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峰[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

陳建峰[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
陳建峰[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建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工系主任。主要研究納米材料、超重力反應工程與技術。曾任美國CaseWesternReserve大學化工系客座教授,新加坡環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員。國家863計畫特種功能材料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863”計畫納米材料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中國顆粒學會理事,中國化工學會理事,中國顆粒研究學會超微顆粒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秘書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常務理事,《高校化學工程學報》副主任編委,《化工學報》、《化工進展》、《功能材料》編委,中國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陳建峰陳建峰
1986年浙江大學本科畢業
1992年在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
1994年6月從浙江大學博士後出站
1994年6月至北京化工大學工作
1996年晉升為教授
1997年被評聘為博士生導師
1997年-1998年在美國CaseWesternReserve大學化工系任客座教授
1999年-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環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員。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04月,中共北京化工大學委員會常委。
2017年04月,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
2018年06月,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

社會兼職

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863”計畫新材料領域納米材料與器件主題專家組召集人,國家工業領域“節能減排”總體專家組成員,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兼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材料學會青年委員會高級理事;加拿大《TheCanadian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副主編、美國《Ind.Eng.Chem.Res.》、歐洲《ChemicalEngineeringandProcessing:ProcessIntensification》、《Chemical&EngineeringTechnology》、《Particuology》、《化工學報》、《功能材料》等十種刊物編委。

研究領域

納米材料和超重力反應分離工程。他在納米材料化學合成與產業化技術、納米複合材料、超重力反應工程等領域,進行了大量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工作。

主要成就

他原創性地提出超重力法合成納米材料的新思想、新方法,開發建成國際首條萬噸級超重力法生產納米碳酸鈣工業生產線,技術水平國際領先,開創了超重力反應工程的新研究領域,其突出的創新成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重視。部分技術和產品已出口美國、新加坡等國,通過技術合作,新建納米材料生產線7條,年產能3.97萬噸。創製了母料法生產無機納米顆粒/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共混加工工藝,以及納米碳酸鈣基複合增韌母料材料及其加工工藝,形成了一系列無機/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工業化專利技術。開發了系列超重力反應和分離技術,美國DOW化學公司等國際著名大公司主動尋求科技合作,合作開發出具有國際示範性的超重力反應與分離技術裝備,並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國公司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國際影響性。
主持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等系列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和國際公司合作項目。共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6件(授權6件)、國家發明專利150餘件(授權60餘件),在AIChEJ.,Chem.Eng.Sci.,Ind.Eng.Chem.Res.,Adv.Mater.,Small,Biomaterials,Nanotechnology等化工和材料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論文240餘篇,論文被SCI他引2200餘次,出版專著2部,譯著1部。獲何梁何利創新獎(2008),並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7)共2次,省部級一等獎5次、二等獎2次,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共2次,並獲國家石油與化學工業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美國DOW化學研究員基金獎,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八屆中國高校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國家“863”計畫十五周年突出貢獻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和北京市創新標兵稱號等榮譽。至今,他已申請國際發明專利9項,國家發明專利30項(其中已授權7項),出版專著二部,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被特邀在歐美等國際會議作學術報告多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發明獎二等各1次、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一次。陳建峰教授在超重力反應工程特別是在納米材料超重力法工業性製備新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原創性的突出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國超重力反應工程的研究水平,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位居國際前列,在國際同行中已占有特色鮮明的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