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戊寅

陳戊寅

陳戊寅(1922~1994)字和平,於嘉義縣六腳鄉魚寮村出生。讀國小時,敦聘系出少林的武術名師來教授拳術,他因痛恨日人的暴虐統治而放棄教職,師範學校畢業後加入海南島上的抗日義勇游擊隊,迭經危難,因不顧生死,屢建奇功,榮獲干城獎章。論其武術成就,屢膺柔道國手、國家教練暨國際裁判,位居九段范士高階,為柔壇泰斗,並屢獲國術比賽徒手及兵器冠軍,實為不可多得的奇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戊寅(1922~1994),字和平,出生於嘉義縣六腳鄉魚寮村。因幼年生長在臨北港溪出海口處,有廣闊的沙洲與清澈的溪流可供奔跑潛游,這對幼童的發育​​頗有俾益,在十五、六歲時,其體格與體力已和成年壯丁一般,在同儕之中,可謂鶴立雞群。

陳戊寅(1922~1994)陳戊寅(1922~1994)

讀國小時,表兄家中敦聘系出少林武術名師來教授拳術,耳濡目染之下,他對武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奠定了深厚的根基。陳氏就讀嘉義農林學校時,當時的柔道教授有二位,即濱田先生和角田先生,二位教官訓練均極嚴格。五年級時,學校特聘台南州廳警務部總教官岩淵法先生來指導,岩淵教官是國家級的教練與柔道裁判。在名師指導之下,陳氏柔道技術突飛猛進,參與校外比賽每每均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成為轟動一時的柔道明星,為該校的柔道隊隊長。五年級時,勇奪全台中等學校冠軍,在校期間即獲柔道三段段位。

陳氏在少年時,曾聽一武術耆老概述『落地金勾剪』一術,即自行揣摩。每逢假期,即於北港溪畔的沙洲上架起一支竹桿,冒著烈日寒風苦練,獨創『腳剪』絕招。此一招式,在當時中等學校柔道比賽規則中,不被認為是有效攻擊,但能以此招式先挫對方的銳氣,再行其他有效攻擊就頗能致勝。因此陳氏的『腳剪』絕招,不僅在台灣極負盛名,即使在戰後,日本各大學的柔道冠軍隊來台作友誼比賽時,亦常被他以此招式制伏,因此傳誦台、日二地。

主要經歷

嘉農畢業後,陳氏考上海南特別師範學校。當時在台報考人數二百多人,只錄取台籍二人及日籍一人,可見他實是文武雙全的人才。師範學校畢業後,擔任了數月的國小教師,旋即被派任為文昌縣重興國小校長。他因痛恨日人的暴虐統治而放棄教職,之後加入海南島上的抗日義勇游擊隊,迭經危難,因不顧生死,屢建奇功,榮獲干城獎章。

台灣光復後,他從海南島返台。之後參加國內各項國術比賽,也都能勇奪冠軍。1955年,在台北三軍球場舉行第一屆國術比賽,陳氏一路過關斬將,進入總冠軍賽。當時的對手是任教於政工幹校,曾在南京國術大賽獲得冠軍劉漢,幾經激戰,最後陳氏以『腳剪』絕招擊敗劉漢,榮獲冠軍。

陳氏返鄉後,曾在東石農校任教十五年。退休後,在嘉義市創辦了『和平柔道館』,專門培育武學人才,得意門生在各大專院校里擔任柔道國術教練者,已有百人以上。後繼有人,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創辦了『和平柔道館』~專門培育武學人才,得意門生.創辦了『和平柔道館』~專門培育武學人才~得意門生.

除了武術之外,陳戊寅也好習書法與文學。論其武術成就,屢膺柔道國手、國家教練暨國際裁判,位居九段范士高階,為柔壇泰斗,並屢獲國術比賽徒手及兵器冠軍;論其書法成就,龍飛鳳舞,頻獲日本書藝院首獎,並受聘為該院鑒查員。論其詩學成就,能融貫古今中外精萃而創新格局,獨領風騷,非僅深諳漢詩,尤精日本和歌,實為不可多得的奇才。

得意門生:鄭吉祥教練柔道亞錦賽銀牌第一人 ~鄭吉祥老師示範過肩摔得意門生:鄭吉祥教練柔道亞錦賽銀牌第一人 ~鄭吉祥老師示範過肩摔

得意門生:鄭吉祥教練柔道亞錦賽銀牌第一人

「磅!一勝!」台灣選手鄭吉祥在慕尼黑奧運中,未經一回合便漂亮擊敗韓國輕量級冠軍,從敗部復活戰中爬上八強賽!可惜下一戰對上外蒙古選手時,因對手嚴重違反國際比賽規則,服用禁藥,鄭吉祥止於八強,他表示:「要是當初能再積極一點,能及早發現提出抗議,我相信可以打的更好!」遺憾之心,仍深深烙印在心中。

十三歲的鄭吉祥,喜歡打架,生性調皮的他,發現一間柔道館,見許多人在「打架」,便想進去挑戰,沒想到對方竟然摔不倒他!對柔道的興趣及自信由此而生,開始了嘉義和平道館的選手生涯。

陳戊寅是嘉義和平道館的指導老師,也是鄭吉祥的啟蒙老師,指導原則從禮節教起,訓練身心、修身養性。陳戊寅曾表示:「鄭吉祥君自幼修習於和平柔道館,資質聰穎,身手敏捷,而其好學勤修之精神,尤堪讚許,乃能成為柔壇奇葩,屢任國手,其優異之成績,首震國際競技場上。」

練習過程中,曾經摔斷手,一度想放棄,卻因父親的一句話,「做任何事都該有始有終!」從此堅定志向,鄭吉祥:「做為運動員就要投入,就要拿第一,在國三那年看到東京奧運的轉播賽,便立定志嚮往最高榮譽奧運邁進。」

鄭吉祥:「當時剛從文化大學畢業,考上預官,被國放部徵調主持國軍柔道隊,入選慕尼黑奧運會,真可謂三喜臨門!」身為奧運國手,印象最深刻的比賽卻不是奧運,而是1974年漢城(首爾當時名為漢城)舉辦的亞洲錦標賽,拿到在日本之下、韓國之上的銀牌,以其精湛之左右​​內割,配合巧妙左右釣進腰接攻壓制技術,過關斬將晉級決賽,對手為屢獲世界冠軍的日本選手南喜陽,兩人纏鬥四分鐘之久,雖僅獲亞軍,然其表現令日隊寒慄,全場為之喝采,首創我國柔道國際比賽最佳成績。

隔年1975年,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召回,專任中國文化大學柔道教練,台大以及警官學院也力邀指導,鄭吉祥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出一番名堂,別人一定會認可,現今台灣選手過度缺乏自信、毅力,他呼籲年輕學子不要輕易放棄,國家無法援助所有運動員,必須自己拿出成績,爭取權益。

年輕時的鄭吉祥,憑著天不怕第不怕的氣魄,在柔道界闖蕩,即使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慕尼黑或日本,仍然隻身一人到外地亂逛,他表示:「因為我肢體語言豐富呀!即使德國人邀請到他家,我當然敢去,當時我認為自己是強人,什麼都不用怕。」同時他也認為,指導過的學生中,皆缺乏這種特質,做為一運動選手,天份很重要,心理特質也很重要,放寬心,對自己要有信心,在外地多結交些朋友,心境要開朗外放。

鄭吉祥一直希望指導的學生能替自己達成心愿,在奧運中拿下一面獎牌,以彌補當年的遺憾。他認為青春一去不復反,選手們應好好把握,趁年輕好好闖出一番成績,將來才不會後悔。曾獲世界大學銅牌的李貴美、亞運銅牌的陳玲真、亞運銅牌的羅友維廖俊強劉書韻陳俊樺…皆為其學生,個個都是獲獎無數的選手。任職教練多年的鄭吉祥,保持輕鬆、愉快的教學心境一向是他的原則,在笑意盎然的眼神里,仍可看到當年的勇猛與驕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