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之歌

《陳圓圓之歌》是由陳皮導演,薛覺先、紅線女、陳錦棠、馬師曾主演的一部中國大陸劇情片,影片於1950年上映。

基本信息

陳圓圓之歌

導 演:陳皮
編 劇:任護花
主 演:薛覺先紅線女陳錦棠馬師曾
上 映:1950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類 型:劇情片

陳圓圓簡介

生卒:不詳籍貫:常州武進.陳圓圓: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為蘇州名妓,善歌舞。初為田畹歌妓,後吳三桂納為妾。三桂出鎮山海關,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雲南。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民間傳說稱吳三桂降清是為了她。
陳圓圓母親早亡,從養母陳氏姓。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為稱“江南八艷”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遂派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選美。後來田畹將名妓陳圓圓、楊宛、顧秦等獻給崇禎皇帝。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田畹占為私有。一日吳三桂在田府遇見陳圓圓,一見傾心,後吳三桂納圓圓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陳圓圓復歸吳三桂。後吳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以女道士卒於雲南
《。”但小說家姚雪垠在《論<圓圓曲>》(《文學遺產》季刊198O年第一期)一文,認定陳圓圓當時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寧遠(興城,在錦州南邊),不久病死。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
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占雲南。
順治中,吳氏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吳三桂與陳圓圓

陳圓圓是明末清初傳奇式人物。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率山海關守軍投靠清軍,幫助了清王朝的建立。
吳三桂的“紅顏”即為愛妾陳圓圓,因為她被李自成(或說劉宗敏)掠走之後,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關,中國的歷史由此改變。陳圓圓成為改朝換代的關鍵人物。
北京發現陳圓圓故居 專家考察難定論
作者:楊昊 彭澤民
  北京訊息:明末清初,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率山海關守軍投靠清軍,幫助了清王朝的建立。據說,吳三桂從山海關打回北京後,曾在京城為陳圓圓買了一座住宅。一位老北京的胡同愛好者反映說,他在考察西城區未英胡同時,發現了陳圓圓故居。
從牆外步測,該住宅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42米。朝西的大門外有兩個上馬石,上馬石上有精美花紋。老住戶張濤告訴記者,一代一代的老人們講得多了,都說50號院是吳三桂給陳圓圓買的。一些老住戶回憶說,在解放初,院子還保存完好,房與房之間有十字走廊相通,亭子、假山、養魚池、月亮門等,非常漂亮。
聞知此事,建設部高級建築規劃師鄭孝燮和國家文物局的專家於27日下午一同到未英胡同50號考察。專家們認為,從規模和建築風格看,50號院在民國期間是商學院校址,多數建築物已經過改建,局面建築物具有西洋風格;從人文角度看,很難斷定其確實屬於陳圓圓住宅,如果能找到相關的資料,50號院的歷史才有可能不僅僅是流傳於民間。

陳圓圓墓考

1934年生,貴州省文獻研究理事和思州學研究會會長。主編《岑鞏縣誌》等5部志書。“思州通”和“陳圓圓研究家”。
一代佳人陳圓圓死後,世傳雲南、上海、蘇州都有其墓冢,但惟雲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餘均缺乏真憑實據。而今,位於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曾經隱藏了300餘年的明末名姬陳圓圓的墓葬經專家學者近些年大量調查,神秘面紗已基本揭開。本報特約記者今年5月和9月兩赴馬家寨,首次對外披露發現一代佳人墓地的歷史真相。
擔心株連九族,吳三桂後人隱居貴州數百年,至今仍然諱談“陳老太婆”陳圓圓。
《岑鞏縣誌·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於思州城東北38公里,今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鰲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已有後裔1000多口。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後未進行重修。……據吳氏相傳,陳圓圓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傘、御字簿、大刀、金銀等物。同時,馬家寨還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傳說故事。”
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那么,陳圓圓的墓地當初是怎么發現的呢?又怎么論證出來的呢?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歷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歷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並不知道陳圓圓的墓地也隱藏在當地。
近日記者採訪了發現陳圓圓墓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松。他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的通知,要求蒐集名人軼聞逸事,檔案中點到與思州有牽連的吳三桂、張三豐、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當時任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馬家寨調查,希望找到傳說中陳圓圓的墓地。
遺憾的是,當地眾多的吳三桂後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歷史,幾經周折,也不願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裡。
其後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後,想留下吳家之根。後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族人不願‘出賣祖宗’。”
陳圓圓墓暗藏鄉間,神秘對聯透露王妃身份。陳圓圓後人創“聶”字。
黃透松等調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後人的一處墓碑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副奇怪的對聯:“阭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還是“院”字,怎么讀都不通,不知道隱含著什麼意思。
也許是黃透松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後人,經過反覆做工作,吳三桂的一個直系後人吳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顧慮,告訴他們:“阭”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後世隱藏此處。
終於,在打消了顧慮的吳家後人幫助下,調查者得以在寨右邊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陳老太婆”陳圓圓的墳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塊很不顯眼的小小石碑,碑腳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塊沒有山字形的碑帽,左邊有一塊石夾柱,右邊的那塊石柱已經不知去向,只好用石頭壘砌撐起。
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孝孫男:仕龍、仕傑。楊氏。曾孫:大經、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吳永松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眾多證據證實陳圓圓墓。為紀念護送陳圓圓的大將馬寶,將居住地取名馬家寨。
尋訪到陳圓圓墓葬之後,眾說紛紜。但專家經過研考堅持覺得馬家寨之說充分。因為吳氏擔心誅滅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這是應該理解的。
專家的解釋是:第一,吳氏秘傳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馬家寨後裔現已有1000多人口,還在解放前吳氏就已在社會上講明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於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岩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後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三,據長房十一世秘傳人吳永鵬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保衛護送,沿沅水、龍鰲河而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後山中、鰲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以鰲山寺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馬家寨一帶蘆葦地。為感謝和紀念馬寶大恩大德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後代永不忘記。其實全寨姓吳,沒有一個姓馬。
馬寶墓的對聯“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裡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
《清鑒》載:“先是三桂婿胡國柱。見清兵壓境。國勢日逼。密謀降清。馬寶阻之。不聽。馳告三桂。值中秋節。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復生。三桂既死。馬寶等既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番於雲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發喪。擁柩歸雲南。”
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後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可秘傳人介紹陳老太婆從衡州秘進思州的背景、路線如此吻合,也說明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真實性。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地民俗有異。秘傳稱家史為“御字簿”,而當地民間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後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杯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圓圓曲

(清.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
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座客。
座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娥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訊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賞析】
吳偉業擅長七言歌行體,這首《圓圓曲》被認為是其最優秀的代表作。此詩以陳圓圓與吳三桂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為線索,展現出一幅明清之際的廣闊社會畫卷。全詩規模宏大,人物身世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交織融會,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詩人運用多種結構手法,追敘、插敘、夾敘等互動為用,使情節曲折多變,富有傳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畫、歷史典故與前人詩句的化用、敘事中的議論穿插等,無不恰到好處。而蘊涵於全詩的歷史滄桑感,透露出濃厚主觀情思,增加了詩歌的感染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