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鄉

陳橋鄉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2處鄉鎮叫做陳橋鄉,分別是江蘇省南通市陳橋鄉和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鄉。

基本信息

江蘇省南通市陳橋鄉

陳橋鄉陳橋鄉
陳橋鄉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區北大門,是南通知名的“鈑金之鄉”、“造船之鄉”、“建築之鄉”,素有“民營經濟搖籃”的美譽。陳橋鄉總面積29.1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2萬8千餘人。2005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建設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的構想,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南通市啟動最快、規劃最大的特色工業園,也是中國位次靠前的船舶配套園區之一。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億元,同比增長35%;財政收入9101萬元,同比增長41.8%;農民人均純收入7366元,同比增長13.9%。2006年先後獲得南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科普示範鄉、省老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南通市社會治安安陳橋鄉、“勞動力轉移”十佳鄉鎮、南通公務員實踐鍛鍊基地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陳橋鄉陳橋鄉
陳橋人敢於開拓,勇於創新,創造優勢,努力探索實踐一條以船舶配套產業為主要特色的“陳橋之路”,去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由跟進式發展向自主式發展的歷史性轉變。陳橋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工業主體地位進一步凸現,產業特色日趨明顯,骨幹企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陳橋鄉共有工商企業2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31家,定報企業產值占陳橋鄉總量四分之三強。船舶修造、鋼結構配套、機械鈑金等特色工業占主導優勢。2006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7.31億元,同比增長67.84%;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54億元,比“十五”期間的總和還超25%,同比增長157.1%。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產業群和企業群,日華船舶中洲實業、亞船重工、虹波重機、中冶重工等眾多重量級船舶配套企業紛紛落戶園區。
陳橋鄉陳橋鄉
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陳橋)位於南通市區西北部,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沿長江支流九圩港和通揚運河而建,是南通市區規劃的唯一的以發展船舶配套產業為特色的工業園區。規劃有五個專業園區,分別是:鋼結構件園、船舶配套產業園、中小企業園、物流園區、研發中心和商務區。重點招商項目是:船用鋼結構件、艙口蓋、船用貨櫃。集中區南臨長江九圩港、通揚運河穿境而過,寧啟鐵路寧啟高速公路、204國道等縱貫全區。通過與京杭大運河相通的九圩港運河可直接進入中國內河運輸體系。九圩港通江達海、不凍不淤、岸直水深,主航道最深逾6米,遠期規劃為12米,通航能力600-1000噸,可建1000噸級泊位。市、區兩級政府加大對集中區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前來投資考察的投資客商絡繹不絕,投資4億元的虹波重機、投資2.2億元的亞船重工和投資1.5億元的中冶船舶等一批規模大、效益高的項目已經落戶。

城市建設

陳橋鄉陳橋鄉文藝匯演
陳橋用“經營城市”的理念多元籌措,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全面加快城市化進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寧啟鐵路、通啟高速和204國道縱貫全境,通城路長泰路、城北大道、沿港路通揚運河、九圩港構建了水陸立體交通網;武漢海事法院南通法庭及法官培訓中心落戶陳橋,農民定居點——天璽花園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二期已基本竣工交付,三期已進場建設,17.3萬㎡將於明年上半年全部實現封閉管理,首批139戶拆遷戶已喜遷新居。陳橋110kv變電所、陳橋天然氣門站陳橋污水提升泵站等一批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先後開工建設,進一步提升了陳橋投資環境。陳橋鄉教育布局合理,現有中國小校3所,在職教師161名,在校學生2161名,實施完成了“六有”、“校校通”工程,辦學規模和教學質量在港閘區名列前茅。醫院1家,衛生所1家,醫護人員40名。有線電視用戶2700戶,合作醫療參保率95.96%,自來水入戶率98%。計畫生育率達標,率先開展了農村計生家庭獎勵扶助。

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鄉

陳橋鄉封丘縣陳橋鄉
陳橋鄉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封丘縣城東南13公里處,陳橋鄉總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3萬餘畝,總人口1.8萬人。所轄18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3865戶。下屬站、所、院、社等部門21個,是封丘縣中小型鄉鎮之一。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鎮。陳橋鄉南臨黃河,與七朝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土質呈弱鹼性。屬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溫乾燥,夏秋雨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最高年份1046毫米,最低年份166毫米。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左右,年極端最高氣溫40攝氏度左右,年極端最低氣溫-16攝氏度左右。鄉域內路呈網,村村相通。南部黃河大堤東西貫境,東邊開封黃河公路大橋距陳橋6公里。東有106國道,西有107國道,北有兩國道連線線。北通北京,南達湖廣,它處於鄭州、開封、新鄉濮陽四市的中心,交通十分方便。

名優特產

陳橋鄉石榴
陳橋鳳凰台大米:粒飽、色純,味美、黃河水澆灌、距工業區遠,空氣清新,土質未污染,天然無公害,是典型的“綠色食品”。
石榴:陳橋石榴栽培歷史悠久,這裡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十分宜於石榴生產,主要品種有銅皮、鐵皮石榴,紅、白、酸石榴冰糖胭脂麻籽豫石榴1、2號等十餘種,主要特點是果大皮薄、色澤鮮艷,核小汁多、酸甜可口,平均個重約0.25公斤左右,最大的可達0.75公斤,由於品優質佳、市場供不應求,產品遠銷港澳及東南亞。

商貿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陳橋人民發揚團結拼搏,苦幹創業的精神,興修水利,引黃稻改,徹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黃開工程榮獲新鄉市“大禹杯”。陳橋鄉萬畝耕地實現了井渠雙配套。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年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300萬公斤,是新鄉市農業生產先進鄉鎮之一。農作物種植主要是“一麥一稻”。陳橋鄉15000畝水稻穩產可達7500噸。“陳橋鳳凰台大米”、粒飽、色純,味美、黃河水澆灌、距工業區遠,空氣清新,土質未污染,天然無公害,是典型的“綠色食品”。鄉鎮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趨提高,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旅遊天地

陳橋鄉陳橋鄉
陳橋處在黃河旅遊線上,文化積澱豐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黃袍加身,開創了宋代三百年基業。從此,中國由分裂走上了統一,推動了歷史前進。宋文化從這裡開始,是大宋文化的龍頭,與開封密不可分。蘊藏著豐富的宋文化。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為省保文物單位。其“系馬槐”聞名中外。“旅遊搭台,經貿唱戲”為鄉政府的工作思路。縣政府決定開發陳橋,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黃河陳橋段,河面寬闊,大堤高聳,氣勢磅礴,以"懸河奇觀"而聞名世界。在鄰近的黃河遊覽區,不僅可以乘船遊覽黃河壯麗景色,登大堤觀賞懸河景觀,還可以沿河兩岸參觀“鎮河鐵犀”,“林則徐黃河堵口處”。石榴花開紅似火,陳橋鄉大堤兩岸五月石榴盛開,可謂一方勝景,引人入勝。這裡的石榴、籽大汁甜、居中國兩大石榴基地之首,曾為朝聖貢品,遠銷港澳,為饋贈朋友之佳品和吉祥物。其花定為新鄉市花。黃河故道、水草叢生,有白天鵝灰鶴蘆雁野鴨棲息,為國家級自然鳥類保護區。是遊人觀鳥趣的樂地。萬頃蘆葦,無邊無際,可開路划船取樂,可棲鳥禽,其根可食,作高檔補品佳肴。桿可作草編、葦編製成工藝品和用品,出口日本,換取外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