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心

1916年1月,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秘密成立,其職務依舊,與同仁發動日本商人、華僑支持,籌募武力討伐袁世凱的經費。 1916年2月8日獲孫中山頒發中華革命黨三等有功獎狀。 1931年1月7日,當選為神戶直屬支部執行委員兼會計科主任,同年5月獲中央執行委員會頒發第14號獎狀。

簡介

陳秉心(1879—1939)清光緒五年(1879)2月23日出生,三鄉古鶴人,是追隨孫中山革命的日本華僑,孫中山曾贈送“天下為公”、“博愛”兩幅墨寶予其。

概述

年輕時遠渡日本神戶經商,在很有名氣的東方酒店任部門主管。婚後育有三子三女。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在華僑志士陳鑒周、黃楚珩的推薦下,其加入中國同盟會,擔任神戶支部幹事。1909年,神戶愛國僑領楊壽彭等革命黨人組織“閱書社”,以進步書刊為媒體,宣傳孫中山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並在社內設立中國同盟會分會,其積極參加活動。1911年10月10 日辛亥革命成功。11月,與王敬祥、楊壽彭等組織“革命後援會”,繼續向神戶大阪華僑進行募捐,並舉送華僑學生回國參加革命學生軍。12月獲任國民黨神戶交通部幹事主任,後該支部改稱為華僑商業研究會,其任會計主任,管理資產、捐款和開支。
1916年1月,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秘密成立,其職務依舊,與同仁發動日本商人、華僑支持,籌募武力討伐袁世凱的經費。自己還出錢出力,捐出資產。1916年2月8日獲孫中山頒發中華革命黨三等有功獎狀。此前的1914年,其與黨員李嶧琹等人在神戶創辦華強學校,為校董,並負責審計。該校面向華僑子弟,凝聚華僑力量,14年後的民國17年(1928),與神戶中華學校合併,改名為神阪中華公學。
1922年10月6日,獲孫中山委任為中國國民黨神戶支部會計科主任,同時負責接濟陳自覺(香山縣南屏人,今屬珠海市)返國討伐陳炯明。1924年獲任神戶支部執行委員。敬仰孫中山,珍藏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追悼紀念冊和1張由上海徐記印刷廠印製的孫中山遺像彩色海報。今仍由女兒完好保留厚厚的紀念冊和滿載對孫中山無比崇敬與哀傷的輓聯、悼詩。
1929年,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派,任駐日總支部執行委員兼僑民科主任,負責整理東京和名古屋新舊協進會,以及改組為華僑會,並設立平民學校。1931年1月7日,當選為神戶直屬支部執行委員兼會計科主任,同年5月獲中央執行委員會頒發第14號獎狀。
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中矛盾激化,日本排華,同年12月6日、7日,其突然被日本神戶三宮警察署外事課傳究,拘留兩個多月,事因是由其執筆、在上海報刊刊登在日華僑被害一案,觸怒日本反華勢力。1932年3月其憤然回國。回國後,目睹祖國遭日軍蹂躪,社會動盪,加上患病,生活陷入困境。1937年1月10日,致函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撫恤委員會和孫科(孫中山之子)、傅秉常,並附上10份檔案,包括個人黨齡歷史、嘉獎狀及證明書以作佐證,期望得到關懷與精神慰藉。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於1月26日發出收到其上述信函與檔案的收據。然而,其卻受到漠視對待。後又致函與自己在日本出生入死的戰友楊壽彭,1937年7月,楊證明其跟隨孫中山革命20多年的歷史。1938年2月,楊慘遭日本毒殺。後來其在華僑友人關心下,才謀得廣州西堤亞洲酒店暫任財務管理的工作。不久,病情加重,曾到澳門求醫,偶爾回古鶴家鄉養病。1939年10月3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