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同

陳書同,江蘇安東(今漣水)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原江蘇省常委副省長

陳書同(1909—1969),字一通,漣水縣大東鎮陳大莊人。民國17年(1928)秋,進漣水縣立初級中學讀書,經同學吳長來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漣城區工作委員會委員。在中學黨支部領導下,陳書同等人帶領學生趕走了反動教員王善之。民國18年2月,陳書同因領導學潮被開除。離校後任中共漣水縣委政治交通員。8月,改名陳朽進鹽城淮美中學讀書,任學校黨支部書記,不久任中共鹽城縣委宣傳部部長。當時,他領導學生罷課兩個月,學校被迫封閉,便轉入職業中學就讀。民國19年春又轉入鹽城時民中學,因領導學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被學校勒令退學回家。
陳書同回漣水後,任中共程集區區委委員,參與領導了漣水“八·一”暴動及大程集暴動。暴動失敗後,調任淮安城區區委書記。民國20年(1931)春調任共青團淮陰縣委書記。秋,調任中共漣水西區區委書記、縣委巡視員、東北區區委書記等職,民國21年夏調任中共泗陽縣委書記。民國23年春被調漣灌邊境工作,因處境惡劣,以響水鹽灘國小炊事員身份作掩護。秋,調任中共沭陽縣委書記,靠賣洋襪維持生活,並藉以掩護。民國24年3月,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活動非常困難,他受中共淮鹽特委派遣去上海尋找江蘇省委。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書同返回漣水。民國27年(1938)1月和李乾成萬金培等人在灰墩國小組織成立了漣水抗日同盟會。2月,被選為蘇北抗日同盟總會理事,3月,受蘇北抗盟的派遣去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請求派幹部到蘇北領導抗日運動。當時董必武接見了他。因武漢幹部很缺乏,而八路軍已到山東,董必武指示他可以主動和山東黨組織聯繫,並要求他回蘇北後抓緊組織民眾,抗戰到底。8月,陳書同去山東,在邳縣鐵佛寺遇到中共蘇皖特委負責人張芳九,受張的派遣到騰玉榮大隊任大隊副,不久又被派到邳縣義勇軍獨立營任教導員。11月,張芳九派他回蘇北發展抗日武裝。民國28年2月中共蘇皖特委派張芳九等人來淮漣開展工作,陳書同重新加入共產黨。3月日寇侵占漣城,陳書同和薛華甫等人成立漣水縣常備獨立中隊,任中隊副。6月任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支八團副團長。12月,任八路軍蘇皖縱隊南支第三梯隊八團 團長。民國29年8月八路軍主力來漣,八團上升為主力,陳任作戰參謀。民國31年1月調任漣水縣民兵總隊長,不久兼任獨立團團長。民國32年9月到華中黨校學習,參加整風,經華中工委決定恢復了他民國28年以前的黨籍。民國33年7月任淮陰縣縣長兼警衛團團長。民國34年5月至36年12月,先後任中共淮陰縣委副書記、書記等職。民國37年1月調任中共蘇北第六行政區委委員、城工部長和社會部長。民國38年調任鹽城行署專員。1952年6月任中共鹽城地委書記。1954年秋任中共江蘇省委經委副主任、計委副主任。1955年9月任中共江蘇省委財政貿易工作部部長。1956年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63年因腦瘤住進北京協和醫院手術治療。1964年返寧抱病工作。1966年赴廣州參加春季廣交會後腦瘤復發,進北京協和醫院進行二次手術,不久便雙目失明,全身癱瘓。1969年6月在協和醫院逝世。
陳書同在北京住院期間,正值“文革”大批鬥時期,曾被“造反派”勒令回南京接受批鬥,被
戴上“叛徒”、“特務”的帽子。直到1978年才被平反,恢復名譽.

徐州市建築工人醫院醫生陳書同

個人簡介

1947年出生,江蘇淮安人,副主任醫師,任職於徐州市建築工人醫院。從事神經內科專業20餘年,神經內科的重症、急症和疑難病症有較高的診斷治療水平,不斷總結臨床經驗,撰寫論文近20篇,多次被邀請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學術論文

在國內較早地開展血量子療法治療腦梗塞等疾病,於1993年在全國血液療法臨床學術研討會上交流論文《血液光量子療法治療腦梗塞150例臨床報告》。研究用東莨菪鹼治療癲痛等疾病,發表論文《治療癲癇持續狀態24例臨床分析》,為治療該病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系研究囊蟲性腦梗塞的臨床特點,發表論文《囊蟲性腦梗塞》、用透明質酸酶治療脊髓蛛網膜炎取得較好療效,發表論文《透明質酸酶鞘內注射治療脊髓蛛網膜炎》。根據有人用泰必利治療風濕性舞蹈症的經驗,研究用泰必利治療腦梗塞所致舞蹈症,同樣取得較好療效,發表論文《腦梗塞致偏側舞蹈症》。深入研究遺傳性共濟失調及運動神經元疾病,發表論文《後柱性共濟失調家系調查》及《家族性運動神經元疾病》,均為臨床不見病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