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京

陳幼京

陳幼京到連隊後是分在文藝班的,這是因為她會小提琴。 77年,陳幼京去了寧夏永寧插隊,主要是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複習功課,這樣,我們之間的聯繫就少了。 79年初,我回到了杭州,而她的父母也在平反後住到了北京,我們之間失去了聯繫。

陳幼京:個人簡歷

陳幼京
陳幼京是作家李凖鄰居陳企霞的女兒。陳企霞是新中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文學評論家。浙江人。1933年參加左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到延安,先後任《中國青年》、《解放日報》編輯。1945年赴晉察冀邊區,任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主任,《北方文化》、《華北文藝》編輯。建國後,歷任《文藝報》副主編、主編,中國作協第二、四屆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5年因“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冤案被錯劃為“右派”。後任杭州大學教師。1979年平反,恢復名譽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浙江分會副主席,後調北京任矛盾文學獎評審,《民族文學》雜誌主編。1987年離休,1988年1月16日病逝。陳企霞是新中國成立後文藝界中的重要人物。
因為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陳幼京小的時候就離開父親。1971年國中畢業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六團三連勞動鍛鍊。1977年轉到寧夏永寧縣插隊。1978年考入寧夏大學中文系。陳幼京是七八級最優秀的學生,畢業後,分配到寧夏作家協會工作,開始寫詩。1982年畢業後先在寧夏作家協會工作,旋即調任北京《文藝報》編輯記者。1984年11月8日自殺身亡。出版有詩集《春花秋葉》。[1]
春花秋葉

陳幼京:部分詩作

無題
我離開天堂時
上帝給我一支靈魂的筆
我來人世間
大地給我一張生命的紙
於是淚和血合成了墨汁
於是筆便在紙上寫成了字
我把我化作了它
又把它獻給了你
因為
因為夜色沒有褪盡
我愛你星星那般閃亮的眼睛
因為晨霧擋住黎明
我辨認著你歪歪斜斜的腳印
因為真善醜惡並行
我讚頌你純潔美麗的心靈!
因為淚水沒有流盡
我尋找你痛苦深沉的激情
因為靈魂不得安寧
我品味著你無聲的心音
因為路途無限延伸
我渴待著你驕傲地向前掘進!
我們
我們
是屬於未來的!
祖國千百年了,
而我們卻這樣年輕,
人類億萬代了,
而我們卻剛度過童年,
假如青年就象太陽,
那我們正在向中天升起,
將去把未來點燃!
我們摔倒過,
傷疤還明顯可見;
我們做過惡夢,
但已把它
留給那消失在黑夜的睡眠;
我們有過失望迷茫的目光,
但已讓它
凝固在不再來的瞬間!
我們
是屬於未來的!
我們是人類生命的延續,
是祖國新的開端。
我們將昨天的風
鼓起今日的帆,
在晨光中
思索著,探求著向前!
我和你
有時你象探尋的清風
而我則是纏繞的雨絲
在你索求的樂曲中
我飛舞著追隨你跳動
有時你象深沉的蒼穹
而我則是緘默的星辰
在你紛繁的思緒中
我思索的眼睛悄悄地閃動
有時我象滾動的雷鳴
而你則是跳躍的閃電
我用激盪的聲波
讚頌你鋸齒形的光影
有時我象飄零的雪花
而你則是陰暗的烏雲
我用凝固的淚珠
融化你憂鬱的感情
無題
在你的本子裡
畫下我的眼睛
在你的手心裡
寫下我的名字
在你的衣上
留著我的淚痕
在你的枕下
藏起我的詩集
可是
我的心呢?
你準備
將它放在哪裡?
蒼天
因為你虛無縹緲
絕望的人對著你呼喚
因為你高不可攀
跪著的人把你拜成神聖的偶像
因為你變幻無窮
愚昧的人寄希望於你
因為你深不可測
好奇的人將你當作探索的對象
有這樣的。。。
沉默
有這樣一種沉默
它象大海一樣深沉而又不平靜
還有另一種沉默
它是麻木和沒有思想的象徵
然而我要告訴你說:
前一種沉默是痛苦
後一種沉默是“幸福”
悲哀
有這樣一種悲哀
它用甜酸苦辣的魔手撫摩著我的心靈
假如它是一個人
假如這種動作是一種愛撫
那我將撲倒在他的懷裡放聲大哭!
心緒
有這樣一種心緒
它翻騰的時候
我要上天!我要入地!
啊------我要死!
它平靜下來
卻化成一曲祝福的歌
一句話
有這樣一句話
說出口便是禍
點著了就是火
它只能悄悄在心裡說
不!即便是說在心裡
就連自己也不敢相信
讓我們一起走
可聽見白雲對清風說:
“我不願獨自停留,
讓我們相伴成偶,
因為有共同的去向,
讓我們一起走!”
可聽見星星對月亮說:
“我受不了夜的寂寞,
讓我們相愛永久,
因為能彼此照亮,
讓我們一起走!”
朋友,
假如你尋找生命的綠州
我願永遠將你護守,
因為有著同樣的希望,
讓我們一起走!
走在同樣的路上
高是高傲的性格
深是深沉的悲傷
你說是由於沉重的悲哀
才將頭顱這樣高昂
為信任我聽從了你
只因不願倒在你的身旁
高是巍巍群峰的頭顱
深是茫茫無際的穹蒼
你說來到這個世界
是為了尋找太陽
為光明我抬頭仰視
只因和你有同樣的希望
高是思想的翅膀
深是深邃的眼光
你說要有向上的精神
還要有探索的願望
由於理解我相信你
只因和你走在同樣的路上

愛你的說你深沉
說你含蓄而自成一體
厭你的說你迷離
說你朦朧而不成體統
然而在大自然里
總得給你留個位置
既然誰也無法消滅你
那就有你的存在的意義
詩泉
有一串淚珠
象露水一樣光閃
是因為黑夜沉重的悲哀
是因為萬物對太陽的思念
然而天亮之時
它消失了
再也無法尋見
有一根琴弦
象地平線一樣無邊
是因為緊繃在天地中
是因為橫架在人世間
然而天黑之時
它消失了
再也無法尋見
有一首小詩
象流不盡的生命之泉
是因為淚珠滾落
是因為琴聲悲喑
然而大地沉默之時
它消失了
只能在內心深處尋見
精神樂隊
組織起一支精神樂隊
誰告訴我
怎樣指揮才好?
神經的弦
彈呢,還是撥?
血脈的管
是笛,還是簫?
情緒是什麼拍節
意識該怎樣定調?
組織起一支精神樂隊
誰告訴我
怎樣指揮才好?
心兒撞擊胸膛
是什麼鼓?
靈魂發出轟鳴
是什麼琴?
感情的音符應如何跳躍
生命的樂章哪一段才是高潮?
寫給詩的詩
為何給你以火?
可知我為你
燃燒過多少次!
為何給你以淚?
可知我為你
心碎過多少次!
藏著愛
帶著恨
懷著固執和傻氣
我從字裡行間
歪歪斜斜地向你邁著步子
告訴我
你曾告訴我
有一種樹
它只在林火爆發時
才播撒自己的種子
你曾告訴我
有一種鳥
它五百年必在烈火中自焚
然後在灰燼中更生
那么我問你
有一個古老的民族
該怎樣代代相傳
有一片冬天的國土
該怎樣復甦和更生
告訴我吧
朋友,告訴我
——為什麼你默默地
不作回答,卻凝視前面!
朔方情詩
小時候,我有過
綠色的希望,
那是春天的憧憬,
夏日的熱情和遐想;
小時候,我還有過
金色的滿足,
那時秋天的收穫,
冬日的回顧和展望。
因為有那樣多的嚮往,
因為有那樣多的索求
我從遙遠的地方
來到溯方
為了尋找
童年夢裡彩色的世界。
於是,我又獲得了
殷紅的愛
黑紫的恨,
淡黃色的歡樂,
深藍色的堅強,
然而,也有過一種
灰白色的失望
和透明的哀傷。。。。
如今,希望變成
金色的了,
是因為抹去了冰涼的淚,
又聽見了自己的歌聲;
如今,我還有了
綠色的滿足,
是因為尋到了生命的筆,
寫下了塞上的詩,
一行,一行。
春花和秋葉

我將秋天的葉子
和春花放在一起
於是,我懂了
什麼是希望
什麼是回憶
我將秋天的葉子
和春花放在一起
於是,我懂了
什麼是追求
什麼是遺棄
春悄悄地走
秋默默地來
大地在深深地沉思
於是,我寫下了
這生命的詩
這含淚的字

同和泰:《我認識的陳幼京》

我不知道,下面的文字對一個已經離我們而去的人來說,是不是恰當;對了解陳幼京的朋友來說是不是合適。但這么多年來,總想寫點什麼,送給遠在天國的她。
認識陳幼京是在連隊的四塊黑板,在我的印象里,每個星期會站在高高的板凳上,把四塊黑板報描繪得漂漂亮亮。大約一個多月以後,我也站到了黑板的前面,和她做起了搭檔。
之後,連隊建立起了圖書室,當時好像只有我一個人管理,經常因為到了規定開放的時間而沒能到崗,讓很多的戰友失望,圖書室需要增添人手,於是,陳幼京又擔起了業餘管理的任務。
這樣的工作關係,大約延續了五六年,直到我去學校當老師,把出黑板報和圖書室交給其他人後。
交往多了,自然對她的了解也就多了。 和她的交談中,知道了她家庭的情況。父親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經歷,父母親在上海的認識及到延安後的生活;看到了她父母解放初期進北京後住在中南海的記錄,父親出國的資料;聽她訴說55年以後,父親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和受迫害的種種原因,令她感到十分心痛的一件事,是她到兵團前去和父親道別,見面的地點竟是在地窖里……
在屈辱中長大的她,性格憂鬱、內向,但她從沒有停止過對生命的追求。正如她在《答朋友問》里所寫的“我總在竭力尋找/沒有時間留給無聊/我尋找:人的善美/生的奧妙/我尋找:愛的歡樂/戀的苦惱/只是索求得過多過多/獲得的卻太少太少/所以,沒有時間留給無聊/我總在竭力尋找”。
陳幼京到連隊後是分在文藝班的,這是因為她會小提琴。文藝班是連隊武裝排的一個班,進去的大多是成分好的,偶爾有個別,也是因為有他人無法替代的特長。陳幼京非常明白這一點,除了拚命地學習,總是十分低調地工作和生活,但她的才華使她在連隊眾多的女戰士中成為矚目的和有爭議的人物。
因為她的才,連隊文藝的骨幹不能缺少她,連隊的通訊報導不能沒有她,她在連隊入了團,還曾經是團支部的宣傳委員。N因為她的家庭背景和優柔、內向的性格,每次在用她時,總會有些爭議,有的人甚至對她一直歧視,這使她再一次地飽受了那個年代的痛苦。這一切,可以在她《寫給爸爸七十歲生日》這首詩中得到印證:“我是你最小的女兒,/但從來就害怕你的名字。/在那不忍回憶的年月,/因背負你顛倒的名字,/人們便對我鄙視唾棄;……”。
陳幼京在剛滿月時,她的父親就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這就注定了她的童年不能象其他孩子那樣天真無暇地度過,從她懂事起,就被這沉重的包袱壓著,學習是她排泄心中苦悶的最好方法。平湖在文章中提到的那張金雞獨立是她初學繪畫的作品。我還清楚地記得,剛學畫畫時,她說,素描是基礎。於是,可以經常看到她空餘時間就拿著一支筆在認真地畫,很快,成績就出來了。那年,周恩來去世了,連隊要開追悼會,我們那個和外界不太互通的連隊沒有一張周恩來的畫像,陳幼京就動手畫下來,戰友們對她的成績讚嘆不已。剛認識她的時候,應該說,鋼筆字寫得並不漂亮,但她的恆心和努力,終於看到了她那一筆娟秀的字型。
77年,陳幼京去了寧夏永寧插隊,主要是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複習功課,這樣,我們之間的聯繫就少了。78年,她考上了寧夏大學,終於圓了她的大學夢。79年初,我回到了杭州,而她的父母也在平反後住到了北京,我們之間失去了聯繫。 再一次見到她,也是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80年/81年,因為雷峰晨曦和她在大街上的偶然相遇,使得我們之間又有了一次交談的機會。這時,她已經在文藝報工作,思想顯然有了很大的變化,閒談中突顯出了她的睿智和深度。
回北京後,陳幼京給我寄來了一本她的油印詩集《春花秋葉》,詩集收錄了她的四十餘首作品,不少作品曾經在《詩刊》、《新月》、《青海湖》、《寧夏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過,著名詩人蔡其矯為詩集作序。
時,我在工廠上班,很少有出差的機會,偶然一次去北京,便想要去見見老朋友,很不湊巧,她去了外地出差。
不久,得到她離開人世的訊息,令我心情沉了下去。一位年輕的詩人,過早地走完了她崎嶇的生命之路,令我們扼腕。詩人吳淮生為陳幼京寫下了“春花好,秋葉寄情真。才得惠風催蓓蕾,竟拋淚雨吊詩魂。魂去卷留痕。”的悼句。
9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她的詩集,並編入塞上詩叢,著名作家李凖也為詩集專門撰文,吳淮生作跋。感謝陳幼京的母親,用她那微薄的收入買下了不少詩集,我有幸也得到了一本。
陳幼京的骨灰現安放在杭州的南山公墓,和她父親長眠在一起。每年的清明,都有戰友去看望她。
她走了,但戰友們沒有忘記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