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曉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曉雲,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博士,主要從事電影研究與教學及影視項目策劃。先後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執教於浙江師範大學、西藏民族學院、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入選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第一批)、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教深化計畫創新人才之學術創新人才(2010年度)。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

1979年9月-1983年7月 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3年8月-1985年3月 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

1985年3月-1985年7月 西藏民族學院語文系任教(援藏)

1985年9月-1986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

1986年7月-1993年7月 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

1993年7月-2007年11月 浙江大學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系任教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2007月12月-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任教

學術兼職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理事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學術委員

《電影藝術》編委

教育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藝術論文評審(第4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第12、13、14屆)

浙江省電視牡丹獎電視劇評審(第13、14屆)

主要著作

1、《作為文化的影像——中國當代電影文化闡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9月

2、《絢麗的時空——電影電視》,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3、《視覺神話——影視文化的深層結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眾人狂歡——網路傳播與娛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5、《新中國電影史話》,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6、《電影學導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7、《中國當代電影》,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8、《我的秘密之花》,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9、《理論與批評:電影觀念的演變》(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10、《理論與批評:電影的類型研究》(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6月

主要論文

1、《電影明星、視覺政治與消費文化——當代都市文化語境中的中國電影明星》,《文藝研究》2007年第1期

2、《電影畫面:象徵的構成與意義的產生──新時期電影語言發展的一個側面》,《當代電影》1989年第1期(收入《當代電影美學文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1月)

3、《中國電影敘事模式的轉變》,《當代電影》1993年第6期(收入《中國電影年鑑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

4、《武打片散論》,《當代電影》1994年第4期

5、《美國電影:話語霸權與意識形態神話》,《當代電影》1998年第2期

6、《紀實風格與平民意識——對一種影視文化現象的描述與批評》,《當代電影》1998年第5期

7、《影視文化:工業時代的視覺神話》,《當代電影》2000年第6期(收入《誰在說話——中國文化年報(2001年版)》,蘭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8、《後電影:理論與創作》,《當代電影》2001年第2期(收入《數字時代的影視藝術》,學林出版社2003年5月)

9、《中國電影:類型建構與產業化發展》,《當代電影》2005年第6期

10、《2005年中國電影學研究報告》,《當代電影》2006年第1期

11、《中國電影批評的兩難困境》,《當代電影》2006年第2期(收入《中國電影批評(2000-2006)》,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12、《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另一種現實”》,《當代電影》2006年第5期

13、《中國電影的身體轉向——近期中國電影中的身體呈現與身體焦慮》,《當代電影》2006年第6期

14、《“重建電影研究”》,《當代電影》2006年第6期

15、《2006年中國電影學研究報告》,《當代電影》2007年第1期

16、《<三峽好人>》(對話),《當代電影》2007年第2期

17、《<剃頭匠>》(對話),《當代電影》2007年第3期

18、《街道、漫遊者、城市空間及文化想像》,《當代電影》2007年第6期

19、《試論“西部電影”的神話意識》,《電影藝術》1989年第5期

20、《論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循環怪圈》,《電影藝術》1993年第3期

21、《期待視野與視野融合——影視欣賞心理散論》,《電影藝術》1994年第2期

22、《黃建新電影:現代城市空間的建構及其意義》,《電影藝術》2005年第5期

23、《“天狗”的“憤怒”與另一種“現實”》,《電影藝術》2006年第4期

24、《想像的“溫暖”與重構的“現實”——對《第三種溫暖》的一種解讀》,《電影藝術》2007年第3期

25、《當代大學生電影觀念管窺》,《電影通訊》1991年第10期

26、《電影色彩:富有意味的造型元素》,《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27、《眾聲喧譁與個人獨白——對中國電影研究現狀的一種描述與批評》,《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28、《革命歷史閱讀記憶影像表達——對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的一種闡釋》,《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29、《2004年中國電影學研究報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30、《大學電影教育:在數位化繁榮的背後》,《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收入《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新世紀以來中國軍事題材主鏇律電影的創作轉型》,《藝術評論》2007年第10期

3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產業》,《中國傳媒報告》2003年第2期

33、《2001-2004年中國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發展報告》,《中國傳媒報告》2005年第1期

34、《電影文化的多元建構與中國電影的良性發展》,《中國傳媒報告》2005年第4期

35、《2005-2006年中國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發展報告》,《中國傳媒報告》2007年第1期

36、《中國當代城市電影的觀念衝突》,《戲劇藝術》2000年第1期(收入《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2月;《拓展中的影像空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7、《重構神話——世紀之交中國電影文化的特徵及其走向》,《戲劇藝術》2001年第1期

38、《三位一體:政治電影藝術電影商業電影──試論中國當代電影的歷史走向》,《藝術百家》1992年第3期

39、《神聖的祭奠——論女性在中國電影中的位置》,《藝術百家》1994年第1期

40、《怪圈:有意味的形式——對謝飛影片的一種闡釋》,《藝術百家》1995年第1期

41、《女星家族:從顯赫到衰落——對中國電影文化現象的一種描述》,《藝術百家》1997年第4期

42、《孤獨的都市──城市電影研究之一》,《文藝評論》1990年第4期

43、《荒誕的都市──城市電影研究之二》,《文藝評論》1991年第2期

44、《電影中的性:觀念的拓展與表現的惶惑》,《文藝評論》1993年第1期

45、《艱難的超越──論新時期電影的道德價值取向》,《藝術廣角》1987年第6期

46、《抽象化:“探索電影”的走向》,《藝術廣角》1988年第3期

47、《論近期中國電影的現代主義傾向》,《藝術廣角》1989年第5期

48、《女性神話母性情懷男性視點──謝晉電影研究之一》,《藝術廣角》1991年第2期

49、《尋覓的都市──城市電影研究之三》,《藝術廣角》1991年第6期

50、《平面的都市──城市電影研究之四》,《藝術廣角》1992年第5期

51、《神秘:電影之魅》,《藝術廣角》1996年第6期

52、《重寫歷史——對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一點思考》,《藝術廣角》1997年第6期

53、《溫馨的都市——城市電影研究之五》,《藝術廣角》1999年第1期

54、《視聽震驚與恐怖體驗——對一種觀影心理的描述》,《藝術廣角》1999年第4期

55、《明星:作為一種神話》,《藝術廣角》1999年第5期

56、《歷史傳奇與現代故事——對張藝謀電影的一種闡釋》,《藝術廣角》2000年第3期

57、《網路時代的電影》,《藝術廣角》2001年第1期

58、《文化誤讀與審美錯位——對近年華語電影創作的一種認知》,《藝術廣角》2002年第2期

59、《電影類型模式的反思》,《藝術世界》1992年第1期

60、《“新潮電影”的色彩語言》,《百家》1989年第2期

61、《誤入歧途:娛樂電影的危機》,《電影文學》1989年第9期

62、《當代電影的困惑》,《藝術界》1989年第9-10期

63、《論電視觀眾的審美經驗》,《求索》1991年第2期

64、《當代地方文化建設芻議》,《浙江社會科學》1988年第6期

65、《論當代電影的倫理超越》,《浙江師範大學學報》青年教師論文專輯1987

66、《論新時期電影中象徵的構成與讀解》,《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67、《重讀<人生>和<老井>》,《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68、《戲劇化:觀念的回歸與創作的誤區──論一種電影現象》,《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69、《教化還是娛樂——對電影功能的一種理解》,《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70、《1979-2005年中國城市電影研究綜述——兼及電影研究思維與批評方法的反思》,《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71、《革命記憶與愛情呈現——論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基本主題》,《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

72、《精神傳承與形式轉換——從夏衍電影改編實踐看一種改編觀念》,《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73、《張藝謀的電影傳奇》,《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74、《電影: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75、《當代軍事電影:英雄模式的困惑──當代軍事電影研究之一》,《阜陽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76、《先鋒電影的回歸》,《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77、《對中國當代電影文化結構的思考》,《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78、《雙生花:一種電影敘事模式》,《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79、《中國電影的角色錯位——論電影與文學、電視的關係》,《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80、《明星現象的文化批判》,《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81、《批判精神的喪失與電影批評的缺席》,《文藝報》1999年11月6日

82、《戲劇化:當代電影的誤區》,《文論報》1993年3月6日

83、《商業電影:令人憂慮的創作傾向》,《文論報》1993年6月5日

84、《中西電影:形態與功能的差異》,《電影文化論叢》,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85、《大學影視教育與當代影視文化》,《電影電視走向21世紀》,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5月

86、《對話:一種改編觀念——對夏衍電影改編的一點思考》,《夏衍論——紀念夏衍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9月

87、《中國文化的影像表達——跨文化視野中的華語電影創作》,《中國電影:傳統文化與全球化趨勢——第十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9月

88、《沉淪與救贖——謝晉電影的主題闡釋》,《論謝晉電影續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12月

89、《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國電影影響中國的三次浪潮》,《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90、《亞洲類型電影與產業化發展》,《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

研究課題

1、《夢幻與神話》,杭州大學董氏基金1995年

2、《電影與現代神話》,浙江省社聯2000年度重點課題

3、《中國當代電影文化研究》,浙江大學董氏基金2001年

4、《電視劇策劃與市場調研》,華新影視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

5、《中國當代影視文化研究》,浙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2001年

6、《世紀之交中國電影文化分析》,浙江省社聯2002年度重點課題

7、《中國當代電影:批評與闡釋》,浙江省2004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8、《中國電影的身體政治(1979-2005)》,浙江省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獲獎成果

1、《對話:一種改編觀念——對夏衍電影改編的一點思考》,中國文聯2000年度文藝評論獎三等獎,2000年

2、《喧譁與騷動——中國當代城市電影的觀念衝突》,第八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二等獎,1999年

3、《重構神話——對世紀之交中國電影文化特徵及其走向的一種描述與批評》,第九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2000年

4、《中國文化的影像表達——跨文化視野中的華語電影創作》,第十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2001年

5、《論電視觀眾的審美經驗》,中國高等院校電影學會優秀學術成果獎二等獎,1993年

6、《中國電影敘事模式的轉變》,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二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999年

7、《電影學導論》,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2004年

8、《眾人狂歡——網路傳播與娛樂》,浙江省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優秀獎,2003年

9、《眾聲喧譁與個人獨白——對中國電影研究現狀的一種描述與批評》,浙江省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優秀獎,2004年

10、《作為文化的影像——中國當代電影文化闡釋》,浙江省教育廳2000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0年

11、《作為文化的影像——中國當代電影文化闡釋》,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

12、《電影學導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

13、《中國電影敘事模式的轉變》,浙江省社聯首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

14、《視覺神話——影視文化的深層結構》,浙江省社聯青年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2003年

15、《作為文化的影像——中國當代電影文化闡釋》,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研究獎勵基金教師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年

16、《視覺神話——影視文化的深層結構》,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研究獎勵基金教師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

17、《拓展教學時空,強化綜合素質》,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997年

18、浙江大學1999年“姚連生基金”獎,199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