鐵衣”——與洪學智

要放手開展工作——與韓光

珍聞

“四保臨江”與“三下江南”

在南滿進行土改

“我感謝你們這些‘榔頭兵”’

健全黨內生活的三條意見

汽車是左側通行,還是右側通行?

“馬火車”

瀋陽工人代表大會

第五編 建國初期(1949—1956)

歷程

第一任中財委主任

統一全國財政經濟

制定抗美援朝開始後的財經方針

主持編制和實施“一五”計畫

與高崗分裂黨的陰謀的鬥爭

作出糧食統購統銷的決策

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工作

在黨的八大上

交往

中財委的兩位領導人——與薄一波

半個世紀的真誠友誼——與章乃器

“馬寅初的問題,應該平反”——與馬寅初

珍聞

“我也是上海的工會幹部嘛”

要吸收資本家參加工作

解決上海工人失業問題

不要只想到做官,忘記了革命

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子孫萬代

三次視察鞍鋼

關注新中國的汽車工業

有計畫地治水

善於抓大事

不收禮,不吃請

50年代三次到青浦搞調查

八大期間與外國代表團的談話

第六編 十年探索(1956—1966)

歷程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

在“大躍進”運動的狂飆中

降低鋼鐵生產指標

一切為了度過困難時期

第四次回鄉

謀劃調整良策

向毛澤東提出分田到戶

交往

“陳雲看問題很尖銳”——與毛澤東

“陳雲真會過日子”——與周恩來

“你是賣布的出身啊”——與沈鴻

“希望你們定期來看看我”——與吳宗錫

“我們合個影”——與趙開生

珍聞

“我看陳雲同志行”

要把民眾的衣食住行作為戰略問題來考慮

“這個先生不可少”

“為中國工人階級爭光”

“雖是親朋故舊,也要一視同仁”

視察武鋼

“不能把科學當成迷信去破”

視察撫順

要自力更生髮展化肥工業

兩次調查會

“公私並舉、私養為主”

“對領導和民眾都一視同仁”

超人的毅力

第七編 “文革”經歷(1966—1976)

歷程

“文革”初期的遭遇

在江西“蹲點”的日子

考察南昌縣農村

鋼城之行

萍鄉、安源之行

關於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交往

將軍管理經濟——與李先念

父親的兩封信——與陳偉華

諄諄教誨,永生難忘——與曾文威

我認識了陳雲——與胡少春

“我們是老相識了”——與李赤

兩隻摺疊凳子——與陳天賦

“慈父”般的教誨——與傅可新

珍聞

“黑幫這個詞可不能隨便用啊”

“錢由我出,就這樣定了”

年夜飯

一頂軍帽

深入基層,求實創新

工人的貼心心人

難忘的一課”“

陳方的婚禮

給女兒發工資

“做事不能脫離民眾”

第八編 改革開放(1976—1995)

歷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

再次出掌經濟工作

探索計畫與市場的關係

歷史決議要寫“黨的60年”

借外債一定要“用得好”

倡導從嚴治黨

“必須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幹部”

兩個文明要一起抓

在老一代交接班中發揮重要作用

交往

手術前唯一的牽掛——與潘漢年

“你是全國有名的教授了”——與侯寶林

“你是小彩舞”——與駱玉笙

“‘三將軍’怎么沒有來”——與汪雄飛

“以後可要常來看我呀”——與趙天元

“你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與阿爾希波夫

珍聞

打算盤

“外國資本家也是資本家”

關於整理古籍的指示

與烈士子女一起過春節

“出入、出書、走正路”

長大後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關注水資源和工業污染問題

怎樣做到實事求是

心中有民眾

雲棲竹徑杭州情

“剪刀博物館”

“睡覺第一,吃飯第二”

在上海華東醫院的日子裡

最後歲月

遺產

編後記

說明

後記

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的一生,是光輝戰鬥的一生。他在70年的革命活動中,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陳雲的一生是極其不平凡的:從少年失父母、練塘求學,到赴商務印書館謀生;從投身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參加特科秘密工作,到長征中擔負特殊使命,迎接西路軍;從出掌中央組織部、領導西北財經工作,到轉戰東北、接管瀋陽;從建國初統一財政經濟、恢復經濟建設,到“大躍進”後降低鋼鐵指標、調整國民經濟;從“文革”中受到錯誤批判、到江西“蹲點”,到參與撥亂反正、全面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陳雲以其非凡的經歷、務實的精神以及在經濟工作中的特殊才幹,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了進一步宣傳陳雲同志的光輝業績和不朽風範,我們編輯出版了《陳雲人生紀實》。

本書內容是從眾多有關陳雲的圖書及相關報刊雜誌上選錄的,主要收錄的是陳雲同志的秘書、戰友、同事及親屬的回憶文章及專著,還有一些是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如劉家棟同志的《陳雲在延安》、余建亭同志的《陳雲與東北的解放》、朱佳木同志的《我所知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有遲愛萍同志的《偉人之初:陳雲》、孫業禮、熊亮華同志的《陳雲的非常之路》和《共和國經濟風雲中的陳雲》,以及《陳雲在上海》、《陳雲在江西》等圖書。這些親曆紀實及研究專著,為讀者提供了生動可信的有關陳雲的生平紀實。

本書在編輯體例上主要以歷史時期劃分,將陳雲的革命生涯劃分為八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分為歷程、交往和珍聞三個部分,試圖立體式地展現陳雲不平凡的一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書對選編的一些文章進行了簡單的刪節和編輯處理,主要是為了適應主題要求和編輯體例的需要,請諒解。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為本書的策劃、編輯及出版花費了很大的心血,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水平及學識的局限,本書的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文摘

第一編 早年歲月(1905—1927)

歷程

少年時代

陳雲的故鄉,位於上海市青浦縣西南角的練塘鎮,離澱山湖18公里。東臨泖河,西與浙江省嘉善縣接壤,南近楓涇,北靠路港,一條太(湖)浦(黃浦)河在練塘大地橫穿而過。“寂寞寒塘碧水鋪,名傳張練起東吳。兼天波浪翻青雀,蔽日旌旗記赤烏。一旦霸功隨逝水,千秋故壘話雄圖。秋風蘆荻蕭蕭白,想像當年旌似荼。”這首七律,是清代錢浩充寫的《練塘夜泊》詩。相傳東漢末年,孫吳大將周瑜,建造戰船,在河塘里操練水軍,從此這一帶被稱之為“練塘”。當時負責操練水軍的長官名叫張帆,後人把“張”誤為“章”,稱此塘為章練塘。還有一種說法,五代時有章仔鈞者,與妻練氏夫人築居於鎮東,後來去福建出任高州刺史,全家遷走,即舍宅為寺,名為“天光寺”。後人為紀念他倆,遂稱鎮名為“章練”。此地也曾叫過“顏安里”,那是取顏回安貧樂道的意思。後來,就有顏安書院、顏安中學、顏安國小等名稱。練塘在清初形成市廛,分屬元和、吳江、青浦三縣合轄。清宣統二年(1910),由鎮人鄒銓上書,才併入離鎮最近的青浦縣。練塘鎮周圍河網遍布,東西向橫貫小鎮的便是水上交通要道——當地人稱它為三里塘的“市河”。市河上來往船隻十分頻繁,猶如練塘的血脈、練塘的生命。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它是練塘發展小鎮集市的源泉。流經練塘鎮的市河河面並不十分開闊,沿著小河兩岸延伸開來的便是小鎮東西走向兩條並行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屋瓦,形成了對街樓,人們隔岸相望,可以相互招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