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順[革命烈士]

陳道順[革命烈士]
陳道順[革命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道順(1959.3~1991.12.4) 男,革命烈士。山東省肥城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80年1月參加公安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槐蔭區大隊民警、副班長、科員。1991年12月4月在執行公務中光榮犧牲。

基本信息

生平

1980年參加公安工作,歷任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槐蔭區大隊民警、副班長、科員,多次被市公安局評為先進工作者。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市公安局授予“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1年12月4日下午,在執勤中攔截交通違章的車輛,被酒後無證駕駛輕騎機車的肇事者撞倒,造成頭部粉碎性骨折,光榮犧牲。1992年9月被公安部追授全國公安戰線二級英模稱號。1993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為革命烈士。

事跡

陳道順,1959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肥城市(原肥城縣)新城鎮劉莊村。1980年1月參加公安工作,任濟南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槐蔭區大隊民警,先後擔任副班長、科員。曾六次被濟南市公安局評為先進工作者並受到嘉獎,1984年被市公安局評為“新長征突擊手”。

陳道順明白交通民警工作的重要性,他知道自己如有疏忽,就可能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危及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他每次上崗總是做到集中精力,精心指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執勤時間一律不閒談,不脫崗。

1982年3月,中建八局水泥廠一位司機小張運水泥經過五里牌坊路口闖了紅燈。陳道順示意停車後,首先敬禮並指出闖紅燈的錯誤,小張有些不服氣,竭力爭辯。陳道順第二次舉手敬禮,耐心地向小張講:“咱們這個路口交通複雜,你闖紅燈,其他方向來的車就容易出事故,作為駕駛員如果不聽指揮,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就不堪構想了。”一番話,司機消除了牴觸情緒,並按規定交了罰款。由於陳道順在執勤中依法嚴管,文明執勤,禮貌糾章,秉公執法,即使被扣罰過的駕駛員也感到民警是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和負責,因而對陳道順十分敬重。中建八局水泥廠有各類機動車20餘部,過去不少駕駛員忽視交通法規,裝運水泥經常超載、超速。陳道順一方面在糾章中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一方面把駕駛員的違章現象及時向廠領導作了匯報,引起了廠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採取了相應措施。經過廠方與陳道順的共同努力,該廠駕駛員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大大增強,違章現象逐漸減少,後來還被歷下區車管所評為無事故先進單位。

陳道順在工作中,牢固樹立了“我為人民管交通”的思想,在站崗執勤中始終堅持“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做到文明管理,禮貌糾章,說話和氣,以理服人。據不完全統計,僅自1990年以來就查處各種違章達5000多人次。11年來,陳道順親自查處各種違章三萬多起,無論生人、熟人、親戚、朋友,都平等對待,秉公辦事,從沒因態度生硬和不按章處罰與違章者發生糾紛。他對違章者總是從關心愛護的願望出發,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達到管理教育的目的。用他的話說,嚴不能嚴在“臉”上、“態度”上,而是要嚴在“法”上、“理”上。

陳道順11年來,盡職盡責,嚴守崗位。他家住市區東部的黃台,而工作崗位在市區西部,兩處相距30餘華里,但他從沒有晚到一次崗,沒早下過一次班,也未缺過一次勤。他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工作中敢於迎著困難上,專啃硬骨頭。陳道順所在的五里牌坊崗是個交通要道。這個路口高峰期平均每小時通過機動車1500餘輛次,非機動車三萬餘輛次。為了把這個槐蔭區大隊轄區內交通秩序最亂、最難管理的難點治理好,陳道順和王健主動承攬了治理五里牌坊崗的任務。為此,陳道順每天提前到崗,遇到風、雨、雪、霧氣候惡劣的天氣時,他來得更早,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連星期天、節假日都不休息。警力不夠,他和王健就發動崗區單位和民眾支援幫助。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經過半年的治理整頓,五里牌坊崗區秩序井然,交通順暢,基本達到了“車不越線,路無障礙,各行其道”的要求,沒發生過一起責任交通事故。很多民眾和司機反映:“有這樣的民警在,我們通過路口感到踏實、放心。”經過支隊考核驗收,五里牌坊崗成為支隊第一批定點崗達標合格單位,被評為“優勝崗”,受到支隊表彰。

陳道順在交通大隊稱得上是合格的民警,但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他對家務事顧不上管,孩子生病,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寒冬,都是妻子請假帶著孩子上醫院。妻子曾勸他請假,他說:“我隊上工作忙,咱倆有一個請假的就行了。”妻子說,我請假單位要扣工資的。他說:“遵守單位的規定,該扣就扣。但我的工作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安全,我不能請假。”有一年的臘月二十八,天下著雪,他的孩子發高燒,妻子急得哀求他請個假給孩子看病,他說:“年底隊上忙,下雪天易出事,你知道出門路滑,但汽車更怕滑,一旦出事故,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在這關鍵時刻,不能因私事影響公事!你再辛苦點,喊鄰居大嫂幫你忙吧!”說完迎著風雪,又上崗去了。孩子生病是這樣,妻子生病也是如此,即使是他本人生病,因怕耽誤工作也不請假。1986年冬季的一天,他煤氣中毒,早上一起床就摔倒在地,嘴也摔腫了,但他照樣到崗上班。在他犧牲前幾天的一個晚上,他患痢疾,肚子痛得折騰一夜,但他只讓妻子幫他找了幾片藥,服後早晨仍按時起床上班。妻子心疼地勸他休息一天,他捂著肚子說:“能堅持我就得去!”

1991年夏天,我國南方部分省市發生洪澇災害。9、10月間,陳道順和本班高洪俊接受了護送賑災物資車輛過境的任務。他早上6點就騎機車趕到與德州地區搭界的夏口鎮迎接、帶路,把車隊護送到党家鎮出境;又把由安徽返回的車輛接回駐宿地。全程80餘里,每天往返兩次,經常工作到晚上10點多,風颳、雨淋全不在意,一連線送了30多天,受到北京、河北等地執行任務的司機的好評,為濟南市公安幹警贏得了榮譽。

陳道順始終牢記公安人員的紀律,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廉潔自律,不徇私情,從不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謀私利。中建八局水泥廠在五里牌坊路口設有“青年服務部”,經理是陳道順的好朋友,因該門市部對外業務聯繫多,門市部門口經常停放車輛,陳道順並沒有因經理是自己的朋友而放任不管。他專門找到經理:“你們門口停車經常堵塞慢車道,影響交通,必須解決這一問題,不然就按章處罰。”經理知道陳道順說一不二,毫不猶豫地積極服從和配合,終於解決了停車地點問題。有位司機是陳道順的熟人,一次駕車超載,在濟南鍋爐廠附近被陳道順查住,他同樣嚴肅進行教育,並堅持原則,照章罰了款。

在他執勤的五里牌坊路口南側有一家福利企業——拔絲廠,許多聾啞人、盲人及其家屬每天都要經過這個路口上下班。只要陳道順在這個崗上執勤,他總要跑過去熱情地攙扶他們安全通過。有段時間,這個路口挖溝鋪設管道,給過往的盲人增添了困難,陳道順就把他們背過去,經常是把這個背過去又回來背另一個。有個姓趙的盲人常常喝醉酒後在路上東倒西歪地亂走,行人見了不願管,而他每次發現後就攙扶著把他送回家。時間長了盲人們非常感動,雖然看不見他,但都知道他是一個姓陳的大個子警察,就聯名給報社投稿表揚他。1986年《濟南日報》對陳道順扶盲人過馬路的事跡進行了表揚。

在五里牌坊路口北側住著一位90多歲的楊邢氏老太太,因年齡大,記憶差,經常走失。不管春夏秋冬,還是白天黑夜,陳道順知道後總是到附近派出所打聽尋找,一次竟跑到四里山地區把老太太找回來,大隊發的降溫汽水、冰糕、西瓜等,他自己捨不得吃,經常送給這位老人。

陳道順就是這樣心繫民眾,時刻想著人民民眾的安全。他經常對一些熟悉的駕駛員說:“你們當司機的不容易,開車很辛苦,易疲勞,千萬要謹慎駕駛,出了事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好。”這些發自肺腑的話,駕駛員聽了心裡都熱乎乎的。有一天中午,陳道順在市里發現鐵道部建廠局的一輛大貨車沒有後視鏡,他一直追到這個單位,找到領導說:“你這車沒後視鏡,在路上跑容易出事,應趕快安上。”在他的督促下,單位領導答應立即辦,他才放心離去。

1991年12月4日下午,陳道順和同班戰友高洪俊、張吉平等三人在濟南鍋爐廠三叉路口執勤檢查車輛。14時40分左右,濟南汽車製造總廠發動機分廠工人張立祥酒後無證駕駛“玉河牌”輕便機車,沿濟齊公路由北向南以每小時50公里高速行駛。民警張吉平示意其停車檢查,張立祥故意放慢速度行駛,待駛到張吉平跟前時,突然加速沖了過去。張吉平立即駕車追去。張立祥見有民警追趕,猛拐車把調頭又往回開來。為了防止該車逃掉,高洪俊將兩輪機車橫在公路上阻擋。張立祥奪路而逃。從兩輪機車前側沖了過去,將高洪俊連人帶車撞翻在地,繼續北逃。此時站在路口的陳道順對前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焦急萬分,他顧及民眾及行人安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衝到路中,毫不猶豫地令其停車。喪心病狂的張立祥不聽命令,反而駕車高速向陳道順衝來,陳道順猝不及防,被迎面撞倒在地,頭部粉碎性骨折,口鼻流血不止。高洪俊與周圍民眾將陳道順迅速送往醫院,雖經多方搶救,終因傷勢過重,他永遠離開了親人和戰友,從容地走了,年僅32歲。

為表彰陳道順對事業的執著和對人民的奉獻,1993年3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他為革命烈士;公安部授予他“二級英雄”的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