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璐

簡介:

承擔主要地調科研項目:

1996-1999 “佐龍街、嵐河口幅2幅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負責、技術負責; 2001-2004:“寶雞市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修測)”技術負責; 2003-2006:“秦嶺造山帶結構、構造及演化”項目專題負責人; 2004-2005:“略陽縣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修測)”項目負責; 2006-至今:“西北地區重要成礦帶基礎地質綜合研究”項目副負責; 2006-至今:“西北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及數據更新”計畫項目副負責; 2006-至今: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西秦嶺成礦地質背景與鉛鋅、銀、銅、金資源評價技術研究”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之一。

主要研究成果:

1. 《佐龍街、嵐河口幅1:5萬區調報告》 2. 佐龍街、嵐河口幅1:5萬地質圖及說明書 3. 《寶雞市幅1:25萬區調報告》及其地質圖 4. “秦嶺造山帶結構、構造及演化”成果報告 5. “西北地區(北部)重要成礦帶基礎地質綜合研究”階段性成果報告

研究成果:

1.建立了鸚鴿咀、岩灣蛇綠混雜岩帶,認為北秦嶺商丹洋初始裂解發生於南華紀,中寒武世晚期開始向北俯衝消減;羅漢寺岩組屬新生島弧,主體形成於389Ma年齡;泥盆紀劉嶺群為弧前盆地沉積;岩灣碰撞型花崗岩及石炭紀草涼驛組磨拉石建造屬碰撞造山作用的產物;提出北秦嶺造山帶為晚加里東-早華力西期增生造山帶的新認識。 2.在秦嶺岩群中解體劃分出新元古代兩河口變形花崗岩體,對其進行了系統研究,結合區域資料,認為北秦嶺南緣存在北西向與世界及RODINIA相關的中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帶。 3.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認為中央造山帶中段馬銜山、隴山、秦嶺鳳縣-太白、河南西峽等地區古元古代變質基底地層中普遍存在440Ma的基性岩牆(群),代表存在一期伸展裂解事件,這一認識對深化中央造山帶構造演化及成礦地質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4.通過對中祁連加里東期侵入岩系統研究,認為該地區酸性侵入體多為中上地殼泥砂質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溫度較低,為加厚地殼拆沉熔融成因;結合高壓變質帶、基性及中性侵入體性質,認為早古生代時期中祁連為活動性大陸邊緣,北祁連洋曾發生過向南的俯衝消減作用。 5.在安康市火石鄉地區志留紀梅子埡組泥質灰岩中發現早志留紀筆石化石Monocvimacis gristoniensis,彌補了該地區地層無時代依據的空白,為區域地層對比、岩性古地理研究提供了資料依據。

發表的主要論文及專著:

發表論文28篇,主要代表性論文: 1. 陳雋璐,王宗起,徐學義等. 北秦嶺兩河口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成因.岩石學報,2007,23(5):1043-1054; 2. 陳雋璐,徐學義,曾佐勛等. 中祁連東段什川雜岩基的岩石化學特徵及年代學研究. 岩石學報,2008,24(4):841-854; 3. 陳雋璐,徐學義,王洪亮等. 2007. 北秦嶺西段早古生代埃達克岩地球化學特徵及岩石成因. 地質學報,2008,82(4):475-484; 4. 陳雋璐,徐學義,王洪亮等. 北秦嶺西段唐藏石英閃長岩岩體的形成時代及其地質意義. 現代地質,2008,22(1):45-52; 5. 陳雋璐,何世平,王洪亮等.秦嶺-祁連造山帶接合部位基性岩牆的LA-IC-PMS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 岩石礦物學雜誌,2006,5(6):455-462; 6. 陳雋璐,李好斌,王洪亮等.秦祁結合部位王家岔石英閃長岩體鋯石LA-IC-PMS定年及地質意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7,37(3):423-431; 7. 陳雋璐,徐學義,王宗起等.西秦嶺太白地區岩灣-鸚鴿咀蛇綠混雜岩的地質特徵及形成時代. 地質通報,2008,27(4)500-509;
專著: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 《1:100萬中國天山及鄰區地質圖及說明書》; 《1:100萬東天山-北山地區成礦地質背景圖及說明書》; 《1:100萬祁連及鄰區成礦地質背景圖及說明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