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渠[公安部打拐辦主任]

陳士渠[公安部打拐辦主任]

陳士渠,男,1973年生,漢族,山東人,1995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歷史系,訴訟法博士,現任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

基本信息

簡介

陳士渠陳士渠

2007年12月,公安部成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擔任部領導秘書四年有餘的陳士渠被任命為辦公室主任。兩年多來,全國打拐反拐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

陳士渠創造性地執行中央和公安部領導的指示,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在打拐專項行動和反拐綜合治理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立公安部個人二等功,被評為第一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標兵”。

由他主持起草的國家反拐行動計畫,講解他撰寫的論文《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形勢和防控對策》,看“寶貝回家”網站上的各類信息。中間,他接受一家媒體採訪,講打拐形勢,犯罪特點,行動成效,存在問題,下一步工作重點。眾多的數據,詳細的案例,法律條文,他一一道來,不用翻看材料,不用凝神細想。

強烈的政治意識,深厚的法學功底,清晰的工作思路,令陳士渠工作成績顯著,除了這些因素,還有他全身心的投入。

事績突出

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

借力微博發布徵集線索
公安部打拐辦全稱是“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就在全國各地公安如雨後春筍般登上微博的同時,作為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也實名註冊了微博
這個標籤貼著“反拐”、“公安微博”、“攝影”、“打拐”的微博里,最多的就是一張張孩童的臉龐和一幅幅如畫的照片。
“即部署涉案地公安機關核查此案”、“已部署當地公安機關儘快破案”、“已要求當地公安機關儘快查明女孩下落”……通過微博,陳士渠及時反饋,“指令”頻出。
同時,通過微博,陳士渠通報回音,捷報頻傳。
“接山西長治公安機關報告,經縝密偵查,此拐賣兒童案告破”、“已成功在福建解救出包括覃小翔在內的49名廣西、雲南籍被拐兒童被送還其親生父母”、“被拐兒童家長向公安部打拐辦贈送錦旗”……
不僅解救兒童,陳士渠還在微博中傳授預防經驗。“女青年要增強防拐意識,並非‘天下無賊’,人販子可能離你並不遙遠。”
微博打拐範圍廣傳播快
“在微博上看到的,我都會安排核查。”春節前的1月28日,新快報記者曾電話連線遠在北京的陳士渠做了獨家專訪,他說之所以開微博,是想借用網路來收集打拐線索。
事實上,他初步達到了這個效果。記者根據其微博統計,開博至今,他已收集了大量線索,其中大部分已解救或辨認完畢。
“傳播速度快,範圍廣。”陳士渠說,微博打拐這個新嘗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充分發揮了網路的特點。不過,陳士渠說,他目前從網路上甚至從現實生活中獲得的線索中,多數並不是拐賣或者脅迫,更多的是父母利用親生子女乞討。
他說,即使是後者,也是違法,但目前法律對他們的處罰力度有限,不足以處罰到他們放棄利用子女乞討。
他甚至在微博中發出感慨:“各地公安機關在處置組織、強迫兒童乞討工作中發現,有的人好逸惡勞,利用親生子女乞討。做出這種違法行為,不配為人父母,應受譴責。”
資料庫比對出千餘孩子
“雖然不一定都是拐賣,但網友的舉報和反映是有意義的。”陳士渠同時表示出對民間和網路打拐的支持。他說,正是這種舉報和反映,給公安機關的打拐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線索,既有助於打擊拐賣活動,又能提高全民的防拐打拐意識。
對於網友提供的這種不一定準確的線索,陳士渠持寬容態度。他認為,甄別工作應該交給公安機關。
陳士渠同時透露,全國打拐DNA資料庫已於2009年4月建立,如今仍在添加數據。他說,公安機關接到失蹤、被拐兒童父母報警之後,就要採集血樣檢測DNA入庫。各地摸排來歷不明、疑似被拐賣的兒童,也要採血入庫。“這個庫能夠自動比對,比中之後就能知道孩子的親生父母是誰。”他說,也正是這一招解決了兒童被拐多年後無法識別、確認的難題。
“截至目前,這個資料庫共比對出1040個孩子。”陳士渠說,這個數字中,不光有流浪兒童,也有被拐賣的孩子。 
陳士渠勉勵彭高峰繼續打拐
苦尋三年終於找回兒子的彭高峰不忘在微博上道謝,並將與兒子重聚後的情況及心情一一發布。“今天能找到兒子,離不開廣大網友和志願者的支持。我想告訴和我有著共同命運的父母,不拋棄不放棄。一定要堅持。我會一直陪你們走下去的。再次感謝深圳公安局、邳州公安局對我兒子的完美解救!”
彭高峰同時亦專門向陳士渠等表示感激:“感謝濮存昕政協委員對我的關心,沒有您的鼓勵,我堅持不到今天。感謝張新楓部長、杜航偉局長對我的關心,感謝公安部陳主任一直以來對我案子的督辦。感謝你們。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道謝完畢後,彭高峰在微博上表示,將繼續關注打拐。但陳士渠的回覆非常迅速,先是祝福彭高峰骨肉團聚,再盛讚深圳警方的行動力。“祝賀彭高峰骨肉團聚。對參戰幹警提出表揚。隨著全國打拐專項行動的不斷推進和反拐綜合治理的落實,通過全國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失蹤被拐兒童婦女重新回到親人的懷抱。”他勉勵彭高峰,“希望你今後作為志願者,繼續支持、參與打拐反拐工作,為消除拐賣犯罪作出貢獻。”
倒計時
三月底前,涉嫌拐賣者務必儘快投案
新快報訊民間打拐風起雲湧,其實,這些行動的大背景,正是中國力度最大的一次公安部打拐專項行動。
公安部自2009年4月開始的全國打拐專項行動,是中國第五次打拐專項行動,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為有效打擊拐賣兒童犯罪,該次專項行動延至2010年。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共破獲拐賣婦女案件9165起、拐賣兒童案件5900起,解救被拐賣兒童9388人、婦女17746人;打掉犯罪團伙3573個,刑事拘留拐賣犯罪嫌疑人22511名。
為加大對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2010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法務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全面加大對拐賣犯罪的打擊力度。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法務部聯合頒布通告,限令實施或者參與拐賣婦女兒童、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聚眾阻礙解救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犯罪人員,自2011年1月1日通告發布之日起三個月之內到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投案自首。該通告規定,鼓勵廣大人民民眾積極舉報、控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司法機關對舉報人、控告人依法予以保護。對威脅、報復舉報人、控告人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陳士渠曾多次在實名微博中進行倒數計時,呼籲拐賣犯罪人員把握機會,儘快投案自首,爭取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安徽阜陽緊急通告敦促涉案人員自首
新快報訊正月初七(2011年2月9日),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宮小村發布通告敦促,攜帶殘疾兒童出外乞討者十日內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否則嚴懲,發布通告的日期落款為前一日。

在另一份《規勸返鄉接受調查一封信》中,阜陽官方要求並未從事組織、攜帶殘疾兒童外出乞討牟利違法犯罪行為的外出人員,“為了不影響你今後的正常工作生活,請及時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

評價

他調整了拐賣案件立案管轄的規定,使兒童和少女失蹤必須立案
他推行DNA採血比對機制,讓更多的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
他建議授權派出所辦理拐賣案件,增加了打拐警力的投入

他參與起草並協調出台了相關司法解釋,擊破了打拐執法“瓶頸”

相關講座現場

陳士渠博士認真分析中國打拐形勢陳士渠博士認真分析中國打拐形勢

2009年10月28日晚七點半,由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共青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委員會主辦,校研究生會承辦的“文瀾大講堂”在我校文泰樓2號模擬法庭如期舉行。本期文瀾大講堂特別邀請了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博士作題為“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形勢及防控對策”的講座。法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王均平教授、校團委呂宗瑛副書記、徐會超老師、法學試驗中心工作人員出席了本次活動。

陳士渠博士現任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同時還是我校客座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和偵查學,主要的學術成果有專著《檢察官出庭公訴實務》,主編《刑事執法辦案須知》,並且發表多篇論文如《香港反黑立法考察》、《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形勢和防控對策》、《淺析刑事錯案的糾正》等。

陳教授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嚴峻形勢,並總結其出現的八大特點:拐賣犯罪組織集團化和職業化、拐賣犯罪手段暴力化和多元化、被拐對象低齡化和多樣化以及拐賣去向複雜化和國際化的特點,隨後陳教授用具體案例進行了一一闡述。在談到拐賣去向國際化特點時,陳教授著重介紹了當前公安部應對這一新特點所採取的行動。比如和外國簽訂邊境打拐協定,成立聯合打拐辦公室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其次,陳教授介紹了目前全國打拐專項行動的進展情況。他還介紹了公安部為進一步加大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力度所採取的措施,比如出台新的調查案件管轄規定、各地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和建立了全國“打拐”DNA信息庫等。

陳博士還詳細介紹了國家反拐行動計畫執行情況,指出了今後五年反拐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要建立集預防、打擊、救助和康復為一體的“反拐”工作長效機制。並且強調了針對目前拐賣婦女兒童的種種現象,特別是拐賣多發地的民眾,必須提高防範意識,對家長、兒童加強教育、宣傳。另外,陳教授還指出了目前打拐行動過程中有待解決的法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最後的交流環節,大家的積極回響把會場氣氛推向了高潮。呂宗瑛副書記第一個向陳教授提出了如何分年齡段預防拐賣婦女兒童的問題,陳教授耐心的做出了解答。隨後,許多學生踴躍地提問,陳教授都一一做出詳細解答,整個講堂不時傳出陣陣掌聲。

陳教授用具體案例向在場的師生講述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形勢和防控對策。很多同學在會後反應陳教授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充實的內容和豐富的專業知識,給大家帶來了寶貴的知識盛宴。

相關熱議

公安部打拐辦全稱是“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就在全國各地公安如雨後春筍般登上微博的同時,作為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也實名註冊了微博。公安部打拐辦全稱是“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就在全國各地公安如雨後春筍般登上微博的同時,作為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也實名註冊了微博。

焦點話題似掀“全民打拐風”
截至昨晚8時許,“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賬號”已發2300多條微博,大部分均為轉發網友的拍照微博。迄今在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榜中,與解救乞討兒童相關的微博達73萬多條。數以萬計的網友加入到這次的解救行動中。這當中包括韓紅舒淇姚晨馬伊琍等知名藝人,以及新聞界、商界等知名人士。
尤其是隨著彭文樂的被解救,拍照解救乞兒行動被推向高潮。全程參與彭文樂解救過程的媒體人鄧飛昨日在微博上與網友交流時,對彭文樂的被解救顯得興奮,他認為微博這個新工具,可以在打拐中發揮巨大作用,能夠找到更多的孩子。“微博的誕生為警民合作打擊犯罪提供一種最好工具,它使一個普通老百姓都能輕易而快速收集、傳遞、分享兒童被拐賣的相關信息,並且無障礙地流進公安系統,直接支持案件辦理,真正實現一張遍布城鄉的天羅地網。”
多地公安微博關注並聯動
在微博上見領導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此番微博解救行動中。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在去年12月12日在新浪實名註冊了微博。“已部署四川核查李佳連被拐案。”“已接山東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正在全力偵辦此案。”自開通微博後,陳士渠多次通過微博對相關信息進行回復,對兒童失蹤案表示關注。

春節以來,陳士渠每天都會在微博上關注最新的訊息,並發布實時動態。目前,他已經把一些地方乞討兒童的訊息和當地警方溝通並督促處理。2月7日網友拍照發微博稱“佛山祖廟附近有7歲兒童無人看管獨自乞討”。後陳士渠多次更新信息,實時發布動態,最終兒童找到親人。陳士渠也多次通過微博回應稱,“我會通過微博和大家保持溝通,歡迎提供拐賣犯罪線索。對每一條線索,公安部打拐辦都會部署核查。”
除公安部外,多地公安的微博都對微博解救行動進行關注。中山公安微博“平安中山”稱:針對“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愛心接力,中山警方將馬上聯合城管、民政等部門對全市乞討兒童進行清查。
質疑聲伴隨微博解救行動
實際上,質疑聲也伴隨著此番微博解救行動:微博打拐,是如媒體人鄧飛所言,“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可以表達,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孩子。”還是像一些網友所質疑的,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譬如說拍攝者會不會遭到被拍者的襲擊?成功解救彭文樂是不是含有大量運氣成分?人販子會不會將孩子毀容讓親人無法辨認?
媒體人鄧飛昨日在微博與網友交流時,建議網友要以安全為第一原則,認為“只要孩子上街乞討,就是違法行為,都可舉報。乞討孩子本來面向公眾乞討,也就不涉及侵犯隱私和肖像權。至於被送進派出所,確證非拐賣,也能給帶孩子乞討的家長製造成本,令他們放棄帶兒乞討。如果確係困難,那民政低保和義務教育補貼就應跟上。”

他同時認為,微博解救行動不會導致兒童受到傷害,“只要是毀容的乞討孩子,就有更大拐賣嫌疑,就更應被踴躍舉報。人販子是否會考慮不毀孩子容,而更保全自己呢?”

而微博的出現也讓他認為,尋找彭文樂的案例可以複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微博,都有自己的一個大喇叭。”

主要學術成果

陳士渠陳士渠

主要學術成果:

1、專著:《檢察官出庭公訴實務》,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版,16萬字;

2、主編《刑事執法辦案須知》(上冊,下冊),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3、論文:《香港反黑立法考察》,《公安研究》2001年第7期;

4、論文:《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形勢和對策》,《公安研究》2000年第4期;

5、論文《淺析刑事錯案的糾正》,《人民公安報》2006年12月1日;

6、論文:《刑訊逼供的成因及治理對策》,《人民法院報》2006年12月26日。今後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證據學,偵查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