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統安

陳統安(1913~1948),南平漳湖坂人,民國2年(1913)生。革命烈士。

人物信息

陳統安(1913~1948),南平漳湖坂人,民國2年(1913)生。父以屠宰為業,家境貧寒。父親死後,生活更加窘迫,統安無法續學,被迫投考福建省警官學校。他為人正直,不畏強暴。

人物事跡

抗日戰爭勝利後,統安任水警分隊長,駐紮在閩江的三都口,他對國民黨的反動政府極為不滿。民國35年2月,經同鄉共產黨員楊良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負責收集閩江沿岸敵特的活動情報。

同年4月,統安調任福建水警總隊警衛排排長,他動員一些士兵參加革命,在水警總隊中建立秘密據點。並利用職便於7月間掩護王一平同志經蒼霞洲閩江輪船碼頭水上檢查站前往閩北;12月掩護孟起、陸集聖同志經馬尾羅星塔水上檢查站前往台灣。他對同志熱情,對工作認真負責,深得孟起的讚賞。

民國36年春,中共閩浙贛區委決定進一步在農村發展武裝鬥爭,急需槍枝彈藥。孟起、楊良言等人與統安商量,制定一個周密的計畫,經中共福建省委曾鏡冰批准後,統安發動槍變奪取敵人精銳武器。當時統安剛結婚20多天,他服從革命需要,毅然發動起義。5月4日晚,城工部派楊良言化裝成僑商,雇三輪車運4隻行李箱,到中洲水警總隊門口,由陳統安搬入軍械室。晚9時,統安、良言兩人在軍械室悄悄地將室內輕重武器和大部分子彈裝進偽裝的行李箱內,等待孟起前來接應,過約定時間不見接應船隻,只好把武器重新放好。第二天碰頭時,方知接應船隻停靠太遠,於是約好晚上再次行動。5日晚9時,陳統安與接應船隻聯繫上後,即令水警班長帶領8名水警攜帶偽裝的行李,內裝輕重機槍各2挺,槍枝20支,子彈8000發起義,冒雨將這批武器彈藥渡過烏龍江運抵南通浦口。但前來接應的隊伍由於十八重溪山洪暴發,無法及時趕到,統安便率領起義隊伍涉過溪流,把武器藏在山上的秘密山洞裡,經過再次聯繫,這支槍變隊伍於9日夜到達十八重溪白岩省委機關。槍變的勝利,增強游擊隊的武裝力量。統安留在省委機關任特務連連長。

事件發生後,國民黨福建省黨部震恐萬狀,派遣敵特四處搜捕統安。民國36年底,他隨省委機關轉移到閩北,並被調到左豐美領導的閩浙贛游擊隊工作。統安作戰勇敢,有較好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左豐美準備提拔他擔任大隊長職務。但因當時中共閩浙贛省委誤認為城工部內有內奸,錯殺一批城工部幹部,統安也於民國37年4月蒙冤遇難。時年36歲。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陳統安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